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有兴趣的学习,才能生动活泼高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漫画、flash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投入、高效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习主动学习化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悬念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悬念问题情境,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追根寻源,进行探索。比如,为使学生对醋酸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天,有个农妇提着一篮子鸡蛋从德军设置的关卡走过,一个士兵无意地从篮中拿起一个鸡蛋在空中抛来抛去。此时,这个农妇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色,她为什么会紧张呢?这个士兵觉得可疑,经仔细检查发现鸡蛋壳上有密密麻麻的军事地图。请问:鸡蛋壳上的军事地图是怎样刻上去的呢?此时,学生欲罢不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到酸的性质的学习中。
  二、创设陷阱问题,激发学生思辨
  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或盲点,制造相应的“陷阱”,诱使学生落入其中,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引导学生“自救”,让学生在教训的反思中澄清模糊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除去95%酒精中的水,加无水硫酸铜后用蒸馏法。其中存在的“陷阱”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方案可行,但用无水硫酸铜除去95%酒精中的水则在蒸馏过程中硫酸铜晶体会因受热而分解出水,应该改用生石灰进行实验。
  三、创设对比型、矛盾型、探究型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比使问题明朗,对比性越强,探究的问题更突出。对于相互看起来十分矛盾的问题,只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发现内在的规律,就能揭开矛盾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1.创设对比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究心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比如学习“二氧化硫和氯气都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退色”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对其原理是否相同的探究,找出二者的区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溴水、高锰酸钾溶液退色。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二氧化硫和氯气均可用于漂白,若将它们混合使用效果如何?现在市场上时有不法商贩用二氧化硫对食品进行漂白,请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加以鉴别?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效果显著。
  2.心理研究表明,认知是动机的根源。创设矛盾型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解决关键性的问题。
  在给学生拓展有关氧化钠的知识时,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给你一瓶蒸馏水和一团棉花,能否不用火柴让棉花着火燃烧呢?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从没有遇到过,学生只知道水是用来灭火的,而不知道水还可以“生火”,学生感到新奇、疑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身临其境的研究者,对问题设置的条件、内涵、关键、突破口等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学生往往认为: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而盐的溶液显中性。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果是碳酸钠显碱性,氯化铵、硫酸铝显酸性,氯化钠、硝酸钾显中性。教师可以及时提问:为什么盐的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呢?这样就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下面内容的兴趣。
  四、创设问题引导实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化学实验本身就蕴涵许多可探究的问题情境,实验原理及条件、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效果显著的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对实验中的新情境做进一步探究,从而发展问题意识。
  我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教学中,当学生全面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先让学生做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让学生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最后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没有把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伴有较少的黑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气体。这一“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要一问到底,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问题系统,在引入新课时,在知识综合训练时,抑或在解决疑难问题时,等等。同时应注意,所创设的情境要联系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难易要适度,所用方法和手段要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同时,也要注意使创设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能脱离生活,也不能偏离教材,更不能违背科学规律,为“问题”而“创设问题”。
  参考文献:
  [1]彭频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调查报告”化学教育,2001(6):27.
  [2]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1986.
  [3]陆伟生.“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化学教学,2004(11):16.
  [4]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党校科研信息》第2期刊登了齐连池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齐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完全否定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与集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目的: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纳“用药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盐酸曲美他嗪)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何把这个课程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谈谈语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课程知识的介绍。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文本的学习。在学习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承担着对学生学习成效评定及下一步教学参考等方面的作用。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按照卷面分数统一要求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这样的单一评价模式,一方面不能够兼顾学生语文综合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忽视学生发展差异性这样的客观实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以分层评价、综合评价和激励评价相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隐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诱导、激活学生
目的: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药桂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摘 要: 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以教材为媒体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以完善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结构、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 学习环境  语文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强调语文课变传统的“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对聋校语文课前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聋校语文课前预习,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方法、夯实载体、强化引导、固本归元,提高其预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本文分析了聋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并提出了聋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课前预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就是预习。”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
  目的:   通过建立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探讨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以及肺功能的影响,阐述清肺培元颗粒对防治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作用机理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以其特有的功用,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是阅读教学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有效途径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