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模型在初中化学定量计算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沪教版化学九(上)“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元素概念定性地表示物质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物质的组成。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和理解元素在物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引领学生从微观粒子的数量与质量的角度,推算出组成宏观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关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中“宏观-微观-符号”这三重表征的极好素材。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一节内容较为抽象与深奥,且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用定量的观点去学习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观察、想象、模型化等方法,化虚无抽象为形象直观,逐步引领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初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同时通过类比推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定量计算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片断
  环节一:问题情景。
  【投影】尿素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氮肥。小强看到某化肥标签如下:
  试帮助小强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含氮量的含义。
  (2)尿素中的含氮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环节二:定比定律介绍。
  【阅读】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发现定比定律的化学史。
  【讲解】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且组成化合物的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是一定的,这一规律称为定比定律,又称定组成定律。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环节三: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活动】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模型搭出水分子结构,再拼出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的示意图。
  【讲解】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n(H):n(O)=2:1,1个水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比,即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
  【讲解】原子的质量都很小,计算时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总结】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巩固】计算下列物质中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1)氨气(NH3);(2)尿素〔CO(NH2)2〕。环节四: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活动】用模型拼出氢元素质量在水中占的质量比例(质量分数)。
  【讲解】一个水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水分子的质量之比,即是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所占的质量分数=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计算时使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环节五:拓展应用。
  【情景再现】尿素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氮肥。小强同学看到某化肥广告如下: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判断这袋尿素样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學生活动:
  通过计算,纯尿素的含氮量为46.7%。而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5%,低于纯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故为混合物。
  【课堂小结】结合所学内容,从知识、方法、规范、学科观念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三、教学反思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节课将宏观计算演变成微观模型的演示,从而化抽象为直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质的微粒观、元素观的认识。
  1.合理设置教学台阶。本节教学内容是初中化学计算的开始,设计时以学生熟悉的化学肥料(尿素)为素材,以问题链作为主线,同时以组成相对简单的水为例,用球棍模型让学生体验水分子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关系。通过模型,学生总结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和氢原子在水分子中占的质量比例,然后通过类比、归纳等方法得出氢、氧元素质量比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教学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拾级而上,降低学习的难度。
  2.设计多样学习方法。“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观察、模型、讨论、想象等方法,通过对化学史的解读、模型拆分体验、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分析水中氢氧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学习方法多样、形式多变,把学生容易理解的微粒模型结构成功迁移到化学计算的难点上来。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本节内容是在教授了物质的定性组成后,从定量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本节课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肥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此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定量计算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愿望和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通过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学习者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通过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这里所说的人文环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谈及并且努力实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班级文化,亦即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计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该板块的核心价值所在。换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关键就是要专注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我的语文生活”,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从字面上看,教材编写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社会和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时政素材,通过作业设计,探索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避免或减少机械枯燥的记忆性作业,增加情感体验、
期刊
【设计缘起】  学生阅读名著不仅是为了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对名著主旨的准确理解,更应体现出阅读名著对自身生命成长的价值与意义。对名著《骆驼祥子》主旨的传统理解是“社会的黑暗是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但是,祥子的悲剧难道和他自身就没有关系吗?如果祥子内心足够强大,能不能有一个稍好的命运结局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成因。  2.引导学生明白个体生命应保持坚韧、善良、进取。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碰到一些新的物理题型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导致出错率较高。因此通常在单元知识测试后,我都会尝试和学生讨论他们出错的原因,比如,当时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会出错?错在哪一步?经过多次交流后,我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凡是出错的学生都不会从复杂题型中提炼普通物理模型,进而不会寻找对应的解题思路。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来看,他们应该具备基于具体事实构建模型的
期刊
【设计理念】  什么叫作“从‘15’到‘51’”?就是按照60分的标准,一篇作文起初只能得15分,经过指导提升后,就可以得到51分。  那什么叫作“把作文当作文写”呢?这句话的内涵比较丰富,我只简单阐述两点。首先,这是一种作文的态度。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态度的,态度不端正,不积极,再好的方法也用不起来;相反,态度端正了,积极了,如果有了方法,就能将它用好,而即使没人传授方法,自己也能创造性地在实践中习
期刊
从目前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版本教材来看,不论是课程设置、学习架构、内在逻辑还是学习内容、活动设计,都隐含着对于地理事象动态认知的要求。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对于静态要素的教学非常重视,对于捕捉动态要素的变化却稍显偏弱。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汀三角洲”教学为例,试图厘清课程内容中的核心素养指向,分解出综合思维素养下的“时空综合”关键能力表现,抛
期刊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不断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软件设计思想,发现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从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一、引导观察,培养发现问题能力  在本节课的引入阶段,笔者创设“弹跳的小球”的情境,通过对已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和将要使用补间
期刊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物理教学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高效、精彩的物理课堂,成了我们的必修课。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结合施教内容,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精准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苏科版物理八(上)“光的折射”为例,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
期刊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会问,为什么没有“边边角”判定法?笔者虽然举出了反例,但仍然没有消除学生的疑问。我要给“边边角”一个机会,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机会。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对  “边边角”问题做的进一步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更为理性地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经验。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边边角”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