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与观念——读《意图的模式》有感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桑德尔1985年出版的《意图的模式》,是专门研究解读图画意图路径的著作。巴克桑德尔通过对四个案例的分析评注,将个人的美术史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文是《意图的模式》读后感,主要探讨了巴克桑德尔在这本著作中对解读图画意图的内涵与路径两方面的精彩运用,强调了图画与观念的内在关联性,简要分析了作者对于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探讨。
其他文献
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图像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的研究对象,图像的挪用和转换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当代西方著名艺术家,彼得·多伊格从大众媒体搜集素材,通过其个人的画面处理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通过梳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创作逻辑,发现彼得·多伊格绘画的图像挪用及转换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明显的启示。
本文对当前少儿声乐培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梳理,重点是指出少儿声乐培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享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浅谈了自己的教学与思考,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做好少儿声乐的培训教学工作。
杜甫一生中有很长的时间都生活在关东,关东时期属于杜甫诗歌创作的巅峰期,杜甫的家国情怀也是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我们从杜甫的诗歌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担忧,其家国情怀包含着深沉绵远的历史意识,之后在此基础上也呈现出了宏伟的生命格局和优秀的诗人品格,值得世人学习。本文将对杜甫关中诗的家国情怀予以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剖析现实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并弘扬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世人知古鉴今,形成极强的责任心,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巴洛克艺术风格普遍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介于文艺复兴之后和新古典主义艺术兴起之前的一种过渡性艺术形式,并伴随着彼得大帝的改革在17世纪中后期传入俄罗斯。德米特里·利哈乔夫认为,就17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文学风格而言,重要的既不是对西方学者更为关注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段特点的分析研究,也不是对艺术派别和艺术类型归类掌握,而是这种艺术形式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其对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影响。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学术论文中从该角度审视17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文学风格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其诗学
图形纹样元素运用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延续和传播运用越来越广泛,传统图形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插画中的创作元素与中国的传统图形元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图形为现代插画中的设计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思路。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图形中的纹样、造型、色彩来探讨现代插画创作对传统图形的提炼吸收以及运用表现。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上帝形象塑造的矛盾性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双面性。一方面,上帝是理性的象征,创造了具有理性特征的人类。另一方面,上帝存在非理性的因子,其所作所为专横、强暴、狭隘,强调作为上位者的权威性。此文将从理性角度,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社会背景和弥尔顿自身心理特点,分析上帝形象的矛盾性。
研究文学意象是解读文本隐藏的思想和潜在文化的方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家莫拉维亚对于文学意象的运用贯穿整个文学创作生涯,并擅长在众多文学意象之外构建完整持续的叙事结构,莫氏在《乔恰里亚的女人》中首次使用到征兆意象,多次运用明喻和隐喻的手法,在罗塞塔和“羔羊”之间构起一座桥梁,在读者头脑中暗示了一种可预见性的响应,动物意象是表达救赎和牺牲的主要载体,在他的隐喻和明喻的安排中,莫拉维亚的文体风格是理解他创作生涯主题的关键。
人的本质力量的能动性反映赋予了人类创造文化并以符号形式予以确认与呈现,这既是人类进步的文明标志,但同时文化即符号也成为抑制与约束人类自身能动性创造的一种悖论。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同一化的现代化结果加剧与深化了文化悖论的呈现,从而创意就成为人类本质力量反抗与超越悖论的一种能动性创造。
两宋时期,我国的陶瓷技艺发展到顶峰,宋代陶瓷是具有时代性的审美情趣,其气质内敛质朴、含蓄典雅,颇具东方魅力,这种独特的审美与当时的美学思想传达的理念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结合北宋官窑和南方青瓷的技术,青瓷烧造技艺达到顶峰,宋代陶瓷在造型变化中讲究比例均衡,造型万变不离其宗,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的元素,花纹配饰也与造型完美融合,釉色崇尚自然,宋代瓷器具有形态美更有功能美。宋代制瓷工匠在造物的过程中,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紧密联系,创造出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瓷器。文章从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等多方面对宋代瓷器进行探究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长期奋斗和努力积淀而成的人文底蕴和精神财富,对它的研究能使其更好地在文化方面服务于社会进步。柴氏家族在迁徙到杨家台村后,在明清时期成为了一个兴旺的教育家族,几百年来涌现出诸多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著名人物。该家族深受儒学文化思想影响,先祖们塑造了优良的家风并以其勉励后辈,后辈世代遵守并将其传承下去。家族的崇德尚义、耕读传家、克己奉公和践行家训的家风文化积厚流光,长青不倒。多年来,高氏家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受到民众广泛的赞誉。对杨家台村柴氏家族家风的践行与传承进行研究,对加强群众道德建设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