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钉三种置入通道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各髂骨钉通道的影像学测量,了解髂骨钉三种不同置入通道的参数并为其安全置入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40例髂骨外伤患者,男21例(16~75岁,27个髂骨翼),女19例(16~78岁,28个髂骨翼),均采用三维螺旋CT重建骨盆,并对髂结节到髂前下棘、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到髂前下棘髂三种不同的髂骨钉通路进行测量,评价参数分别是长度、内径以及皮质厚度.结果 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通道有着最长的骨性通道,男性长为141 mm,女性长为129 mm,两髂骨板间可容纳在男性直径最大8 mm、女性6~7 mm的内植物,最佳髋关节上通道皮质骨厚度男性为5.2 mm、女性为4.7 mm术中髂骨钉的置入.结论 本研究提示为安全置入髂骨钉,男性长度140 mm直径8 mm、女性长度130 mm直径6 mm左右的髂骨钉是较为妥当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复合自体骨髓液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骨缺损患者采用复合自体骨髓液的贝奥路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手术植入治疗,术后随访8~32个月,平均24个月,定期行X线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切口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生物陶瓷替代骨和宿主骨接触界面变模糊,有新骨形成;2个月骨壁增厚,新骨生成明显,生物陶瓷雪片样崩解;4~6个月时骨缺损基本修复,骨皮质明显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是指颅底大动脉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的管腔狭窄,是SAH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70%[1],常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
期刊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HMGB-1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 雌激素能
临床上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并不少见,因考虑到孕妇安全及胎儿健康,故处理有一定难度,治疗用药须格外谨慎.然而在临床中,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假阳性率颇高,临床医师须引起重视.现将笔者搜集的200例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预防眼球内容物摘除术后眼窝及上睑凹陷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8例患者,在眼球内容物摘除术中或术后7~10 d,施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巩膜后植入术;术后7~14 d取出眼模,装配合适的仿真义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2年,68例患者义眼配戴美观可靠,活动度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义眼座巩膜后植入手术操作简便,是防治眼球内容物摘除术后眼窝及上睑凹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目的 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两种药物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将5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多巴胺组与去甲肾上腺素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28 d病死率多巴胺组比去甲肾上腺素组高(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巴胺组明显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增高(P<0.01),在停用药物(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天数及不需要器官支持的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源性休克患者在选择恢复和维
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衰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50~59岁心衰的患病率为1%,≥80岁以上者高达10%.在50~89岁的人群中,年龄每增10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因而心衰主要见于老年人,老年心衰占心衰总数的75%[1].心衰是导致老年人反复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现将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不典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误诊
期刊
目的 改进肝胆显像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图像信息.方法 应用InfiniaVCHawkeye SPECT仪器对31例新生儿及婴儿进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在常规显像的基础上加扫延迟动态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较改进前的检查方法简单而明确,能够准确发现异常核素浓聚,并且随时观察腹部核素浓聚的变化.结论 改进的肝胆显像方法对婴幼儿黄疸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年龄60-75岁,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甘精组)33例,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那格列奈每餐前口服;精蛋白预混人胰岛素组(预混组),31例早晚餐前20 min皮下注射精蛋白预混人胰岛素;共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凌晨3:00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
目的 提高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长RR间期发生于夜间或睡眠时,患者无明显症状;3例伴有头晕、一过性黑朦、晕厥的患者均发生在白天活动后.电复律后食管电生理检查,19例房室结功能正常,1例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机制较复杂,动态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