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类型层次与结构性特征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福利时代与构建福利型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实务模式建构营造适宜环境,社工专业发展、社工实务模式与社工实务理论创新等议题应运而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主要包括实务哲学、实务理论、实务模式、实务智慧、实务经验、亲身感受和社会生活实践七个类型,代表社工实务不同的层次结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源于生活实践,指导专业社会服务,确立社会服务基本原则,划分社会服务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界定社会服务对象,规定社会服务过程与程序,选择适当的助人方法技巧,确定专业服务标准,指明专业服务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最突出的特征是融微观化、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过程化、方法论、生活化和个性化于一体,将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助人方法和专业服务有机整合起来。中外历史经验证明: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与理论创新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众多,尤其文化与福利文化等结构性因素都深刻影响社工实务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状况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模式和制度安排的结构功能。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精髓是如何看待、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祉,实质是反映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理论创新能力,反映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现代化建设程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在对新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 ,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思想。他的认识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的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现代化观念 ,实际上已较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
科学思维的对象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物的方法;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是认识人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从自然界认识中所得出的一般世界观
某发电公司装机为4×60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2006-2008年相继投产,机组投产后AGC功能未经过调试和实际应用。现因机组在完成低氮燃烧器和脱硝系统改造及机组调峰调频
"结构"与"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学、社会学领域中主要有三种主张:一是整体取向的突出"结构"的观点;二是个体取向的强调"能动性"的观点;三是试图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中
到宋元时期,"文气"说有了显著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作家修养论方面的"外游"、"内游"两派相对立的观点上。"外游"说以北宋苏辙、马存为代表,偏于强调"江山之助";而"内游"说以蒙元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野中 ,对企业家的定义有着不同角度的侧重 ;授信者(创业者 )和受信者 (管理者 )是企业家活动的两个不同维度 ,企业家行为与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差异 ,由此体
蛋白质内部多个位点的翻译后修饰在基因的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的点突变体在其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效、快速构建基因的多个点突变体在基
效力的贯穿性与内容的根本性应当作为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两大确立标准。然而根据对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在现行的研究成果中无法找到"合格"的行政程序法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分析和评价萨伊的经济思想,既是深化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的需要,也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否定了萨伊对资本主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层变革,因而公民性重塑也就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重大的社会转型,也促发了文化断裂,而由于历史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