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结尾艺术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8-01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也和一堂课的导入同样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对于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巩固消化知识,化知识为技能技巧以及诱发兴趣启迪思维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导语”的设计。固然,“导语”安排的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语”也不可小觑,若安排得当,更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正如一篇篇清新利落的好文章,无不是凤头豹尾,一气呵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心设计“结语”,使它在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创新。结束语在一堂课中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1归纳总结,把握重难点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在学习的结束阶段再次强化教学重点,从中找出规律,上升到新的认识,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完成讲析课文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师生讨论,共同归纳总结课文重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比如,有一位教师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是这样设计的:
  师:——课文全部讲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开头的?怎样点出中心?具体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写法上什么特点和优点?
  生:(学生各抒己见略)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这篇科普说明文,以描述情景开头,通过设问点出中心,具体介绍了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探路的秘密,着重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文章的介绍说明具体,准确,简单明了,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很强。(布置课外作业)下课。
  这种结束语,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系统理解和记忆,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2设置悬念,激发探索新知欲望
  “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结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包身工》一课,我是这样结束的:“在那样黑暗的年代,这样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却过着这样的生活——吃的比猪脏,住的比狗差,干的比牛多。如果是你,会怎样呢?”这样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如果一篇文章的分析尚未结束,还可以抛出下一课的讨论问题,以激起他们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如《祝福》一课:“祥林嫂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鲁四老爷?婆婆?柳妈?还是命运?下节课我们接着探讨。”
  3巧设游戏,溶知识于生活
  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兴趣转移到巩固上来,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我在讲“互质数”一节课后,与同学一起做小游戏,要求学号是9(或任意一个学号)的学生起立,请他把自己的学号告诉全班学生。师接着说:“请学号数和9(任意一个学号)为互质数的同学起立!”这句话引起全班学生思考,共同完成此游戏。最后教师总结出互质数的三种情况。这种结尾方法学生感到有趣、新颖,印象深刻。
  4触类旁通,拓宽视野
  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新理解,读出新义,引出新见解。尤其是文学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批评,以此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草原》是一篇抒情散文,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老舍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同学们,记住这让我们感动、向往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吧!
  在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学生做好价格、购买数量、总价等记录,还看谁安排得最合理、最经济,算得最准确。这样既加强对元角分的认识,又锻炼了当家理财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结束,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千万不要讲到哪儿算哪儿,随意结束,那样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结束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教师应创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极为迫切,英语语法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以其独特优势,为英语语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阐释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英语语法的现状及成因,继而探究了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意义,旨在为解决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 英语语法 导学一体 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8-01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8-02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9-02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段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在思维上、行为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包含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我的互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呢?下面我将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几点实践认识。  1营造互动的和谐氛围  一位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20-0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0-01  1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文科尤其是语文英语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生物教材、教辅资料、最新生物学研究成果、试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各类考试试题的源头,是生物学习的最佳阅读素材。学生如果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无从入手。近年来高考生物科的理解应用型题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23-02  新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教师们为之感到困惑。为此,笔者对照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实践和调查与访谈,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1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教师不
期刊
川边藏族子弟如何接受近代新式学堂教育,是西南边疆教育史关注的重要课题.根据川边历史档案所载,在1906-1911年前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边疆民族危机和“清末新政”的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