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学生心理初探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对思维造成阻碍。英语学科教学有其特殊性,它的学习难度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应充满激情,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心理提出浅见,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 课前充分准备
  高中英语课本在编排上规律性很强,每个单元都由四部分组成,要想上好本单元的课,就必须对该单元的内容提前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尤其在导入部分要多花费些气力。可通过调查、谈心、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师生共同配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例如:高一下册的第17单元讲的是Great Woman,在讲本单元的前几天我便对学生们做了一个调查,问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女性是谁?答案各种各样,我大致进行了一下分类,有科学家、政界人士、运动员和明星等几大类。随后我就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在课上给他们介绍了阿罗约、吴仪、杨澜、鲁豫等人,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各抒己见,很自然地完成了“说”的任务。
  2. 课堂导入
  一课堂若开了一个好头,整堂课便成功了一半。每一节课,我都力争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通常用讲故事、一分钟笑话、游戏等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记得有一次,上一节课刚讲过如何道歉这个词组,第二次课我便故意迟到一分钟,进入教室便说:“I apologised to all of you for being late.”这样便为回顾上一堂的内容开了一个好头。
  3. 课中设置
  我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手段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人,给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主要形式有:互问互答、情景造句、做游戏、表演课本剧等。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明确的: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英语。
  
  二、改变课堂消极心理状态
  
  一节课40分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也许是一种收获,但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如坐针毡,这类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茫然、观望、应付。对于改变这种消极状况,我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1. 激发与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困生进行激发。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课堂游戏、作业评讲,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也能感受成功,为他们树立自信,使其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不配合的,则可以通过评语、谈心等方式做思想动员,决不能歧视和冷嘲热讽。
  2. 化简与引趣
  英语语法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如果要详加说明,课堂必然枯燥无味。我在教学中尝试用顺口溜进行教学,效果不错。如单词lie,一词多义且变化不规则,经常作为考点出现,学生们掌握得不很到位。我便自编了一个顺口溜: 规则的撒谎,不规则的躺,躺下就下蛋,下蛋不规则。这样便对它的不同词义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与区分。
  3. 开导
  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怕出差错,以致产生焦虑心理,影响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我常开导学生,告诉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差错是正常的,大家要向李阳学习,不怕丢脸。教学中,对那些回答错误或读错音的同学,我从不批评,而是指出错误,帮助他们改进。
  4. 互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很有限的,我便让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习效果,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课堂偶发情况的处理
  
  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许多地方与汉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再加上中外习俗的差异,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会采用以下办法解决:
  1. 微笑对待
  有时,在课堂上很可能有些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因理解不清而持异议,若占比例很大则需进一步解释说明;假如是个别情况且没有必要解释,可给他一个微笑以示重视和理解,以免他再非议下去影响教学。可以在课下作解释但要面带微笑,以使他感情上能接受老师的做法。
  2. 冷却处理
  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对教学有影响的问题,比方说,学生间发生矛盾,教师这时应控制局面,将事件平息下来,对二人暂不理睬,待时过境迁、情况缓和后再行处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3. 转移矛盾
  即把不利课堂的行为转化为有利课堂的积极因素。一次我在教comfortable这个单词时,有个学生故意拉着长音读成了come-for-table,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音来帮助记忆,说:“你想呀,都来到桌子旁,要开饭了,还不感到舒服吗?”这样,既转化了课堂矛盾,又使教学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心里时刻装着他们,替他们着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培育出绚烂的花朵。
其他文献
提到作文技巧,如果你所想到的还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诸如开头、结尾怎么写等,那么就不免陷入一口遮挡视线的“井”里。其实,作文技巧远不止这些。笔者认为,各位考生通过注意下面的问题,就算还坐在“井”里,所“看”到的天空也能更加广阔。  下面要谈的要点是无数考生的教训换来的。这些要点看似琐碎,但是若不加以注意,文章就会出现明显的毛病,从而影响得分。如果同学们在复习训练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到了考场上就能发
期刊
文综实行开卷考试,注重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这对政治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较强的观察能力    时政性强是政治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政治教师要多看报刊、杂志、新闻,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时代感,使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期刊
函数图象是函数关系的图形化反映,是常用的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之一. 物理图象是反映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如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对某些物理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物理图象进行解题.   一、确定坐标轴的名称,明确图象的含意  物理图
期刊
对初中作文教学而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目的。就笔者本人的实际教学而言,更注意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自身的工具性,二是从写作中学会做人。笔者认为在写作刚刚起步的初中阶段,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关于写作方面的方法与思路:    一、最好的写作素材在教材中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语文课本能够给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文体、结构等方面的东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把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教师如何真正地实现角色转变?如何彰显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笔者曾上过一些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做指南的阅读教学研讨课,也观摩了不少外地优秀语文大赛课,还关注过身边的研讨课。客观地说,很多课堂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理念,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期刊
缺乏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好奇地问、尽情地实践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迸发出有创新意识的“火花”。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地想    传统倡导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又使学生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因此,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更别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习作有情感伪化现象:或机械模仿、陈旧呆板,或情感失真、表露偏执,或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无病呻吟,全然不见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自然纯真和独特体验,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也是作文教学的顽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
期刊
现今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形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过去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先理解、记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继而进行“纯粹的数学练习”,最终达到能完成课后习题的目的。而这些习题严重与生活实际脱离,只借助“生活现象的外壳”,并没有深入其本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给学生留下
期刊
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是由题干给出信息,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若干问题,是目前高考考察考生能力的一种新题型。它着重考察考生在特定环境下及时阅读新材料、敏锐吸收新信息、全面捕捉新知识的综合自学能力及独立处理新信息、迅速建立新网络、准确寻找新规律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发散迁移、拓宽创新的综合应用能力。它能从更高、更深层次上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信息题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