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合唱排练中钢琴部分的作用和角色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钢琴在合唱中与多声部合唱的融合甚至互动;然后结合了笔者自身的演奏实践,总结了钢琴部分在合唱各个声部的排练过程中,对于其他声部的构建和单声部的伴奏。通过辩证的讨论,能使演奏(唱)者更科学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四声部合唱;钢琴部分;单声部;互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94-02
  【本文著录格式】郝一飞,李晓燕.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以《城南送别》为例[J].北方音乐,2020,05(10):94-95.
  引言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合唱作为一种有感染力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各种活动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合唱中,钢琴部分(艺术指导)在营造音乐氛围、合唱乐队在乐句上的处理、烘托音乐情绪和与各声部的有机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立足于太原师范学院行知合唱团的实地排练实践,以四声部的合唱作品《城南送别》为例,对合唱排练过程钢琴部分应该起到的作用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提供了在实践中解决办法。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一)作品简介
  《城南送别》是一首混声四声部的合唱作品,根据李叔同1914年改编的作品《送别》再创作而成。这是献给“阳明八重唱”2013的台北相聚。
  (二)作者介绍
  歌曲改编音乐人周鑫泉,台湾人,毕业于台湾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美国波士顿大学钢琴、大键琴双硕士,并取得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早期音乐演奏博士。
  (三)《城南送别》曲体分析
  全曲在降E大调上陈述,有12/8和4/4两种节拍,在转换时,4/4拍的一个四分音符相当于12/8的附点四分音符,速度平稳。演唱部分大致可分A、B、C、结束句四个部分,A部分分为稍有变化的两个乐句和一个与前两个乐句有对比的乐句;B部分有两个乐句,材料全部来自于歌曲《送别》;C部分在B部分的基础上做倒装变化;结束句在主题动机上扩展。
  钢琴的伴奏织体以八度低音配分解和弦为主,并伴随音乐的发展作小幅变化:在第11小节处,左手出现了有保持音的开放和弦;第20小节处,右手伴奏的音域加宽,即上下行的琶音,左手是一个上行的琶音;第25小节双手的双手的上行琶音。B部分为无伴奏的四部混声合唱。C部分伴奏开始依然是双手的琶音,第55小节处,是小高潮:渐慢、渐强,各声部第四拍休止意味着长句口的呼吸,和弦加重,在小节末处达到forte;第56-64小节伴奏音型加重,整曲高潮出现,织体如曲初;第66小节进入结束句,伴奏在上声部加了八度和和弦,并保持到曲终。
  二、钢琴伴奏的细节处理
  当下,钢琴部分已经成为合唱作品中烘托气氛、音乐铺垫乃至协调各声部均衡等方面重要的角色。下面从通过对《城南送别》中各部分的解析来看钢琴部分在排练时的应用。
  (一)引子与A部分
  整个部分为叙述性音调,1、2小节为引子,钢琴部分的作用表现为渲染气氛、确定调式音准、提供节拍速度。开始有legato e dolce的表情提示,意为“连贯而柔和的”,速度为Andante,稍慢的中速,弹奏时不宜过快。因为是叙述性的音调,钢琴部分要保持音乐的平稳推进,不要让任何一个音突出出来,踏板轻踩至1/2处,可在6个八分音符(半个小节处)切换。各声部在第二小节的后三拍同时进来,这时钢琴部分的音色并无变化,钢琴的进行是不停的列车,而声部的进入是轻跳上列车的客人;抑或好像是落花飘入流水……
  A部分可分为a、a、b三个乐句。a乐句为3-10小节,各声部间在旋律和织体上的对比均不怎么强烈。在第8 小节处,伴随着左手的低音下行级进,音乐有一个小的起伏,在感觉上稍微显得急促些,然后在第10小节收回来(见谱例1)。
  另外,在每个小节的末三拍都有一个小句口出现,钢琴部分在进行中要注意到这样的律动,有意识地给句口以呼吸的空间。
  第二个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男声部对女声部卡农式的模仿(见谱例2)。
  这样一来,句口增多,钢琴部分要兼顾到男女俩个声部。至第16小节,各声部在节奏上又实现了统一。但是,男高声部在这时出现了与旋律的反向进行;在第18小节末,男高和男低声部出现了次第的乐句后移。由此看到,后a乐句的变化都由男声部承担。
  在钢琴方面,这一乐句的左手出现了低音保持并且加厚,踏板在这时应作一小节换一次。还有,根据乐谱的显示,在第16小节处的情绪要比上一乐句的同个地方(第8小节)更加起伏多一点(见谱例3)。
  在17小节处,有poco a poco cresc的感情提示,要比上句更甚一点。
  进入b乐句,与前倆乐句是对比关系,用新材料引入;二连音(20、21小节)和三连音(23小节)的出现,尤其是前半拍的二连音被连线,使得节奏看起来更复杂;由四个小乐句组成,起句分别在第20、22、23、25小节的1、2、3、4拍。   钢琴方面,左手取消了低音的保持,右手改为琶音上下行,音域加宽;在出现属准备之前,和声变换频繁。在把握好和弦色彩变换的同时,还要统筹好合唱部分的节奏和速度,在进入属准备后(27小节),要注意:①男声部有个卡农式小句的跟进;②整体三个小节作渐弱处理。
  (二)B部分
  B部分为中心部分,音乐材料基本完全取自于歌曲《送别》,这一部分为无伴奏的混声四部合唱。
  (三)C部分
  C部分(47-65小节)为有变化的倒装再现部分。在第47、48小节以全新的材料出现,之后接入b乐句,钢琴部分也顺接了b乐句的织体,至53小节,左右手的音區开始加厚;第55小节,乐谱上有渐慢(rit)和渐强的标识,在弹奏上要给出主歌将进的提示;第56小节,主歌再现,速度上回到原速(a tempo),情绪达到高潮(f),左手以强拍和次强拍上的主音持续开始,右手全部为双音(见谱例4)。
  从第59小节开始,要有意识地突出低音的线条,但不能太过分。第64小节,情绪上有渐慢渐弱的提示(rit e dim),并在合唱乐谱上有进一步的提示:dim as echoes dispersing in the valleys,意为“像散布在山谷的回声一样渐弱”。
  (四)结束部分
  从65小节开始进入结束句,由钢琴弹奏G音和降A音引入,到第66小节回到原速。
  从66到70小节,钢琴部分的左手要做到尽量轻声地低音声部的进行和中声部的琶音,右手要负责如65小节那样的句口的连接。
  72-78是尾声,依然是轻声的琶音进行,右手有一个八度的线条,从功能上看是主-下属-主的补充。
  三、结语
  综上,可以得出;钢琴部分是合唱艺术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舞台上,钢琴与合唱队有表演的互补性;合唱队列队布场,空间阵容相对充实,有可视性;而钢琴音域宽广,音乐表现力强,有可听性,与合唱既有互补又能相互促进,是合唱艺术的首选伴奏乐器。
  参考文献
