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有人说,要以追求完美的心态,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也有人说,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题解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运用了两个对立又有关联的概念———“完美”和“不完美”,通过思考二者的关系,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思考是写作的灵魂。材料中探讨两种人生态度:追求完美,或是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世界。这一命题的设置不至于让考生无话可说,但是要写精彩还是有难度的。
针对此类“完美与不完美”的材料作文题,最适合选择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记叙文要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以细节取胜。议论文则要注意论点明确,论据翔实,论证严谨流畅。切忌生搬硬套,假大空,缺少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文章要通过事例来突出“完美”或“不完美”的意义,而不能只局限于话题本身的叙述与阐释,这样才能凸显写作思路。
如果使用议论文文体,文章可选择如下观点阐释:
1.人生要追求完美,拒绝“差不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2.拥抱裂痕。世间万物都不完美,包括我们自己。然而这些不完美可能是我们生活之路上遇到的荆棘,也可能是孕育珍珠的沙砾,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裂痕”。与其掩盖、逃避,不如勇敢面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拥抱世界、热爱生活。
3.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往往追求避免犯错,而不是追求完美。心理学家Brene Brown这样解释何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它并不是对完美的合理追求,更多的像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有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错,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避免所有的羞愧感、指责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当我们的行动配不上野心,能力撑不住自尊,“完美主义”就成了一块极佳的遮羞布。
4.从完美主义者的幻想中走出来,慢慢转变为一个“足够好”的最优主义者。追求完美并没有错,但人们需要走出完美的误区,接纳我们生命的缺陷,寻找最佳的或接近最佳的方式来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个人表现的最优水平。
学生例文
缺口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楚润泽
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一时间,我们从美好的梦境中惊醒:这个世界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危险总在附近徘徊。
其实,细菌和病毒不止生活在今天,它们存世的时间比人类历史更久远。这些微生物的入侵,使人类坚固如特洛伊城的完美世界被木马撞开了一道缺口,锋利的边缘带来伤痛,时时提醒我们从来没有永久的美好、不散的盛宴。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强求一切都要完美无缺呢?
不死鸟菲尼克斯浴火重生,但在此之前是烈焰的炙烤;洞蝾螈可以安稳地活过两百年,但这两百年里暗无天日;夏蝉终于爬上枝头尽情欢歌,却不知生命极其短暂……遍观世事,生活总有缺憾。可正因为有了种种不完美,才激励我们迫切地向完美的目标迈进,让我们拥有了一路逆行的勇气,让我们拥有了团结一心的韧劲,让我们不畏不惧,探索真理,大步前行。可能目的地还在邈远的前方,但不停奔跑让我们感到充实。一路上,那馨香的微风、身边的鸟语花香、战胜疲惫的坚忍精神,是我们收获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是到达终点时愉悦的心情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人们热爱生活的根源。
完美的结局为世人所期待。我们孜孜以求心中的梦想,但现实和梦想往往存在很大的距离。过度追求完美,追求极致,会让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负担或许会让追寻的人不再有快乐,而成为西西弗斯承受的周而复始的负累,让人既疲惫又觉得毫无希望。曾经少年得志、掌握天下大势的项羽,因不能承受不完美的将来,决绝地在乌江边自刎,将自己未来的所有可能性还给了命运。同样少年成名却仕途失意的苏轼,把被痛苦磨砺的人生化作不朽的诗文,惊艳千秋万代,用不同且更睿智的方式成就了完美。
诚然,不完美的结局会让我们情绪受挫,心生沮丧,甚至硬生生把我们拽离追求之路,迷失在寸草不生的荒原里。可这并不意味着太阳不会重新升起,风雨不会带来希望的种子。只要有一颗奋力向前的心,即使在冰封的岩缝间也可以开出洁白耀眼的雪莲花。到那时,我们自会收获欣赏的目光,而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将不再是一片荒芜。
追求完美本是天性,我们都有一颗向往完美的心,因而要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但完美的目标还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时,也大可不必为此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如同暗夜行船,只要握紧舵盘,稳定航速,升高风帆,总能到达那些不完美却美好的彼岸。
我们的人生曾因那一个个美好而与众不同,也会因那些不完美的缺口而独一无二。
教师点评
小作者视野开阔,旁征博引,纵观古今,知识面宽广,观点鲜明。小作者认为,完美主义者只关注结果,在通往终点的直线道路上,无论多么微小、多么短暂的偏差都是不幸的失败。生活中的我们应拒绝极端完美主义,做奔向目标并享受美好过程的最优主义者。文章能以多种论据支撑自身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王秋颖)
不必到达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高梓宸
我曾在离家不远的一间小画室学习国画。画室外长长的走廊两边挂满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那也是年少时我的一个梦想。可我是新手,总画不好,作品就像被揉成一团后再摊开的咸菜。我心中总生出一股无名火,想咒骂,想放弃,想把作品判处“死刑”。我认为自己的画技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
这大概就是追求完美吧。
许多人极力追求完美。他们以执着的态度、坚定的精神,甚至带着一丝痴狂,向理想的巅峰前進。完美,像挂在枝头上令人垂涎的果实,诱惑着人们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