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手杖”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学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公开课形式多样,可是一课上完之后,听课老师看到的是开课老师如演员般的表演,学生机械的配合,眼前是幻灯片不停闪烁,学生抛出一系列自己都搞不清的观点,看似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培养,而实际上学生的收获有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丢失了最根本的东西——文本。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课要上出新意,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多义多元解读的前提。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最忽视的恰恰是文本,因为忽视了文本,泛化了语文的内涵,取消了文本的确定性。
  实际上,部分教者明明知道文本的重要,那又为什么走不出这个怪圈呢?从教师层面来看:
  1.教师未能走进文本
  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停留于表层,或者是为了达到上课时热闹的目的,所以上课时对学生错误的乃至荒谬的解读,不加正面引导,造成学生脱离文本,甚至对文本的歪曲理解。于是就有了孔乙己是因为偷光盘而被打断了腿;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因为开价太高才卖不出去;《背影》中的老父亲是因为懒得走路才从铁轨爬过去;《一件小事》中的车夫是因为垂涎过路女子的美色才特意把她绊倒;《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睡不着是另有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解读文本是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础。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表达,并不是就可以任意解读文本,反而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正确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2.教师对于创新把握不清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都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学生是主体,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就行。再加上现在有些语文试题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因此即使学生偏离了文本,也能博得教师的赞许,而教者为了迎合公开课的需要,偏离文本,哗众取宠,设计出一些缺少内涵,毫无难度的问题。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中,有且只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却没有老师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散、大胆创新,决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无原则、无依据地全盘肯定。要创新,就避免不了进入误区,而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正途。由于抛弃了文本,让学生无限制的自由解读结果是南辕北辙,而对学生所谓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究竟如何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笔者认为:
  1.要立足于文本进行生发,合理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应有人文教育,但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占有较大比重。人文教育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人文,如果两者不能兼得,那只有先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立足文本还告诉我们:人文教育不能无限延伸。如果一味地要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创新,体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反而会导致与文本的脱节,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的扭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既有历史性的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学生与老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却很容易给忽略,因为在课堂中作者是不在场的,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就是已经是在与作者对话了,而没有与作者进行更深一层次的交流。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师生与作者以平等的地位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老师与学生要正确地解读作者的观点,更要对这一主题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与观点。
  2.不同的文本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
  不同的文本潜在的语文知识难度不同,蕴含的人文情致也不同,有的侧重情,有的侧重理。对不同的文本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知识与人文的教学尺度。而实际情况是公开课教学千篇一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首先取得文本教学的成功,再结合学生实际,自然阐发,人文教育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洞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任何事实的陈述里,总会透露出作者本身对这个事实的主观态度与情感,这是可以从文章的措辞看得出来的。当然有些比较明显,有些比较隐晦。语言这东西本来就是这样,同样的客观事实,个人的主观态度不同,就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才有词语的色彩意义。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而对于背景独特的文章,简单阅读文本学生往往不明所以,就需要补充相当的人文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慎用多媒体
  我们不否认音像、图片资料的运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但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来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多媒体是无法达到文本的效果的。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要适度,要精选那些对文本理解有重要帮助,和文本主旨联系密切的资料辅助教学。且不可因多媒体的使用,而转移了学生的兴趣,耗费了学生的精力,而使文本变得苍白,那样不仅无助于教学,反而会削弱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还是在文本,无论形势、条件怎样变化,这一点都是改变不了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脱离文本的教学是肤浅的,背离文本的教学是无效的。离开文本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在何种教学方式中,文本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只有重视文本才,能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更好的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让中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主要路径,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如何建设高效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践证明:只有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具备宏观的视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要素,并在微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地实施课
教师设计出一个好的板书不等于就有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却不能没有出色的板书。精美、考究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文章作者的"文路
好的记叙文必定有好的细节描写。如果说故事情节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描写便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情节才跌宕,人物才生动,环境才特别,文章才丰满,也才能愉悦人的心灵。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多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却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学生也一样,大都知道细节描写很重要,很能给文章增色,却不太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细”。本文试就如何从“细”字下手写好细节描写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一、确定教学重点的意义据顾之川老师介绍,人教版必修教材,以前每单元有4篇选文,但老师们反映课时不够,上不
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一处典型地基原状膨胀土为对象,分别进行OkPa、10 kPa、20 kPa、30 kPa、40 kPa、50 kPa分级浸水膨胀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膨胀量随土体吸水量增加呈缓
由综合开发研究院、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穗港深经济论坛”于4月3日在深圳召开了第—次会议。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顾问组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教师对同一文本在上课形式、讲课进度、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改变而反复教学,这样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讲课内容和形式上要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课程内容以新颖、多样化的形式被带到课堂,使多样化的课堂效果呈现于学生面前。  一、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和参照,教师教授课文前,首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对《江海学刊》的最初记忆是在读大学的时候,1984~1988年间,南京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资料室的现刊书架上,经常赫然放着一叠《江海学刊》,我当然也会经常翻翻,但学生时候的我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