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台方位角计算震中的尝试

来源 :东北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ilong2006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多台地震事件的方位角确定震中经纬度,可以较好地弥补因地震震相分析不准带来的弊端,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ML≥4 5级的近震和地方震的震中位置。
其他文献
本文对 1 988年 1月、 1 999年 1 1月岫岩两次震群的性质及序列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序列各项特征参数及预测指标都显示出了具有明确意义的预报信息。特别是 1 999年 1 1月前震序列的低b值、低h值及多台小震初动符号和波形特征的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都预示着震源区应力的高度集中和稳定 ,也为短临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此外 ,前震序列的频度分布的时间结构和能量释放的时间过
提出了在S7—200等小型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上实现CDT远动规约的设计方法。CDT协议栈程序主要由通信初始化、CRC校验和数据组帧、发送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遥测帧及遥信帧的发
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技术和自行开发的报警软件,解决了牡丹江地震台连续波形数据断记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解决方案和报警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本文总结了铁岭地震台安装、调试与标定VS型垂直倾斜仪的经验
用区域强震震源机制解、现场地应力测量、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强矿震的孕震环境;通过定量观察采矿与矿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强矿震的诱发原因;基于中尺度地震实验场高密度数字地震和前兆台网的现场观测,用地震学方法和小波工具分析强矿震孕震过程采集到的数据,提取短临阶段的异常信息;通过强矿震的震源机制解判断震源处的应力释放状态。提出地质构造环境、地应力场和采矿活动共同作用诱发强矿震的机理和次生应力场在孕
“九五”期间实施的《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技术改造项目》使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由模拟到数字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对项目的技术思路、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建设特色进行了介绍
选用牡丹江地震台记录的震源深度h≤80km的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文中简写为《临报》)给出的震级为标准,对Mb、MB、Ms、Ms7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计算,给出了牡丹江台数字地震仪各种震级的最佳校正系数。
北京南口山前断层为军都山隆起与京西丘陵平原区的分界断层 ,也是北京拗陷西部的一条控盆断层 ,是首都圈范围内具有发震背景的危险断层之一。在前人对南口山前断层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活动性特征 ,将南口山前断层分为四段 :琉璃庙 上口段 ( 4 0km)、上口 南口段 ( 1 5km)、南口 白羊城段 ( 1 3km)和白羊城 沿河城段 ( 30km)。
双馈电机稳定工作时,转子电流频率较低,转子侧变换器所加死区对其影响比较显著。为了改善转子电流波形,分析了死区对变换器输出电压的影响、零电流箝位现象以及死区给输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