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 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细胞因子(SCF)、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银屑病患者骨
以硝酸钇、硝酸镧、柠檬酸、乙二醇以及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Y1-xLax)2O3粉体,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下粉体物相与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La2O3的加入有细化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熔滴过渡模式和等离子体形态的变化,并采集焊接过程中的电弧和熔滴图像,利用电弧分析仪记录电弧信号,通过试验深入研究激光功率对CO2激光-熔化极活性气
本文详细概况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油气井中抗CO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叙述了该类缓蚀剂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高性能陶瓷的制备要求原料粉体颗粒尺寸小、纯度高、分散性好。此外,球形粉体被认为是制备高性能陶瓷的理想粉体。本文研究了单分散球形氧化铝和钇铝石榴石(YAG)粉体的制备方
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以氨水为沉淀剂,先采用沉淀法将氧化钇(Y2O3)纳米颗粒催化剂原位沉积于Si粉表面,再通过催化Si粉氮化工艺制备Si3N4粉体。研究了催化剂Y2O3的用量及氮化
电力设备接线端子与线路制作材料不同,直接相连容易引起电化学腐蚀。针对此问题对铜、铝金属搭接的电化学腐蚀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刀闸导电杆转动轴、设备线夹、充气接头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