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匠牛嫂(小小说)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唐波清,常德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小说集 《花痴》 《两颗香椿树》 《轮回》《父亲与经济学》 等作品14部。在 《小说选刊》 等各种报刊和公众号上发表小小说500余篇。
  牛嫂没嫁过人,可她竟然有个孩子,叫军军。
  牛嫂原本不是榨油匠,她爹才是村里的榨油师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牛嫂爹可风光呢,他领着三个徒弟,操持着村子里唯一的榨油坊。每逢菜籽、棉籽、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丰收时,榨油坊前便排起长长的队伍。村里人都想早点闻到菜油、棉油、花生油、芝麻油的香味。
  闻着油香味,走进榨油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套古老的榨油设备。它主要由花栎木和竹篾片几种材料制作而成,大概分为榨壳、榨脚、撞杆三大部分。据牛嫂爹说,这套设备拢共有50多个大小零件。榨壳由四根粗树干捆扎而成,中间掏空,挖成圆洞,放置油饼;榨脚是支撑榨壳的几条木柱子,防止撞杆撞击楔子时榨壳移位。这就是村里的榨油坊,这也是牛嫂爹的全部家当。
  村里榨油是件大事,因而榨油总是充满仪式感。每年开春,牛嫂爹总要把榨油坊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选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开始榨油。村里人争着赶着把菜籽、花生啥的晒得干干爽爽,除去土坷垃,筛出瘪粒籽,挑选好柴火,盼着去榨油。牛嫂爹使唤徒弟们做好开榨准备,捆草衣子、上油箍、踩枯、上枯饼、排串、上楔子……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的见证下,牛嫂爹庄重地揭开木榨上的红布,一年的榨油就算正式开始。
  牛嫂爹最疼爱牛嫂。牛嫂是她爹唯一的宝贝女儿,娘病死得早,爹把女儿当做命肝心,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牛嫂爹最喜欢黄二。黄二是牛嫂爹最得意的徒弟,聪明好学,榨油的十八般武艺,黄二样样精通。其实,牛嫂爹隐存着私心呢,他梦想着招纳黄二为上门女婿。
  黄二的眼睛出卖了他,他打心底里喜欢牛嫂,喜欢军军;牛嫂对黄二如同亲弟弟,军军对黄二也好似亲叔叔。牛嫂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年寒冬,一个“出门冰上走”的日子。牛嫂爹赶集去卖油,卖了个好价钱,几个平日里耍得要好的老汉,聚在一起多喝了几杯“苞谷烧”。回来途中,山高路陡,冰面打滑,脚下踩空,牛嫂爹飘落悬崖。牛嫂爹没了,牛嫂就没了爹,牛嫂只剩下军军,牛嫂只剩下榨油坊。
  牛嫂将爹送进榨油坊后面的大青山。牛嫂扎起白头巾,走进榨油坊,挤入黄二他们三个徒弟的中间。只听见“咿呀——嘭嘭”的声音响起,三个壮汉,戴着蓝头巾,打着赤膊,一个女人,戴着白头巾,穿着孝衣,齐心协力地抬着撞杆就往木榨的楔子上使劲儿地猛撞,榨油坊里发出震耳欲聋的碰击声。不久,金黄色的花生油冒了出来,像一条小溪流,缓缓流进油桶里。新鲜的冒着热气的花生油,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引得村里人口舌生津。
  牛嫂对黄二说:你教俺榨油,爹的本事不能丢。
  黄二担心地说:榨油是个苦力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男人都难得吃消,你一个弱女子能行?
