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服务 提升司法获得感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法院系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7月20日,屏山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团队上门为两位残疾人服务,通过“背靠背”调解的方式,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没想到法官会为了我的案子上门调解,太感谢了!”原告李某握住承办法官的手说。
  上门服务,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这是四川省法院系统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一幕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四川省法院系统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开展“五大行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行动、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行动、全面提升审判质效行动、全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行动、持续强化正风肃纪行动),不断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官驻点办案 解群众所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警告……”6月3日,绵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委彭宗诚,在永兴镇开展“一镇一办驻点法官”服务活动时,恰逢1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因节假日未能准时到社区报到,被给予警告处分,矫正人员情绪激动,向镇政府提出意见。彭宗诚便当场向所有矫正人员进行了普法宣传,并解答了他们的司法疑惑,化解了纠纷。
  “一镇一村驻点法官”服务活动和“我是村(社区)法治副书记”是绵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创新开展的“两个载体”。
  今年3月,绵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直达乡镇(街道)、下沉村(社区)一线,在高新区永兴镇、普明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设立司法服务点,每周确定1天、选派1名员额法官“坐诊”;并将村(社区)作为“带班点”,要求干警将个人角色带入“村(社区)法治副书记”角色中,开展跟班学习、试岗,通过为群众做实事,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四川省各级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司法实践,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使审判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使教育整顿与案件审判质效互推互促。
  绵阳经开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 “公益律师服务岗”,每个工作日组织安排一名公益律师进驻,为当事人和来访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代写文书等法律服务。仅第一周时间,公益律师就对当事人进行诉讼引导3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5人次。
  为破解执行中当事人难联系的问题,让生效法律文书变成“真金白银”,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设立了“悬赏全覆盖”机制,发动群众力量,全方位查找被执行人踪迹及财产线索。同时,考虑执行工作机动性、流动性特点,全省各级法院广泛推行执行法官接待日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
  增设便民设施 服务在身边
  “没想到你们这里还提供‘共享’充电宝,真是太方便了!”在筠连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内,立案窗口前一名当事人对工作人员说道。这名当事人赶到筠连县人民法院参加庭审时,才发现手机剩余电量已严重不足。因手机里存有录制的证据需要当庭展示,当事人很是发愁,听到旁人提醒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配备了“共享”充电宝后,当事人赶紧到诉讼服务中心扫码租用了一个充电宝,顺利参加完了庭审。
  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四川省各级法院积极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从小事入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石棉县人民法院开展预约、上门、电话立案等服务。固定立案点加上不定期巡回立案服务,做到司法服务“零距离”,立案服务无死角。不仅如此,石棉县人民法院在审判区和当事人接待窗口增设了便民服务箱和急救箱,配备了藿香正气水、一次性口罩及相關急救装备等,供当事人使用。
  为让当事人少跑路,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立案诉讼服务大厅增设智能云柜设备,在承办法官和书记员出差在外无法接收材料时,当事人可以通过“智能法云”将诉讼材料转“云柜”,只需短短两分钟,就能将诉讼材料自助转交。
  创新方式 传递法治温度
  近日,一起案件让绵阳高新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李美俊伤透了脑筋。这起案件案由清楚,本应该很快审结,但因联系不上被告人王某,导致传票迟迟不能送达,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
  为了在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的同时保证被告的诉权,李美俊在多方打探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继续向周边群众、物业进行深入走访询问,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了解到有一位物业人员有被告人王某现在正在使用的电话号码,李美俊立即与该名物业人员取得了联系。但该物业人员一开始并不愿告知王某的联系电话,李美俊当即向其进行普法,让他明白王某不能出庭的严重后果,几番努力说明后,终于获得了被告人王某现在的联系电话。
  然而电话接通后,案情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原来被告人王某并不是绵阳市本地人,而是甘肃省陇南市人,当时因病回到老家陇南市接受治疗。在接到电话后,他积极配合法官的工作,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还上款项,但因身体原因,他难以长途跋涉到绵阳来出庭应诉。
  了解到被告人王某现在的困难处境,李美俊与原告进行了沟通,并利用线上调解平台,成功组织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智慧法院”的建设运用,真正做到了为群众解忧,让正义提速。今年以来,全省法院系统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在线调解、“云上庭审”等,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责编/周盼)
其他文献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持“思中学、比中练、干中育”,把握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战略机遇,以忠诚担当品质、高效务实本领、严谨扎实
美国自诩为“人权灯塔”,经常打着“保护人权”的旗帜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肆意打压,但在灯塔阴影之下,真相却是美国对穆斯林的严重歧视和残忍迫害。可以说,自身劣迹斑斑的“人权灯塔”,光环已经愈发黯淡,美国不仅无意亦无力解决本国的严重穆斯林歧视问题,更以人权为名,行干涉主义之实,在国外蓄意挑起矛盾、散播仇恨,毫无底线地干涉他国内政,置穆斯林群体安危于不顾。美国在国内外歧视、迫害穆斯林的种种行径,暴露了美式人权的虚情假意。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国家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供需均衡、降低资源使用成本和提高监督成效。
美国号称“民主国家”,就宗教与种族政策而言,美国声称实行种族民族平等、宗教自由政策,而事实并非如此.rn早期美国人力资源短缺,欢迎包括穆斯林移民在内的世界各地移民.美国
期刊
项目下乡中的精英俘获不仅包含精英人物对特定资源的占有,还包含精英地区对普通地区项目资源的挤占.精英俘获并不必然来源于制度缺陷或精英作恶,项目分配中的偶然初始选择、
“我们社区能得到这么大的荣誉,以前想都不敢想啊!”7月2日晚,绵阳市游仙区韩家脊社区广场人潮涌动。当看到社区党委书记薛燕带着“热气腾腾”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归来,等候多时的居民发出阵阵欢呼。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身份意识,绵阳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线,组织谋划、扎实开展百年印记、百部党课、百名典型、百份关爱系列活动,动员全市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
期刊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党的一百年奋进历程熠熠生辉。连日来,四川两新组织党员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四川两新组织党员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紧跟党的脚步,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重视制度反腐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反腐败制度建设一直贯穿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及改革的百年历程,经历了探索与起步、发展与挫折、调整与变革及推进与创新等四个重要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反腐败制度建设体现了人民性与责任本位的价值取向、多维关联协作的基本策略、科学运转的动力机制等内在逻辑。在百年来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根本、以廉政为追求、以制度为保障、以抓住“关键少数”为重点的制度反腐经验,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价值参考。
自进入主汛期以来,四川盆地迎来多轮强降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从严落实各方责任,扎实细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汛情面前,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成为抢险救灾、灾后恢复的“顶梁柱”,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  严防严守 构
“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再一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是对中国共产党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深刻诠释,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始终融为一体的最强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