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糖的常见药物与激素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因此,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十分普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内分泌激素与药物
  
  众所周知,人体内分泌腺体或组织分泌的激素除胰岛素属降糖激素外,其他所有内分泌激素和药物如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几乎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糖代谢、引起血糖升高最常见的激素之一。此类激素或药物可使肝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而且,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强的松剂量小于7毫克/天,对糖耐量影响较小;大于30毫克/天,即使用药时间很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明显增加,甚至气道吸入和皮肤应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加重。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者,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②性激素:目前认为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应用口服避孕药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可能,而且与性激素种类有关。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雄激素有轻微降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③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垂体瘤者,由于大量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而引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④生长抑素在抑制胰岛素释放的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因此,生长抑素对糖耐量常无明显影响。⑤甲状腺素、其他肠道激素也可升高血糖。
  
  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同样需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①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具有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和低血钾作用,使糖耐量异常或临床糖尿病加重,尤其噻嗪类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合用时,不良反应较明显,后者亦可掩盖和延长低血糖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上述联合用药。在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浮肿必须选择利尿剂时,应以速尿为主,短期、间断用药,以免影响血糖或出现电解质紊乱。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ACEI/ARB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同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耐量异常。研究显示,赖诺普利及坎地沙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最明显。③钙离子拮抗剂: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一项关于氨氯地平(络活喜)的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能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④哌唑嗪: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有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直立性晕厥的不良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适合选用。⑤二氮嗪:能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出增多,升高血糖,是一种较强的致糖尿病药物。
  
  抗菌药物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选择抗生素类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协同或拮抗作用:①磺胺类:该类药可与胰岛素竞争血浆蛋白,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增多。同时,磺胺类药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时,可致磺脲类降糖药的游离部分浓度增高,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②黄连素: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改善高血糖,但不降低正常血糖。有研究发现,黄连素有助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作用。③青霉素: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④喹诺酮类:如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可导致低血糖;⑤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可加速磺脲类药物的代谢,缩短其半衰期,降低其疗效,升高血糖。⑥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⑦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减少磺脲类药物的肝脏代谢,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如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⑧咪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能抑制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从而使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延长,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水杨酸盐可减弱磺脲类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磺脲类药物增多,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此外,水杨酸盐还可减少磺脲类药物的肾排泄,胰岛素的分泌增多,并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另外,保泰松可减少磺脲类药物的肝代谢和肾排泄。而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儿易出现低血糖,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
  
  部分中药
  
  有资料显示,一些中药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人参、黄芪、三七等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女贞子通过对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的作用,对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有预防作用;山药、白术、何首乌、枸杞子、黄精、玉竹、麦门冬、蛤蚧、淫羊藿等也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注: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药物使用的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具体使用请遵医嘱。
  
  (编辑 唐袁媛)
其他文献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生化特征,高血糖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其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主要通过持续高血糖和血糖异常波动(或血糖异常漂移)两种方式实现,其中血糖异常波动的作用不容小觑。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基础研究表明,血糖波动性增大,能够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表明,血糖波动性增大,容易导致低血糖的频繁发生和高血糖不能得到良好
期刊
我今年77岁,红光满面,外人根本看不出我是一位糖尿病患者。  6年前,我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可当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就没把这病放在心上,仅仅是不敢吃糖了,其他一切照旧。半年后复查发现,我的血糖依然居高不下,专家建议我要学习好糖尿病知识,只有了解它,掌握它,才能控制好它。我接受了建议,开始收集有关糖尿病方面的书报知识,为了能系统地学习,甚至连《糖尿病之友》的创刊号我都买来看了。  我越学越认真,终于
期刊
应激性高血糖不同于糖尿病高血糖和继发性糖尿病高血糖,它是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机体为了渡过危急期,而调动各系统的应激反应所表现的一种短期的高血糖反应。它通过影响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严重影响着病人的预后。应激性高血糖已成为1/3脑卒中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早严格控制血糖已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策略。    原因及伤害    创伤导致脑损伤后的高血糖反应,是导致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
期刊
我是在2002年上半年戴上2型糖尿病这顶“帽子”的。一开始,因为我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干着急,束手无策,情绪很低落。2004年上半年,我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学习到不少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对糖尿病和“五驾马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2004年11月份我买了一台血糖仪,开始自我血糖监测。血糖仪逐渐成为了我的生活必需品。  几年来,通过不断的血糖监测,我总结出自己的
期刊
一提起低血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低于2.8mmol/L,同时伴发一系列相关症状时称为“低血糖症”,而且多数病友都曾有过切身感受。尽管是如此熟悉,却未必真正了解,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误区1: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    糖尿病患者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知之较多,相对也非常重视,但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
期刊
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至今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6.5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都在6.0%以下。今年3月检查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1 00毫克/24小时。专家说:“没有超标,目前不用吃药。”请问,尿微量白蛋白的具体标准是多少?我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  河北 高某    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标准是:正常情况下,尿白蛋白排泄率不
期刊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上述研究的讨论与分析,提示我们在糖尿病领域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问,学术上的争论有利于加深对争议的认识。糖尿病是较为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需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力求达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全面控制达标。其中,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对于循证医学研究及各种指南的标准,不能机械地理解与照搬,而应当结合临床实践,采取个体化治疗,必要时还应加强多学科合作,以达到尽早治疗、长期稳定的疗效
期刊
胆石症又称胆石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胆结石”,是指人体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了结石。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易患胆石症,或胆石症患者易合并糖尿病。据统计,我国31.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胆石症。    临床特点    胆石症被认为是隐藏在人体内的一枚“定时炸弹”,在平稳状态下,胆石症可以没有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但在饱餐、高脂肪饮食、劳累致抵抗力下降等诱因影
期刊
严格“控糖”导致死亡率升高,课题组提前终止试验    第一项研究(简称ACCORD)由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院发起,试验目的之一是,明确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有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强化血糖治疗,是否比常规方法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分别来自美国和加拿大77家诊所的10251名受试者参与了试验,他们平均年龄62.2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1%,强化血糖控制目标为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水
期刊
如果把治疗糖尿病当做一场长久的战役,那么,胰岛素就是在科技高速发展下,生产出的战斗中必不可少的火药,而胰岛素注射装置则是枪支炮筒。自从胰岛素于1921年被成功制备之后,胰岛素注射装置也就随着临床实践不断地发展革新,每次改进都围绕两个目标:一是方便患者,二是更准确地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注射装置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注射器、胰岛素喷射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笔等。  注射器注射器是传统的胰岛素注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