  牛嫂瞪了瞪那双好看的杏眼,黄二不敢再拒绝。其实,黄二的心里求之不得,他很乐意教牛嫂。说起榨油的工序,黄二滔滔不绝:譬如花生油,先将晒干的花生去壳,然后碎成油坯,拿到大锅灶蒸熟以后,倒进铺好稻草的圆形榨槽里,再用稻草把油坯包成圆柱形,外面用麻绳一圈圈缠绑起来,最后紧密地放进榨壳的空洞里……
  牛嫂打断黄二的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这些程序俺都知道,接下来就开始打榨。你们几个楞头青打着赤膊,喊着号子,有节奏地来回撞击,榨槽里的油坯便“嘎吱吱”地响,一直往下挤兑。要不了两袋烟的工夫,那黏稠清亮的花生油就从榨槽口流滴下来,细细地流进深埋在地下的油桶里。
  牛嫂天生聪慧。黄二只要言语一遍,牛嫂就心领神会;黄二只要示范一次,牛嫂就一学就会。一年下来,晾晒、熟炒、碾籽、熏蒸、箍饼、码饼、打榨等十几道工序,牛嫂比黄二做得还熟稔。黄二的心思在牛嫂的身上,牛嫂的心思全在榨油上。没过几年,牛嫂榨油的技术远远超过了黄二。黄二惊奇地说,你比你爹还榨得好,你爹100斤菜籽顶多榨油32斤,如今你能榨油35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此,村里的榨油坊生意興隆,牛嫂便成了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女榨油匠。
  徒弟们早就学成归去,唯有黄二始终陪伴着牛嫂,陪伴着军军,陪伴着榨油坊。黄二的那点心思,牛嫂心里跟明镜似的。牛嫂快人快语,说话直截了当:黄二,你就早点成个家吧,莫把时光浪费在俺身上。
  黄二沉默无语。黄二不离不弃。
  可牛嫂一门心思就知道榨油。牛嫂跟个男人似的,整天在榨油坊里铆足劲儿地撞杆。牛嫂边撞杆边喊号子:早上太阳东边出啊,榨油女子加把劲啊。脚跟稳起桩喽,嘿噜嘿吆,加把劲呀,嘿噜吆,撞呀撞啰,呀嗬嘿。龙神吐油,呀儿吆,香油流成海,流成海啰……
  黄二心疼牛嫂。黄二忍不住对牛嫂说:这辈子,俺非你不娶。
  牛嫂淡淡地笑。俺这辈子不嫁人。
  为啥?黄二急得不行。
  牛嫂反问黄二:你晓不晓得俺娃咋叫军军?
  黄二迫不及待地答着,俺知道。俺哥是军人,俺哥是英雄,军人的儿子自然叫军军。俺哥在临死之前,从部队寄了一封加急信,他嘱咐俺,军军是哥的儿子,一定要替哥把军军抚养成人,一定要替哥照顾好未过门的嫂子。哥愧对你嫂子,哥还欠你嫂子一个婚礼。
  牛嫂依然淡淡地笑。
  村里的榨油坊,原始而古老,除了几盏照明的白炽灯泡,没有一点现代的气息。那个花好月圆的夜晚,黄二依旧陪伴着牛嫂,陪伴着军军。透着香味的榨油坊里,大大的碾盘像一台留声机,圆圆的油坯是唱片,长长的撞杆是唱针,它刻录进牛嫂辛勤的劳作、丰收的喜悦,它播放出牛嫂最喜爱、最动听的乐曲。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彭桐,安徽人,供职新闻单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海南省作协副秘书长、海口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海南诗社副社长、海南省青年作协副主席。有多件文学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主编有国内首部沉香现代诗文集,已出版个人文学作品4部。  茅台镇  写一个酒字,写成一本书  硬挺的书脊,温顺的赤水河流成  粗细不一的方块字  贴着大小酒厂酒行的标签  醒目也醒神  迎风,打开这本书,供天地人阅读  读出骨子里
期刊
一  紫茑和邝斌勇是大学同学,他们在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学音乐。学音乐的都很浪漫,一直在浪漫的音符中生活着,很快紫茑和邝斌勇也浪漫地谈起了恋爱。  他们在浪漫跳荡的美妙琴音和罗曼蒂克爱情中度过了四年。  然后,他们结婚了。  似乎一切都很好。邝斌勇开了个小小的琴店,一边售琴一边教琴。紫茑去了他们小区旁的一所小学当音乐老师。他们选了处安静的地方居住,那所小学也在城乡结合部。紫茑很喜欢那种安静,她和那些
期刊
