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立意深远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充斥而使得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陌生的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两则材料都带着批判的眼光展现了两种“社会”,因此,材料的立意点是开放的,但也有限制,关键要能联系现实,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理性分析中表现自己对生活、社会现象的思考,辨明是非善恶,表达爱憎美丑,进而提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据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
  1.从两种“社会”各有利弊来看,“熟人社会”强调人治,重视人情,但它也是一个“关系社会”,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陌生人社会”缺点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冷漠、封闭是其主要特征,但“陌生人社会”又被称为“法制社会”,它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须趋势。联系现实生活,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熟人是把双刃剑,帮你也会害了你或害了陌生人;陌生人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需要陌生人;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陌生人社会”,需重构社会信任。
  2.从两种“社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有以下立意: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一种进步;冷漠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阵痛;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例文
  空罐
  □夏宇飞
  自从接通了天然气后,那个锈迹斑斑的液化气罐就像失孤的老人,在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永远也不会来访的亲情。
  天然气的普及使以拉液化气罐为生的小丁面临着失业的窘境。然而就在前几天里,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又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就在天然气的施工步入尾声的阶段,他提前下岗了,那是他换得最沉的一个罐子。
  开门的是个油光满面的秃发胖男人,脸上的横肉块块饱绽,像是一张贪婪的鱼网。小丁和往常一样将满罐扛在肩上,正打算将空罐换下。“你放着罢!”一声满腹牢骚的埋怨像一阵诡异的风吹得他心里痒。
  “小丁,你放着罢!”男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那双脱了胶的解放鞋上。胖男人抖了抖脸上的横肉,拇指与食指捏着一双鞋套,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生怕与小丁发生一寸的肌体接触。小丁不自在地套上了鞋套,重新抄起罐子向厨房踱去。尽管背对着胖男人,他仍然能感到那束嫌厌的目光此刻正无情而赤裸地灼烧着自己的后背,浑身发烫。临走时,他正弯腰脱鞋套,胖男人突然皱起脸,大声惊呼:“哎,你顺带把鞋套也带走吧,留着也没人用。”男人语气生硬充满拒绝感,甚至有些轻蔑。愤怒像决堤的洪水,正在等待着惊天动地的爆发,可随后就在坚硬的礁石前撞得粉碎。此刻,他的心就像肩上的那个罐子,空空如也。他风雨无阻地为这座城市更换了数以万计的空罐子,为此,他的肩膀一高一低,他的脊柱不可避免地弯曲,而城市、城里人却用一次又一次的冷漠和高傲将他有血有肉的心掏空。想到这里,他下楼的脚步也碎了一地。
  可暴风雨并未就此停歇。“等天然气完工,就再也没有你的事嘞!”肩上的空罐突然急剧加重,他像扛着一块千钧的巨石。
  这个城市再也不需要液化气了,再也不需要为居民拖送液化气的人了。城市摧枯拉朽地向前发展,就在它为居民提供舒适贴心的服务时,也扼杀了小丁朝它追逐的全部勇气。
  家中的空液化气罐无助地蜷缩在角落,因为,那个本该将它扛在肩上的人,心被掏空后,已无力再承受得住哪怕是一个空罐的重量。
  分类评分
  1.内容项: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冷漠、封闭”为写作中心,整个内容大致能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 14分
  2.表达项:文章能以较为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明。 16分
  3.发展项: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厚重”。古华在《芙蓉镇》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小丁”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草根。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我们应该向这些像基石一样支撑起城市生活的劳动者致敬! 16分
  升格建议
  1.文章在选材上目光还比较狭窄,只看到了一个“胖男人”的高冷,而没有关注到万家灯火的暖意,这不仅使得文章的整体基调比较压抑,故事的发展缺少起伏,而且掩盖了小丁身上所蕴含的底层的光芒,削弱了他在平和中有坚忍、在困难中有希望的形象特征。考场记叙文的主题不能消极,如果前半部分消极,后面必须适时地转变情节,凸显文章的正能量。
  例如,文章最后一段,可修改为:
  下到二楼时,一户人家的门虚掩着,小丁隐隐听到屋内人在谈话。“哎,老头子,这煤气管道都通到家了,你说给我们送液化气罐的那个小丁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看把你这心焦的!全城各家各户都通上煤气管道,不要三五年?再说了,除了送液化气罐,搬运建材啦,通下水道啦,擦抽油烟机啦……这些脏活、累活哪一样不是人家农民工干的?要我说,现在城里人这日子,离开了农民工,还真不好過呢!”
