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触觉受体的奥秘——解读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感知温度和触觉受体的发现”研究进行解读,阐明神经感知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奥秘,并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
其他文献
教师合理地利用迷思概念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对四阶测试编制过程和诊断流程进行阐述,归纳学生在学习“免疫调节”一节中存在的迷思概念.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存在观念陈旧、模式单一的“灌输式”“一言堂”教育,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思维创新.体验式教学始终置学生于情境之中,以感知为“触角”,在学习主体与认知客体之间搭建体验“通道”,从感知到知识的内化、生成和发展,优化个体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及正确的价值观.从体验式教学法的优势特征谈起,剖析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的具体策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布鲁姆对知识的分类,将高中生物学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狭义概念性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五类,并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概述,在提出相应教学策略的同时辅以案例分析,总结其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结合实例解释了“表观遗传”的概念:在基因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变化的现象.阐述了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引起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分析了表观遗传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讨论了表观遗传信息能否在多细胞生物亲子代间传递等问题.
明确微课的教学意义,设计合理且具有创新性的微课,以提高微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潜能.
论证式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和必修2中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分类,基于Toulmin论证模型分别设计4种论证式教学框架,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论证式教学,充分发挥论证式教学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以“我国居民膳食问题”为大情境聚焦“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核心问题,根据各节内容设置子情境,并以“情境—问题—活动”为主线构建次位概念,在次位概念的基础上生成重要概念,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人教社2019年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一节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以两幅示意图配以文字的形式进行阐述的,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有较大变化,师生存在的疑问也较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新教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与课后习题示意图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进行释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精巧的结构、强大的生命力、高超的适应环境的技能,让人赞叹不已.人,需要像种子一样……rn像种子一样,先舍后得.种子有一种传播方式非常巧妙,它将自己包裹在果肉中,用香甜的果肉吸引动物取食.这不是示弱讨好,反而是它的高明之处——动物在吃果实的过程中,可以将种子带到更远的地方,从而扩大它的分布范围,达到传播的目的.人,要像种子一样,“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期刊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学习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疑讨论法强调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在此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研究设疑讨论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