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与发展当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并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确定培养内涵,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有助于推动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行为观念,来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本文浅要分析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
  一、 引言
  初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地理学习后,运用地理的思维与视角观察生活,并用地理能力解决问题。教育部明确提出,各学段的学生应当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能力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当全面围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具体培养策略:
  二、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養的内涵界定有所不一,但是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些许共同的思想——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角度观察事物,并运用地理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地理知识,满足终生发展需求。
  在初中阶段,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识图素养,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类型的地图,并能从地图中搜集整理信息,通过分析来有效的运用地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学科主要是研究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较为重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能够揭示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与空间联系。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时,能够观察并确定地理事物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空间位置变化,通过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掌握地理学习技能。地理学包括人文与自然学科,教学内容复杂多样,所以在地理教学时不能够分割地理要素间的重要关系,应当对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梳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科学的研究也包括人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破坏问题,要想进一步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就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进而增强地理核心素养。
  三、 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地理知识经验与地理情感,能够形成稳定持久的地理能力与品格,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生活产生持续影响,例如:语言沟通素养、科技和信息素养等,使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受益终身。
  (一) 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当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进行有效教学。但是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较晚,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培养体系仍需不断地完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分支,具体内容与培养方式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创新,必须加强研究地理核心素养动态性与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学段下,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这些问题都明示,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明确各学段学生所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对地理核心素养持续性进行深化研究,才能够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 课前教学设计中培养意识的渗透
  开展地理课程前,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中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力量。地理课前设计决定着学生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况,并决定着课堂的培养方向与重点,所以在课前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增强自己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在讲到“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宇宙星球的分布与运动规律,使学生能够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三) 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着重要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部分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新。新课程改革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有着巨大的要求,地理教师肩负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担。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扭转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并了解核心素养教育内涵与意义,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地理核心素养来加强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首先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 加强地理学科内容与培养方式的结合
  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科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结合地理素材引导学生认知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以及用图技能,在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地图的三要素区分不同的地图类型,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并对图中信息进行证券分析,进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地理图形的正确分析,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地理学科的逻辑性,能够将地理核心素养与学科逻辑紧密结合。
  (五) 改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新时期下,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查阅资料,将课堂搬到课外,能够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地理活动开始之前自主搜集资料,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的了解民族知识与所在区域,对于表现欲望强烈的初中生来说,为学生创设地理活动,学会基本内容的获取以及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会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并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查阅课外知识,但是时间的有限性会限制他们的查找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交流探讨或者是合作探究,小组成员能够各自分工,明确职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六) 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建立并完善客户评价体系,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为侧重点,对以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多角度评价。在评价时不局限于知识的记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迁移应用。例如:在学习大气的运动时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测量学生的人地观念与综合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将评价问题设置得有一定的难度,建立可量化的评价体系通或有效测量,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而进行创新教学,才能够使教师把握住培养动态,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学生高效学习。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意识,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应用知识,运用地理思维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建情.从“素质”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2]刘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7.
  [3]汤立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4]李费红.高中学生地理科学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
  作者简介:
  李娟,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批注式閱读教学,是指将传统的批注引入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简洁的书面语言和一些符号在文本上做注释、写感悟,为学生阅读文本留下认知与思考的痕迹,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批注;质疑式;感想式;归纳式;联想式;评价式  与《新课标》配套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学习运用批注阅读策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1)质疑式批注;(2)感想式批注;(3)归纳式批注;(4)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要求是:“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来体味古诗的意韵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古诗教学;音韵美;春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绝句(迟日江山丽)》《春日》  【教学设计】  一、 以诗引入,忆“春之诗”  1. 出示小诗:“把春天寄过来,如何?湖边的白鹭翘首以待,枝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导游实务课程的开展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的单一的,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對整个教学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现状,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实用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
摘要:学习支架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模式,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由教师逐渐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作用,提高学生接收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了几点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按照使用目的来看,可以分为接收支架、转换支架和
摘 要:如何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并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在训练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素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现状;数学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现代教育模式、配合社会的不断发展的产物。在众多高等教育队伍里,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同时,不同地方经济决定不同的教育方向
摘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日益繁荣。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处创新,或大或小,无一不与创新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培养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各级教学单位都在研究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着思维定势而形成的思维障碍,不能真正理解一些物理规律的内容和外延,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思维障碍;能力培养  在全国上下开展和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从当代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要把升学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们都要尝试将微型实验探究教学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利用其特有的优越性来弥补现代教学的不足之处,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将绿色环保思想贯穿始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立足培养较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微型实验;潜能;创新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相对陌生,尚未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教学质量  一、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能够看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
摘 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最基层、重要的组织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高中学生的特点,也给高中班主任提出了很多艰巨的要求。班主任管理直接决定了班集体的形成和文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处在人生观的初步形成时期。性格特点明显,很多时候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会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多和孩子谈谈”。这样的话里既影射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