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山”遐想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者为大家展示了六年级的《登月之旅》一课,在这堂课中关于“环形山特征的成因研究”引发了听课者的讨论。
  案例再现:
  [PPT]:用高倍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月球表面。
  师:你们看,这些环形山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它们有大有小。
  生2:为什么有的坑里边特别黑?
  生3:我可以解答他的问题,那是因为这种环形山比较深,从图像上看起来就是黑的;有的比较浅,就不黑。
  师:这些有大有小,深浅不一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ppt]:用一盘沙模拟月亮表面,用石头和玻璃弹子模拟陨石,进一步解释环形山特征的成因。注意:实验完毕后,保留沙盘中环形山模型。
  (老师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弹子,一个稍大的石子)
  (学生开始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ppt]:汇报要点
  1、你们组的环形山模型是否有大有小、深浅不一?
  2、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3、联系实验,解释月球表面环形山特征的成因。
  (开始汇报)
  生1:我用石子砸出的坑较大,用弹子砸出的坑较小。我估计大陨石砸到月球表面形成较大的陨石坑,小陨石形成较小的(陨石坑)。
  生2:我们从同一高度扔下石子与弹子,发现石子形成的坑深。
  生3:我们用弹子砸出的坑较深,而石头(砸出的)较浅。我们将弹子从较高的位置扔下,而石子位置较低。
  ……
  遐想一:差异
  案例中,在用模拟实验解释“环形山大小、深浅不一”时,学生的差异很大,这是引起听课老师分歧的一个关键点。细想下去,矛盾的根本其实聚焦于对“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的解读方面产生分歧。一些老师觉得执教者在学生行动之前,没有开展具体地指导,可能意味着放弃了对那些学习能力可能稍欠的学生的关注。那么《科学课》中指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具体来说是指“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真正的面向全体,是在正视差异前提下的因材施教。就目前的学生情况而言,他们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天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既然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无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这就是学习差异。关键在于有了差异以后,老师怎么对待。本案例中,学生的解释过程出现了明显差异,而教师利用了这种差异,鼓励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进行思辨。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让一些探究能力稍弱的学生先讲,在他们的解释显然不够的情况下,后面的学生再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自我构建相对正确、完整的概念。这样的交流不是流于形式的,而是确实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遐想二:探究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它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省时学习与发展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对于如何安排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哪些方面、如何指导及何时介入等问题,都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原则。实验是科学探究中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是单纯的动手做,它应是在学生充分思维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实验方法中暗含着“环形山的特征是与陨石大小、速度相关的”这一信息,所以如果事先将实验方法告知学生的话,会在无形中狭隘了学生的思路,扼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使实验失却探究性。因此本课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恰如其分的。其一:从探究水平的发展程度来说,六年级学生应向自主探究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经过前期的引导性、指导性探究已逐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为教师在更大程度上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其二:从本课的整体设计上看,“环形山实验”扮演着“辅助解释”的角色,它是学生思维的显性体现,所以口头解释与建立模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气呵成的。其三:关于环形山特征的成因尚未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任何解释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肯定,以此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探究兴趣。
  遐想三:匹诺曹
  还记得《匹诺曹的故事》吧,木偶匹诺曹一心渴望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男孩,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匹诺曹找到善良的蓝仙女。蓝仙女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却有一个附加条件:匹诺曹必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自利。……终于,经过无数艰辛的磨难和考验,匹诺曹总算了解到了诚实的含义。而作为仙子的奖赏,匹诺曹也实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梦想——变成一个真正活生生的“人”。
  孩子不正像匹诺曹?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通过学习过程习得健康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情感。科学课强调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这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教育的意识,小学科学课不要绝对的学科立场,因为它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孩子需要通过这样的一种习得过程,去塑造自己的灵魂。在这则案例里,一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比之老师告知方法、顺利地探究到底,要获得更多的感受与体验,而这些才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因此老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汲取有用的经验,摒弃消极的情绪。
  环形山引发的遐想,使我对科学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单位: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现批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33—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西峡县人大常委会最近制定出《关于人大宣传报道工作实行奖励的意见》,采取五条激励措施,加强人大宣传工作。一、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发稿篇数和目标积分相结合的办法评选先
本文针对PVC塑胶卷材地面在施工中存在的难度,提出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施工质量,达到了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
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基刚度和填挖过渡对混凝土路面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技术对策。
一、让小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与标准  朗读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有好多东西不能仅靠听就能掌握,而是需要进行大声朗读,从中找到灵感以加深理解与记忆,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师的质量水平。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朗读时需要声音洪亮,且感情丰富,让听众能感受到美感与艺术享受。对此,为教好小学生朗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让小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具体如下: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就是说,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给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导”,将决定着课堂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导得好,教学效果也就将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计探究过程,经常给学生相应的探究思维的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的欲望
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人大的法定作用在有些地方未得到充分发挥,应有的权威也未得到明显体现。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对其原因谈些粗浅
大规模双馈机组风电场目前已经大面积装机投运。在仿真研究中,由于风电场中含有多台风电机组,风电场精确模型阶数过大,无法实际应用于含风电电力系统的仿真研究。本文采用谱
本文通过对两种体系颗粒保温砂浆胶粉料的介绍,重点指出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及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在工程上的应用。
近十多年来,华鹏十分注重创立、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推进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