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两个教育环境。两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应关系到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当然也包括幼儿教育。但是,很多时候,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配合度不够,甚至有些家庭在家庭教育上有所缺失。因此,本文就幼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可以传播知识,传授技能,可以发展人的智力,也可以影响一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谈到教育,大多数人会想到学校的教育,而一个人受教育的途径,除了学校外,还有家庭的教育。基于此,幼儿教育在国家发布的文件中更是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幼儿园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实中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并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視知识的获取,忽视品德的培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大多数家长的心理诉求,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因此他们希望在幼儿园里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能够名列前茅。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从小在家就学习各种能力,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的家庭教育只注重了孩子“成才”的培养,却忽视了“成人”的培养,所以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会有缺陷,并且影响了在幼儿园的成长。
2.对孩子的溺爱影响幼儿园教学秩序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因为生活的压力选择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和照顾。正如“隔辈亲”这一说法,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会对孩子形成溺爱的看管方式。他们不允许孩子在外受到一点委屈,往往把孩子看管得比较严实。但是在幼儿园中,小孩子们可能会产生一点小摩擦,有时候幼儿教师可能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加以指正教导。但是这些行为在老人的心目中是不被接纳的,所以他们会为孩子撑腰,去学校里私自解决。这种行为不但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秩序,也容易让孩子形成霸道蛮横的性格,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阻力。
3.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不平等交流
家长们作为大人,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去要求孩子,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时势必会显得专制和压迫。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孩子们常常会把问题压在心理,不愿意去表达自己。在做选择时,家长们总是自作主张,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时间如此,孩子们便会失去主动性而变得没有主见,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养成孤僻、内向,缺乏主见的性格。
通过以上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并且问题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想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应该从幼儿园和家庭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二、幼儿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1.幼儿园老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沟通可以互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创新沟通的方法,避免沟通不及时带来的弊端。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就是幼儿老师们可以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近期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外,老师们可以在幼儿园设立家长的开放日,将幼儿园和家庭进行接轨。家长开放日是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家长们可以交流关于孩子教育的方式,老师们可以和家长们共同研讨,这样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就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共性进行沟通,寻求更科学的教育策略。
2.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理想和实践总是存在差距。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情绪化,有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孩子逐渐疏远自己。针对这种现象,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这样既增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也让亲子关系在游戏配合中得以增强。所以,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帮助家庭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为幼儿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3.幼儿园需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创新沟通手段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现阶段,大多数家长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以有很多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接送孩子的任务也更多的会落在老人身上,所以这便会造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能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因此,幼儿园老师需要借助网络化信息手段加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联系。如可以创建沟通群,在群中及时沟通问题;可以创建网络互动空间,便于家长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了解等。
结 语: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性格和品德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孩子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并且孩子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也要进行配合,相互指导,改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孩子接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下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44.
[2]沈建平.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3):60-61.
[3]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可以传播知识,传授技能,可以发展人的智力,也可以影响一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谈到教育,大多数人会想到学校的教育,而一个人受教育的途径,除了学校外,还有家庭的教育。基于此,幼儿教育在国家发布的文件中更是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幼儿园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实中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并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視知识的获取,忽视品德的培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大多数家长的心理诉求,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因此他们希望在幼儿园里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能够名列前茅。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从小在家就学习各种能力,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的家庭教育只注重了孩子“成才”的培养,却忽视了“成人”的培养,所以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会有缺陷,并且影响了在幼儿园的成长。
2.对孩子的溺爱影响幼儿园教学秩序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因为生活的压力选择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和照顾。正如“隔辈亲”这一说法,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会对孩子形成溺爱的看管方式。他们不允许孩子在外受到一点委屈,往往把孩子看管得比较严实。但是在幼儿园中,小孩子们可能会产生一点小摩擦,有时候幼儿教师可能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加以指正教导。但是这些行为在老人的心目中是不被接纳的,所以他们会为孩子撑腰,去学校里私自解决。这种行为不但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秩序,也容易让孩子形成霸道蛮横的性格,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阻力。
3.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不平等交流
家长们作为大人,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去要求孩子,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时势必会显得专制和压迫。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孩子们常常会把问题压在心理,不愿意去表达自己。在做选择时,家长们总是自作主张,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时间如此,孩子们便会失去主动性而变得没有主见,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养成孤僻、内向,缺乏主见的性格。
通过以上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并且问题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想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应该从幼儿园和家庭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二、幼儿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1.幼儿园老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沟通可以互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创新沟通的方法,避免沟通不及时带来的弊端。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就是幼儿老师们可以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近期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外,老师们可以在幼儿园设立家长的开放日,将幼儿园和家庭进行接轨。家长开放日是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家长们可以交流关于孩子教育的方式,老师们可以和家长们共同研讨,这样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就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共性进行沟通,寻求更科学的教育策略。
2.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理想和实践总是存在差距。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情绪化,有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孩子逐渐疏远自己。针对这种现象,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这样既增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也让亲子关系在游戏配合中得以增强。所以,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帮助家庭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为幼儿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3.幼儿园需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创新沟通手段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现阶段,大多数家长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以有很多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接送孩子的任务也更多的会落在老人身上,所以这便会造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能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因此,幼儿园老师需要借助网络化信息手段加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联系。如可以创建沟通群,在群中及时沟通问题;可以创建网络互动空间,便于家长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了解等。
结 语: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性格和品德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孩子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并且孩子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也要进行配合,相互指导,改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孩子接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下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44.
[2]沈建平.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3):60-61.
[3]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