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他们的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十来年时间,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能做的事,已经没有几件不能通过网络完成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创意付诸网络,然后一点一点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这个网络时代,更加精彩。
  茱莉:“绝对100”婚恋网站CEO、首席婚恋专家,美国Fordham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著有《和最合适你的人相爱》、《婚后三年决定一生幸福》等书。
  茱莉:幸福彼岸,“绝对”指引
  文:山水梅子
  帮助渴求幸福婚姻的人们
  在决定放弃央视高薪和稳定之前,茱莉就已经发现身边有很多人的婚姻并不幸福。采访过几百对婚姻幸福及不幸福的夫妻之后,她分析,婚姻不幸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表象上的出轨或是喜新厌旧,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人生观、沟通方式等的巨大差异。简言之,就是两人“不适合”。
  如果在婚姻缔结之初,双方报着理性的思路去选择,找对合适的人,就可以避免日后婚姻悲剧的发生。“既然我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在年轻人选择之初,就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呢?”
  2003年底,茱莉看到一位美国博士创办的eharmony.com网站,发现其基于心理学上的幸福匹配系统,竟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她两度飞往美国寻访这家声名远播的网站,并搜寻来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回国后,她找到北大和北师大心理学系的专家,与他们合作,找了上千对夫妇进行样本研究,研发出“婚姻相容性匹配系统”,并申请了专利。
  2005年底,“婚姻相容性匹配系统”正式上线。6年来,网站经历过不被网友接纳的痛苦,也面临着市场被不断蚕食的尴尬,但茱莉依然顽强坚持了下来,直到网站逐渐被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受过情感挫折的人士所接受。如今,注册会员已经超过千万,每天登陆会员数达到20万,已有70多万单身人士通过网站找到了另一半。“绝对100”走出了最专业的基于心理匹配婚恋网站的道路。
  和最合适你的人相爱
  2008年,由茱莉牵头,出版了《和最合适你的人相爱》。核心观点是,一定要找对人,耐心、理性地找到合适的人。2009年,另一本专著《婚后三年决定一生幸福》,更是给无数适婚男女吹来一阵清新和煦的微风。这一次,茱莉指出,人要在结婚之后迅速转换角色,角色转换对婚姻的平衡很重要。
  茱莉发现,价值观、责任感、情绪稳定性、信任、沟通风格、开放性、浪漫性这几大关键维度是决定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绝对100”一直致力于将两个在关键维度上高度相容的人匹配到一起,为他们搭建一个具有深厚幸福基础的恋爱平台。
  可是,究竟什么才“适合”呢?在茱莉看来,决定婚姻幸福的维度共有36个,“适合”是一个综合概念,但大多数人,这三个尺寸就已经足够:一是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一致,是否能轻松愉悦地相处与沟通;二是责任感上的维度差异;三是能量水平和学历能力上的差异。
  不仅是自己网站的首席情感专家,同时茱莉还身兼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网站的特邀情感专家。茱莉看过太多的情感是非,也目睹过太多人间冷暖,在她看来,爱和被爱都是很值得珍惜的。爱其实很纯粹,很多人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在爱里搀杂了太多不纯粹的东西。“其实爱很简单,感情里的成分太多,就复杂了、就残酷了、就痛苦了。”
  程彬,80后“海归”,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商学院毕业,2009年回国创办了主题生活图文集网站membook.cn,亲任CEO。
  程彬:留住生活中的感动
  文:山水梅子
  享受创业的过程
  在广州长大的程彬,从小性格独立。从广东工业大学信管系毕业,他顺利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那是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和蒸汽机发明者瓦特的母校。毕业后,他没有立刻回国,而是留在当地工作。从最初年薪2万多英镑到后来自主创业做外贸,收入也水涨船高。但英国与国内截然不一的财富观念和思维在日夜冲刷着他的头脑。有一个愿望在他心里日渐明晰——回国创业。
