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休克的临床诊断与转归相关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转归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5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转归情况。结果急性传染病休克多见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传染疾病,细菌以及病毒是诱发休克的主要病原菌。患者经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1%。结论对于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予以激素治疗等综合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休克;传染病;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21-02
  急性传染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危急者往往合并休克症状。急性传染病休克主要是由于各类因素引起机体循环功能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流发生严重障碍,引起重要脏器的机能以及代谢发生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在17-52岁之间,平均为(26.5±11.6)岁。
  1.2方法传染病的诊断参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急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外科学》(第七版)[2]以及《急危重症病与急救》[3],休克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种、发病直至休克的时间、病种、早期诊断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等。
  2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本组51例患者中,男性30例(58.8%),女性21例(41.2%),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从季节分布而言,7例(13.7%)为春季发病,15例(29.4%)为夏季发病,12例(23.5%)为秋季发病,17例(33.3%)为冬季分发病,可见夏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传染病接触史方面,15例(29.4%)无明确的接触史,21例(41.2%)确定无传染病接触史,15例(29.4%)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就传播途径而言,5例(9.8%)为多途径传播,20例(39.2%)为消化道传染病;26例(51.0%)为呼吸道传染病。15例(29.4%)为病毒性传染,30例(58.8%)为细菌性传染,6例(11.8%)为其他致病微生物所致。休克类型:24例(47.0%)为低血容量休克,27例(52.9%)为感染性休克。
  2.2临床诊断情况本组患者发病直至休克发生的时间在1-6d之间,平均为(3.5±1.2)d。其中,有24例患者在院外就诊未得到明确诊断,误诊率达到47.1%。
  2.3临床治疗
  2.3.1抗感染治疗本组因细菌感染所致休克者,均予以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治疗,用药种类:5例应用加酶复合抗菌素进行治疗,11例应用氟喹诺酮药物注射剂进行治疗,14例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进行治疗。
  2.3.2抗休克治疗本组患者中,20例建立2各静脉通道,22例建立3个静脉通道,9例患者建立4个静脉通道。治疗初期补液量中,儿童在1000-1700ml之间,成人在2000-3000ml之间。
  2.3.3激素治疗本组36例患者予以短期糖皮质激素注射剂进行治疗,其中,12例应用甲泼尼龙,24例应用地塞米松。
  2.3.4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本组51例患者中,8例发生低血钙症,13例发生低血钠症,27例发生低血钾症。其中,45例患者予以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及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2.3.5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四肢末梢湿冷等相关循环障碍者,予以静脉推注山莨菪碱注射液;对于抽搐发作者,予以注射东莨菪碱注射液或地西泮注射液等;对于高热患者,予以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
  2.4转归情况本组51例患者中,48例(94.1%)患者获得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4-11d之间,2例(5.9%)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急性传染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受休克症状的影响,休克也是造成患者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患者多无明确传染病接触史,这可能是其初期误诊或者漏诊的主要原因[4]。从发病季节分布而言,夏季以及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季节性传疾病的防治。从病种分布来看,病毒以及细菌是引起急性传染性疾病休克的主要原因,其中,细菌多引起感染性休克,而病毒还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传染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取得良好临床预后的必要手段[5]。特别是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而言,早期应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以及尿量,以准确评估补液量,并合理选择液体,以改善机体微循环,并迅速提高患者的血压,从而快速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抗感染治疗在急性传染病休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药物治疗方法与内科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差异。急性传染病休克的治疗所选抗菌素的级别通常比较低,此外,对于因细菌所致传染病休克方可应用抗菌素进行治疗[3,5]。本组患者多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或者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素以及加酶抗菌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此外,本组患者都具有酸中毒或者低钾血症等,通过积极纠正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天俊,赵敏,李进同,等.急性传染病休克的临床诊治与转归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2):4288-4290.
  [2]吴在德,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7.
  [3]秦桂玺,等.急危重症病与急救[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5.
  [4]李琳琴,刘宝兰,徐芹珍,等.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1):203-204.
  [5]徐法贞,周爱军,胡云,等.急性缺血性肠炎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103-10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本科和专科护理毕业生进入了医院工作。新护士的培训工作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帮助这些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掌握护士的工作,完成医院的培训总要求,就要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临床带教作用。  【关键词】护士长;新入科护士;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
目的 探讨分析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时结合IVP检查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0例患者碎石前的IVP检查对碎疗效的观察.结果 碎石前能充分结合IVP检查的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半永久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长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7例,其中CQI前18例,CQI后19例,比较两组患者hs-CRP、Alb、PA、TF、Hb,计算患者KT/V、URR、nPCR及并发症、住院事件,对CQI后组患者及时改进护理措施,对不足之处随时调整,达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患者hs—CRP明显升高,差异
【摘要】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对于内科护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内科护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融入临床实践案例,并从服务理念和创新能力上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科护理;病例教学法;临床思维训练;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84文章编号:1004-7484(2
【摘要】目的对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甲亢患者并发心房纤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升高,有部分老年患者可以心房纤颤为惟一症状而就诊,心力衰竭52例,心绞痛发作28例。结论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诊断明确,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其诊断的重点是排除心血管性疾病或
【摘要】目的研究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重度磨损伴缺失的老年人牙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6月期间在本月接受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齿的治疗方法的62名患者作为试验组[1],另选2012年1月到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普通义齿联合修复的患者3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治疗后检查咀嚼力。结果试验组62名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得到改善,效果良好38名,占61.2%,治疗效果一般者20名,占32.3%,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卵巢囊肿病人50名,全部行腹腔镜剥除术,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0名病人均手术成功,术中3人囊肿破裂,平均手术时长(58.4±4.7)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62.7±14.2)mL,术后1天所有病人排气,拔除留置导尿管,术后2-4天去引流管,平均住院天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