  [1]邓波.合唱艺术概论[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刘丽娟.钢琴伴奏意识[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3]袁凯,陈家海.多声部合唱训练[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4]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作者简介:郝一飞(1980—),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在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李晓燕(1975—),女,汉族,河北,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研究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技巧和目的,已经成为读者欣赏名著作品的主要原因。《野性的呼唤》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浓厚,二者的结合使这部作品更具魅力。本文以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为例,力图探索其笔下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全文共分为四部分: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关键词:浪漫主
期刊
摘要:关公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其形象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有勇无谋的武夫,到姿容轩昂、智勇双全的英雄,再到忠义勇武刚强的忠臣君子,最后到被普通民众尊奉为英勇善战的战神,镇妖除魔的驱邪神,呼风唤雨、治病救灾的保护神,招财进宝的武财神,这些形象的不断变化,都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  关键词:关公;有勇无谋; 智勇双全;忠义; 保护神  一、《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  关羽的生平据晋
期刊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2016年5月23日,中国最后一位以先生称呼的女性–––杨绛,带着对大自然以及艺术的眷恋,永远告别了这个她曾热爱的世界。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沉浮命运的典型。在许多熟悉她的朋友眼中,杨绛先生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不大的寓所没有见过任何装修,就连室内也没有昂贵的
期刊
摘要: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后世学者对杜甫“诗圣”之因的论述多有涉及,但角度、观点各有不同,良莠不齐。本文结合杜甫人生经历及诗作特点从诗中圣哲、诗中圣手两个方面详细解读杜甫的“诗圣”成因。  关键词:杜甫;诗圣;忠君;格律;炼字  我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分别被后人尊称称为“诗仙”、“诗圣”,有人说:李白是天授的奇才,杜甫是人能的极致。这神仙下凡,自然难以摹状,但是人能的极致
期刊
摘要: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突破了台湾传统青春成长主题影片固有的模式,在青春主题之下已出现和形成独具风格特点的母题,校园爱情题材、青春励志题材、同性恋题材等青春母题的出现,推动和完善台湾青春电影的广泛发展。台湾青春电影逐渐以类型化的发展模式,弥补和创新了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样式,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爱情、励志以及同性母题尤为凸显台湾新青春电影特性,本文通过这三大母题作为切入点
期刊
日出一  喷薄一出乱云散,  霞光万道映满天。  莫让美景等闲度,  萧瑟秋风又一年。  日出二  一轮金乌驻碧宫,  出巡先遣祥雲同,  喷薄一出山河壮,  借问天地谁为雄。  云  任意飘游无有根,  敢蔽日月与星辰,  若无狂风来激荡,  我为主宰尔为臣。  九一八祭  铁蹄一踏山河碎,生灵涂炭骨成堆。  倭贼侵我耻辱日,天地呜咽血泪垂。  前世不忘后世师,同仇不让敌意随。  常以此耻教万代
期刊
摘要:作为台湾新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德昌电影对于台湾社会现实的捕捉尤为深入。其电影极具鲜明的个性化美学特征,将错综复杂的现代台湾社会艺术而真实地呈现出来。主题上,他对于现代都市有着深刻的思考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或轻或重地融入作品中,透露出本人强烈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电影语言方面,更是独创了一整套属于他个人的影像风格,将纪实美学贯穿始终,通过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探讨现实生活
期刊
摘 要:《达洛维夫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代表作。意识流小说的理论来源之一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共有两个平行主要人物——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这两个人承受着来自于生活不同的压力和精神的压迫,他们的心理呈现不同的变化,本文将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的心理变化,通过分析两个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他们最终面对人生所作出的最终选择来
期刊
一、文化身份理论  (一)文化身份理论概述  文化身份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精神分析家Eriksson首次提出。最初,文化身份被描述成“心灵的归属感”,强调特定民族的价值、背景、看法。并指出它“是在不同的时空顺应民族、族群的需要被构建和塑造出来的。” 该说法下的文化身份跟倾向于“民族身份”。  荷兰学者瑞恩·赛格斯扩展了这个最初的界定,认为某一特定族群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只是部分地由那个民族
期刊
摘 要:A·H·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是俄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其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1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曹禺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曹禺《雷雨》发表八十多年以来,它的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