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姚非拉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80 后,白盒子艺术馆创意中心总监,现居北京
  提到中国漫画,一定要提到姚非拉。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中国最好的漫画家。第一次看到姚非拉的漫画,是在《北京卡通》的创刊号上,到如今已经16 年了。在我收藏的《北京卡通》上,从创刊号开始的每一本都有姚非拉的作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画风,笔触自由、大气又潇洒,无论连载的《梦里人》,还是一个个小故事,都那么清新、青春、充满梦想,像一首首散文诗,姚非拉用自己的方式把年轻的情绪娓娓道来。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他算是我最执着崇拜的偶像了。
  一个叫Fly 的计算机系高材生,因为喜欢画画,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漫画家的都路。这条路很辛苦,中国漫画最好的那几年过后,国产漫画杂志大批倒闭,好多当时高产的漫画家都不做漫画了。记得以前看姚非拉在作者自述的版块里,说他最穷的时候生病了,还是助理花钱买饭给他吃。不知道现在他还记不记得。《梦里人》有一集,孙宇宙唱了一首歌,不知道歌词是不是姚非拉写的,大概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坚持到最后只有1%”,那是一个搞笑场面加上一首乱七八糟的歌,我却一直记着这两句歌词。回想当年坚持学画画是因为受到偶像的鼓励,也曾抱着忐忑的心情去漫画杂志社投稿,应该有很多很多人像当年的我们一样,超级热爱某一事业,梦想以后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是坚持下来的不到1%。非常羡慕也非常佩服姚非拉,虽然中国的漫画业看上去还是那么前途渺茫,但是他一直坚持下来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跟姚非拉说,谢谢你的执着,谢谢你的热情和智慧,成就了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最好的中国漫画。
其他文献
被媒体誉为“难以定义的艺术家”的宋洋,创作范围涉及油画、漫画、设计、写作、影像、音乐等,认为“我们要自由随意地生活着”。  今日美术馆“badgirl 海洋之巅”  2012 年3 月10 日, 今日美术馆人声鼎沸。雪白的展墙上挂的是一幅幅动漫风格的作品, 在现场表演的除了摇滚乐队之外,居然还有现场戏剧表演, 而观剧的地点则随着演员不断走动、奔跑而改变着。这是名为“badgirl海洋之巅” 的个人
期刊
10月底,两场大型时装周先后登陆上海和北京,同为支持中国原创设计的平台,上海时装周更强调将上海打造成为最能代表亚洲尖端时尚设计的聚焦之地,而北京国际时装周的定位则更趋于国际化。  11月25日晚,由知名设计师陈翔主导的DECOSTER作为上海时装周压轴力作举办了新品发布,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德诗”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之一,同时也是能够代表上海设计水平的自主品牌。本次春夏系列的设计灵
期刊
在这个部分呈现出的短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被访者亲笔所写。之所以“亲笔”,是想要突出切身的真实感。他们曾经都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过1989 年以前制作的中国优秀动画片(如《神笔马良》、《渔盆》、《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他们都曾感受过欧美动画、日本动漫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汹涌气势(如《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
期刊
男,28 岁,设计师,现居东京,自嘲大龄东漂  我的人生已经度过28 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和动漫结缘,我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自儿时看了第一本连环画开始,大大小小的人生分歧点都和动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概是5 岁的时候,我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套连环画——《哪吒闹海》。虽然有些模糊,但是依稀记得故事中丰富的剧情和区别于当时主流连环画的白描画风。连笔都拿不大稳的我,开始歪歪扭扭的临摹。母亲为了培
期刊
米主编:为什么这期封面画个“完”?我弱弱地觉得有小点不吉利,咱杂志不是正在上升期嘛,您……  强势的副主编:封面用“完”是因为80 后小时候看的那些经典动画片,在结束的时候电视上出现的都是类似这个画面,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字样,是因为那时的经典动画片几乎都是他们那儿出的。而且用“完”也是想表达当年的动画片大都经典,充满80 后的回忆,现在的动画片很难超越,意味着一种逝去。我们的图片大总管说想找一
期刊
3 月10 日“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的消息,以骄傲高昂的姿态出现在本刊编辑面前,令80 后小编震惊之余不禁感慨,曾经风光、然后萧条的中国动漫,今日在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如国之珍宝般走入了国家博物馆的神圣殿堂,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其累累硕果。展览上,动画片、漫画书、动漫杂志、角色模型、周边产品、技术展示一应俱全,只是不见Coser 的身影;展览上,从低龄到青少
期刊
男,29 岁,上海腾讯游戏原画师,现居上海  据我父母说, 我是在学读前班前就有这种爱在纸上涂涂画画的习惯了,读学前班的时候我也就4 岁半吧。小的时候都是看国产小人书、连环画和动画片,真正意义上的看漫画书是在四年级,从同学那里借来的《龙珠》。那是一本封皮和后两页都已不复存在漫画书,而且就一本看完就没了,吊足了胃口。那时候也自己画,一般都是临摹不干胶或洋画上的图。到了初高中的时候,帮人画点东西常常还
期刊
男,32 岁,动漫媒体人,现居北京  我是辽宁沈阳人, 所以我小时候对辽宁电视台译制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印象最深。小学三年级时,《变形金刚》开播的瞬间就占领了我的心,当年有个同班同学,是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他家境比较富裕,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当时价格很昂贵的变形金刚玩具。两个小孩因为喜欢这部动画片,很能聊到一起去,他转学之后我们还依然常往来。  我没上学之前,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箱子的各类小人书,我
期刊
女,24 岁,IT 行业从业者,现居北京  可能爱看动画片是孩子们的天性。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写作业,然后在下午5点半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守着中央一台看小鹿姐姐主持的《动画城》。不过那还是一个动画资源贫瘠的年代。  说起我跟动漫的渊源,还要追溯到童年时期的《美少女战士》。随着《机器猫》、《聪明の一休》等动漫的流入,日本的动画片开始逐渐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里。那个时期,让
期刊
包子漫画社成立于2002 年,是一个以漫画原创交流活动为主的社团。现在社团马上就要走过第10 个年头了,回顾社团历史,很荣幸继承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要说10 年里的办过的活动,真的是太多太多,每任社长的办事风格和活动范围不同,就导致了社团的风格也在变化,前辈们很多辉煌的历史我们都没经历过,只有张张黄纸记录下那些年的悲喜起落,到了现在不能说是最好的时代,但我们都在努力,争取做到最好,因为社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