  小丁听了不禁心中一紧。是啊,城里总有人还需要咱,总有地方还需要咱!想到这,小丁忽然觉得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
  晚风习习,小丁扛着空罐坚实地走在霓虹闪烁的街头,感到今天的空气格外凉爽。
  立意深远 10分
  2.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主旨服务的,不能鲜明地突出主旨的描写应果断地舍弃。为了使故事的发生有背景,便于情节的发展,在开头需要做些背景补充。
  应舍弃原文第一段,并做相应补充。修改后第一段为:
  自从老城区改造以来,好多旧有的小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安装煤气管道,尽管是自愿,但这对以送液化气罐到户为生的小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结构简洁顺畅 3分
  3.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应和人物的身份、性格一致,写作中应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力求做到描写传神。
  第五段可修改为:
  “站住!”胖男人的目光聚焦在小丁那双脱了胶的解放鞋上。胖男人抖了抖脸上的横肉,用拇指与食指捏着一双鞋套扔给小丁。(“站住”“扔”字较好,更能突出“胖男人”对“小丁”的鄙视)小丁不自在地套上鞋套,重新扛起液化气罐向厨房挪去。尽管背对着胖男人,小丁仍能感到那束嫌弃的目光此刻正无情而赤裸地灼烧着自己的后背。临走时,他正准备弯腰脱下鞋套,胖男人突然蹙起眉大声说道:“你把鞋套带走吧,留着也没人用了。”胖男人语气生硬,甚至有些轻蔑。
  用语准确 3分
  升格后作文综合得分:62分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考纲要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表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能够面对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剥去外壳,洞察真相,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提分技巧  一、记叙文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1.深入本质,揭示灵魂。记叙文要写得深刻,就必须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我而言,不存在一种明亮的、透明的、欢快的青春,也不存在一种明确的界限,可以把青春同日常生活分割开来。青春只是在巨大噪声之下的一些瞬间和碎片,比如说一首诗,一个包子,一双不合时宜的旧皮鞋,一个让人灰飞烟灭的眼神。它们深深嵌入往日的生活,隐藏在无数毫无意义的细节里。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过往的年月都璨若烟花。  ——题记  墨香温存里,我们从溪头
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此事一出,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5日下午,林校长在北大校内BBS上做出了回应,发表了道歉信。  林校長在信中说,他的错误让北大的同学和朋友们失望,同时承认自己文字功底的确不好,原因是自己上中小学赶上了文革时期,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直到高考前几天才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他说:“我写这封信,告
卡夫卡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士兵包围了城市,惊讶地发现全城的人都长着翅膀。更令人惊讶的是,全城的人即使有翅膀,也不肯飞着逃离。士兵问老人这是为什么,老人却反问他:“要我们飞离我们的城市?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亡者和诸神?”  老人的话,令人深思。为了固守自己的生活,纵使有翅膀也不肯飞离。虽然卡夫卡没有写下结局,但似乎可以想象:最后,整个长翅膀的城市被消灭了。也许有人会这样想:家园、亡者、亲人,我们
有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66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換的德国百年品牌。  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
“铭记”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命题的重点,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2013年福建卷“自由与地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些考题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上切入,还是从历史反思的角度上切入,亦或是从价值观念的构建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读诗时间  首联描写诗人尽情地领略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颔联写的是宴会结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意犹未尽。可见此次宴会是十分成功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
在这个冷冬,这无疑是一则暖新闻,瞬间击中许多人柔软的心。3360元,在一些人眼中,或许就是一套靓衫或一顿大餐的钱,但对一位70岁的老环卫工人来说,就是3个月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辛勤劳作,分量可想而知。要是没了这笔“巨款”,这个年怎么过?网友们爱心之举,无异于雪中送炭,救老人于水火。  3360元钱,于万能的朋友圈,无异于小菜一碟,滨州无棣网友之善,不仅在为环卫工人凑钱,而且还假装拾金不昧,用“归
最近,一位90后“小姐姐”突然红遍了全网!她叫殷沙漫,是湖南吉首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今年只有24岁的她,已经在公益这条道路上走了十多年。她说:“做公益,让我在这个坚硬的世界慢慢修得一颗柔软的心。”  殷沙漫自小身体柔弱,一次在医院里看到志愿者耐心地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病人,志愿者精神就在她小小的心里扎了根。初一时,殷沙漫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从此开始了她的公益路。2013年读大一时,她加入吉首大学
读梁实秋的《雅舍》,内心泛起些许波澜。  《雅舍》篇幅不长,辞藻无华,字里行间,只描写雅舍的简陋,看似厌之,实则品味其简朴与利落。有时令人捧腹而笑,有时使人失声而呼。我自以为读过不少好的文章,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等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学巨人题就的千古美文。但《雅舍》有别于任何一篇我所读过的散文。  作为梁实秋散文全集的开篇之作,《雅舍》用它欢快幽默的语言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