作者简介:冯秀群,海南琼山人,中国人民大学海南校友联谊会副秘书长,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1  清明四月  风来,雨来  来不及被阳光烘烤的茶叶  明前茶,醉香  酒,属茅台  有人依墙闲聊。提及遵义,提及一条赤水河  流经一个城,一个镇  茅台镇。这里的水  变了酒  这里的人酣睡,醉了,不累  似乎它一直隐于大娄山  赤水葱郁,星子总能落满这条
期刊
四面体的六条棱的六个中垂面共点,这个点是四面体外接球的中心。每个四面体都有唯一的外接球。  ——四面体定理  第一个面:茉莉的回忆谈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一粒砂砾可见三千世界,一滴水珠可知沧海浮沉,一杯薄酒能映射出文明衰落的背影。在我看来,对于人这一种极其复杂的动物,这些理论统统失灵,不再适用。有的人不用浸着阴冷寒光的刀锋杀人,那伪善的嘴脸绵里藏针,足以一针见血,当场毙命。所谓伦
期刊
作者简介:黄辛力,海南文昌市人,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数百篇,主编、策划、编辑各类图书200多种,个人及作品曾获海南省首届文学新人奖、海口市优秀精神产品奖及国家、省、市征文奖20多项。现为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诗社副社长。  山里的暮色  一行数人为赶赴娄山关,在黄昏时刻入住山里的某客栈有感。  ——题记  硝烟已远去  暮色依然苍茫  云雾轻如薄纱  遮掩着山的玉体  
期刊
Z55列车是蓝色的,蓝白相间,北京到兰州,在我记忆里他总是绿色,像梦中的中山铁桥,红得仿佛夕烧逶迤。远在兰州的朋友告诉我那不是梦,中山桥本就是红色,不过百年辗转,油漆剥落,灰白的,令兰州变得不再浓墨重彩,反而苍凉冷冽。  七年前初到兰州读书时,银灰色铁桥坠满铁锁,铁锁上歪歪扭扭,刻满了情侣的名字,一丛一簇,情愫无处安放、郁结而叠重。后来锁头都被割断了,古老铁桥承受不起那么多琐碎的情感,去掉累赘的中
期刊
作者简介:董儒敏,1980年出生,江西省乐平市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 《红豆》 《北方文学》《泉州文学》 《百花园》 等期刊发表过小说,出版小说集 《兰林惑》。  还没到六月,这天热得跟火似的。杨朴包起床洗了个澡,同往常一样他来到街上溜达,打听村里昨天都有哪些新鲜事。  在街上就碰到卖菜的李三棒,他也是个话痨,人家来买菜硬要拉着人家说上半时晨。  “狗子这人你们说贱不
期刊
作者简介:庞白,原名庞华坚,居广西北海市,有散文集《慈航》,散文诗集《唯有山川可以告诉》,诗集《天边:世间的事》 《水星街24号》等。曾获第5届中国报人散文奖(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2018年)、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19年)等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川北高原  看到雪山了。雪山近在咫尺  ——再走一天也抓不到那些冷  天近了。一丝不挂的天就在头顶  ——再垫一块
期刊
作者简介:隆玲琼,重庆石柱人,现居重庆丰都,80后,有作品发表于《诗刊》 《红岩》 《星星》 等刊物,获第八届重庆少数民族文学奖。  名 字  有时候我的名字站在其他名字堆里  也有时候独立,在表格中,在一句叙述语气里  在一首诗的前面或者后面  它与我部分分开,与我的  唇舌体发,难以解释的个性特征分开  代表我最令人心生疑惑的神秘部分  有些时候,我的名字会蹦进他人的嘴里  抢吃着辣子和麻糖 
期刊
作者简介:李春鸣,男,70后诗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三叶草》。  光辉的街巷  站在北山上远眺  千年的长淮呈现白银的色泽  微雨的三月之晨  那些迎风的酒旗散落北街  湿漉漉地沉  记不清翻修几遍的老街道  通向记忆中的小巷  孩子当时太小  而父亲现在已经长眠在北山  只有我是唯一能  记得当时情景的人  斜阳从城市的楼群缝隙处  投下光束  投向街道旁的巷口  一老一少走在光輝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