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股东享有公司的所有权,公司经营通常由公司管理层负责。作为管理层为实现公司及自身利益常会与股东产生冲突;后果将使决策失效,公司利益受损。本文就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管理层两个方向阐述其相互影响关系,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股东;控股权;管理层;所有权;制衡;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5-0274-01
长期以来,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通常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股份制企业里,按股东出资的比例,股权由多个股东掌握。通常,具有绝对或相对控股权的股东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控制公司经营决策的权利。而实际上公司的日常运营通常由公司的管理层掌握。公司的管理层通常对公司、市场以及未来的规划最清晰,信息掌握最全面、最及时,也最富有经验;决策也更具有效性。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在决策上存在分歧,必将导致决策失效,使公司利益受损。因此,合理配置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管理层之间权利关系,制定相关制衡措施,是公司健康发展之本。
一、公司股东控股与公司管理层现状
在早期公司里,公司所有者即为公司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归公司所有者。因此,公司所有者会为公司利益积极工作;同时,作为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也会谨慎决策。因此,不存在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化公司管理制度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由多人掌控,同时公司的控股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这样社会化大分工的情况下,享有控股权的大股东不能完全掌握公司运营状况。而公司管理层则掌握着公司的运营。在法律中被称为委托与代理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如建立在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则可以实现双赢。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存在利益冲突,是不平等的。
首先,公司管理层并非公司的实际控股权人。因此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为公司尽职尽责的服务。因为,公司管理层为公司付出努力时,可能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而仅获得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同时公司的所有者(即控股人)按其股权的比例分配了多数的利益。基于现代经济学有限理性人的假设,代理人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委托人即股权人的目标是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两者之间目标不会完全一致[1]。
其次,公司管理层与公司控股人之间通常通过契约来约束对方的行为,这个契约应包含公司所有应该出现的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应该采取的行为以及应当获得的报酬。但在现实公司经营中,这种契约不可能存在。因而在公司中,控股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人与代理人在管理中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
最后,在以分工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股东授予管理层决策权从事经济活动。若没有良好的商业道德,管理层会利用股东赋予的权利,通过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偷懒等行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即便管理层付出努力也是满足自身利益,对控股者来讲利益也是负面的。
二、大股东控股与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大股东享有公司的控股权,决定着公司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方向,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而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信息全面的掌握,同时,管理更具有方法。两者决策的一致性是公司长久发展的基础。但大股东享有对实际管理层约束的权利,同时也制约了管理层的决策。而管理层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决定着管理层是否可以本着对公司及股东实现利益的目标作出正确决策。在公司内部,大股东依法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策。并由公司的管理层负责执行。因此,大股东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是局部的,并且是间断的。公司管理层执行决议,管理层更多地应强调他们的义务,忠实受托义务,对股东负责。
同时,大股东利用其所占股权的有利地位,通过一些手段损害小股东的权益。大股东控制公司的各项重大经营决策并不分配利润,一方面剥夺了小股东的基本股东权力,另一方面,也使公司管理层缺乏对利润的分配权,不利于管理层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
三、防止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管理层权利制衡的措施
大股东作为资产所有者掌握公司的最终控制权[3],它可以决定和罢免管理层的职务,但是,一旦授权管理层负责公司后,大股东就不能随意更改管理层的决策。管理层根据授权依法组织公司经营。因此,合理配置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的权利,防止二者相互影响与制约,对公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应制定合理的公司章程。只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章程,才是公司健康发展之本[4]。同时,依据公司章程,建立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可以减少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只有基于制度的信任才是才能对股东与管理层起到约束作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四、结语
优秀的管理层是公司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里,管理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合理处理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及配置与制衡控股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避免两者相互影响是目前公司健康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王健.现代经济学原理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1.
[2]张秀武.大、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4).
[3]陈歆.国有股和经理人持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论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12(3).
[4]罗进辉,万迪昉.大股东持股对管理者过度在职消费行为的治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9(6).
关键词:股东;控股权;管理层;所有权;制衡;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5-0274-01
长期以来,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通常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股份制企业里,按股东出资的比例,股权由多个股东掌握。通常,具有绝对或相对控股权的股东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控制公司经营决策的权利。而实际上公司的日常运营通常由公司的管理层掌握。公司的管理层通常对公司、市场以及未来的规划最清晰,信息掌握最全面、最及时,也最富有经验;决策也更具有效性。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在决策上存在分歧,必将导致决策失效,使公司利益受损。因此,合理配置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管理层之间权利关系,制定相关制衡措施,是公司健康发展之本。
一、公司股东控股与公司管理层现状
在早期公司里,公司所有者即为公司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归公司所有者。因此,公司所有者会为公司利益积极工作;同时,作为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也会谨慎决策。因此,不存在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化公司管理制度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由多人掌控,同时公司的控股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这样社会化大分工的情况下,享有控股权的大股东不能完全掌握公司运营状况。而公司管理层则掌握着公司的运营。在法律中被称为委托与代理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如建立在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则可以实现双赢。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存在利益冲突,是不平等的。
首先,公司管理层并非公司的实际控股权人。因此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为公司尽职尽责的服务。因为,公司管理层为公司付出努力时,可能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而仅获得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同时公司的所有者(即控股人)按其股权的比例分配了多数的利益。基于现代经济学有限理性人的假设,代理人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委托人即股权人的目标是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两者之间目标不会完全一致[1]。
其次,公司管理层与公司控股人之间通常通过契约来约束对方的行为,这个契约应包含公司所有应该出现的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应该采取的行为以及应当获得的报酬。但在现实公司经营中,这种契约不可能存在。因而在公司中,控股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人与代理人在管理中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
最后,在以分工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股东授予管理层决策权从事经济活动。若没有良好的商业道德,管理层会利用股东赋予的权利,通过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偷懒等行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即便管理层付出努力也是满足自身利益,对控股者来讲利益也是负面的。
二、大股东控股与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大股东享有公司的控股权,决定着公司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方向,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而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信息全面的掌握,同时,管理更具有方法。两者决策的一致性是公司长久发展的基础。但大股东享有对实际管理层约束的权利,同时也制约了管理层的决策。而管理层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决定着管理层是否可以本着对公司及股东实现利益的目标作出正确决策。在公司内部,大股东依法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作出决策。并由公司的管理层负责执行。因此,大股东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是局部的,并且是间断的。公司管理层执行决议,管理层更多地应强调他们的义务,忠实受托义务,对股东负责。
同时,大股东利用其所占股权的有利地位,通过一些手段损害小股东的权益。大股东控制公司的各项重大经营决策并不分配利润,一方面剥夺了小股东的基本股东权力,另一方面,也使公司管理层缺乏对利润的分配权,不利于管理层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
三、防止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管理层权利制衡的措施
大股东作为资产所有者掌握公司的最终控制权[3],它可以决定和罢免管理层的职务,但是,一旦授权管理层负责公司后,大股东就不能随意更改管理层的决策。管理层根据授权依法组织公司经营。因此,合理配置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的权利,防止二者相互影响与制约,对公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应制定合理的公司章程。只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章程,才是公司健康发展之本[4]。同时,依据公司章程,建立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可以减少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只有基于制度的信任才是才能对股东与管理层起到约束作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四、结语
优秀的管理层是公司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里,管理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合理处理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及配置与制衡控股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避免两者相互影响是目前公司健康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王健.现代经济学原理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1.
[2]张秀武.大、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4).
[3]陈歆.国有股和经理人持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论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12(3).
[4]罗进辉,万迪昉.大股东持股对管理者过度在职消费行为的治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