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绝地反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婚姻还是职业,都如同一座满是围墙的城池,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的中心思想,就像任教高一高二的教师羡慕高三的教师带完毕业班就能早早地进入暑假,而高三的教师则羡慕高一高二的教师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无论你被什么围困,你都被一座城池围绕,不得出也不得进。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不管教师是否要带毕业班,也不管教师是否压力重重,教师都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去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有时候,就该用破釜沉舟的意念去打高考这一仗。
   “破釜沉舟”一词的典故,出自于霸王项羽带领军队与秦军作战于漳水,其间他下令将士们砸烂铁锅,砸沉战船,表示自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是以项军大败秦军,项羽名震中原。现在这个成语可以引申理解为:下定决心的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给以绝地反击。衣带渐宽终不悔,如果为了获得最后的成功,剑指六月,那么哪怕空留一身憔悴又如何。
   如果有人要问,这样是否值得,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值得。看看那个破釜沉舟的项羽就知道了,名震中原是一个肯定的结果,可是即使他没能成功,人们还是会记住他,因为他曾经无惧无畏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只看他是否成功,而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努力过。绝地反击能够锤炼人的心志,开阔人的视野。如果说没有那奋力一砸,可能如今的市场就没有了“海尔”这个牌子,也不可能会有走出中国国门的跨国公司和跨国企业。一个企业最注重的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企业精神的树立,可是没有盈利,公司又怎么去建设,正是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海尔总裁张瑞敏给了海尔一大铁锤,这一砸,砸出了海尔的盛世未来,也砸出了“绝地反击”的现实事例,让人警醒,引人深思。
   然而,又该如何实现绝地反击呢?
   首先,要有无畏的心理,这里的无畏不是因为无知,反而是因为很清楚地了解现实情况而做出的最佳决策,就如高考而言,面对那样一场战役,学生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气势,“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一种霸气,面对高考那样的一个强敌,学生是渺小、脆弱的,但是俗话说的好,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人能无畏,那么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勇者无敌。如果一味地害怕不去面对六月的战役,就肯定不会成功。教师是一个航标灯的角色,失去舵把的船只就只能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更别谈找到自己的航向,然后驶向对的港湾了。
   其次,破釜沉舟需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你要能hold住整个局面,一个成功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以偏概全、目光短浅之辈。生活不需要胆小如鼠的人,更不需要只有匹夫之勇的人,况且区区匹夫又何足言勇?缺少对应届高考的全面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又怎么去很好地筹划学习和复习计划?学校定下的一轮、二轮复习计划,都是在基于对教学大纲和考点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是注定会失败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要想做到掌控局面,不规划、不站在高处是不行的。
   最后,想要破釜沉舟,就必须要坚持,持之以恒是良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古有孟母三迁,才最终为孟子找到了最佳的学习场所。从前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囊萤映雪,无人相问,可是依旧坚持到一举成名的境地,如今的学生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处境,坚持方能在最后时刻绝地反击。
   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而非不为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六月的战鼓已经擂响,这场战役就在眼前,如果再不奋勇向前,咬紧牙关,终将失去先机,永远地被高考困在围城之内,失去自由。兵贵神速,绝地反击的时刻已经来临,为了拥有一个无愧无悔的人生,加油吧!
其他文献
周记,因其内容自由、形式灵活、体裁不限、字数不限,相较于作文,更受学生欢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一周一记,内容可以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追求“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的境界,写出自己对人世万物的独特感受,由此再生发“同情”、“想象”和“彻悟”。    可是,如何驾驭周记,让周记灵动起来呢?   首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新本子,每个人将这个本子命名并在扉页上写下卷
期刊
作为教师,面对众多活泼可爱、个性不同的学生,他们不可能十全十美,白璧无瑕,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是对他们指责苛求、弃之恨之呢?还是对他们精心呵护、赏之赞之呢?   前者,习惯于站在发现学生缺点的角度去看学生,因而在他的眼里:迟钝愚笨、顽皮捣蛋的学生太多了,家庭条件不好、受不良环境影响的学生太多了,遗传素质不佳、天生不是读书料的学生太多了。苦叹聪明伶俐、遵规守纪的学生太少了,寥苦晨星,凤毛麟角,苦叹学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   对于中考冲刺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应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要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
期刊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方面是有特殊功能和意义的,文学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阅读教学的精神关注和文化熏陶是影响终身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每一篇作品最后的完成者不是作者,而是读者。所以,“读”是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阅读活动其实就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所能达到的对作者与自我的双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许多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往往被许多教师忽略。实际上,虚词不虚,反复品味虚词,往往能品味到丰富的内涵,有种“虚往实归”之感。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课堂上虚词的品味。   在教学中,增删虚词,比较效果,往往可以看到其中蕴涵的悠悠不尽之意。   下面列举例子来说明。   例一,“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如果这个句子去掉“矣”“若”“必”,这个句子意味就大大减
期刊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语法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当然,学生评作文、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
期刊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具体的意思。虚词与实词相比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灵活多变,这就增加了学生得分的难度。   针对这种现状,尝试立足于苏教版必修教材一的文言文教学,探讨“而”字用法的六种推断法。姑且将它们命名为“六艺”,此“六艺”非彼“六艺”,它是指“句意分析法”、“原文推断法”
期刊
基础年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才会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教师的教育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淡漠,把抄作业看做一种常态,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攻心为上,不间断地给他们“洗脑”。但情感教育必须避免单纯的政治说教,语文课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借助文本中的一些有内涵的文章,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思想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润物
期刊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的社会中,良好的个人素质将对一个人的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健康的人格正是良好的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因为其“文以载道”的特性,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让语文课堂绽放人格的魅力。   一、以时代背景和人物为钥匙,打开人格教育的窗口    在讲授课文时,利用对写作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期刊
活在世上,应该学会感恩。学会了感恩,才会体会到幸福,才会体会到快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善良的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知足的人都懂得感恩,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表示谢意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是丰富而富足的。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唤起人们自身的美好“善根”。“学会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