  “与许多年轻人一样,我们都喜欢拍照。但不同的是,当时全世界都忙着把所有的东西数字化,我们却无可救药地爱上把相片编排印制成书册。当把书册捧在手中时,那种真实存在的触觉感,是冰冷的电脑屏幕永远无法做到的。我们爱上这种相片的展示与保存方式,这成为我们创作Membook的原动力。”2009年春节,程彬回到国内,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开始了网站的开发建设。
  团队的构成很“复杂”:有虔诚的理想家,确信相片书印刷必将成为未来潮流;有昼夜颠倒的程序员,追求在线编辑器带给用户完美的体验;有完美主义的设计师,对产品质量喋喋不休;有刚回国的海归,带回了国外早已流行的第一本相片书印刷品;有乳嗅未干的在校学生,拼命地向市场“销售”他们的理想……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初步完成了这个专业的相片书在线DIY、印刷与分享平台,也就是今天的membook.cn。
  唤起曾经的感动
  Membook这个名字取自Memory Book,顾名思义就是记忆和书。让我们感动的时刻、人、事、情感都已成为记忆,而书就成了记录的载体。我们希望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这种新的记录生活的方式,大家拿起Membook就能回味起曾经的感动——这就是Membook的理想。
  可是依然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最难就难在这是一个受众需要培育的市场。大家不太明白电子相册意味着什么。许多人热爱旅游,也爱摄影,但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照片印刷成书。
  多久才能出现这样的盛况?程彬对此也充满期待,但时间不是他能说了算。如果提起Book,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Membook是什么呢?估计99%的人都会摇头。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相片编排印制成书册”。如何编排,如何印刷?这些都是需要程彬和团队一一去解答的问题,这也导致他们的进展比较缓慢。
  而在这一过程中,网站的盈利点是非常有限的,惟一的利润来自于印刷部分,而在用户数量有限的前提下,这部分的收益可谓杯水车薪。他们只能靠梦想一直激励自己的坚持。每天白天主要做解答工作,晚上12点后再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常常是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Membook定会成为国内最专业的在线相片书DIY、印刷及分享平台。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连庭凯,台湾省高雄市人。芝加哥大学MBA。15岁起独自留学加拿大。17岁首次创业。24岁创建医药类电子商务网站“医贸网”,并在26岁时将其运作上市。29岁将“医贸网”出售,转而尝试更多不同行业。2006年在北京创立时尚购物B2C网站“呼哈网”。
  连庭凯:时尚购物,浪漫温情
  文:海菲
  17岁的创业经历
  17岁时,连庭凯在加拿大读高二。身为药剂师的父亲来看他,带他去药店,告诉他每种药的包装、价格、功效。很多药到了台湾,价格会贵很多,还有的根本买不到,拿起药瓶记下电话,他想代理这公司的医药商品。回到家,他预习了一段对话,因为英文还不是很灵光。“紧张死了,打电话过去,对方完全没有照着我预设的思路走。好在我胡说一通之后,他居然没有拒绝。”连庭凯笑着说。
  生意就这么开始了。连庭凯把自己想代理的意见和未来计划发给对方,对方就先出一些货给他。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连庭凯说,其实就是源于“诚信”二字。相对于中国深厚的人情世故,老外的逻辑很简单:你信任我,我也信任你;你骗我一次,我们就永远不是朋友。他把药卖到台湾,生意很好,慢慢吸收了一些朋友一起做,虽然钱不是太多,但对于一个学生已经够多了。
  做了两年,那家医药公司买了机票邀请连庭凯和他的团队过去参加庆祝活动。只在电话里聊过的人终于见面之后,对方吓一跳——你才19岁?
  毕业后回台湾,水到渠成地进了医疗行业。1999年,连庭凯创办医贸网,这时正赶上第一波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网站无人问津,一年多下来没有任何成果。两年半后,好容易捱到上市,但却碰到台湾实行医改,政策发生变化。他决定换方向。
  当时,台湾最大的时尚集团林莉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入职后,他见识了各式各样的角色——诗人、时尚推手、商人……“医疗行业思考的局限比较大,多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你要权威。时尚比较好玩,能够把心中的想象勾勒出来。就这样,连庭凯当上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年少时,说死之前一定要有目标。我的目标不是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什么的,而是想要对社会,对人类有所影响。”
  快乐而正直地挣取利润
  连庭凯喜欢拳击,他管这项运动叫跳舞,“你要一直往前,不停让自己动,不然你会挨打。”有了新的关注点之后,他卖掉医贸网,离开林莉,再开新公司。
  他发现,中国内地的有钱人已经不再是那些挺着大肚腩,只知道金利来的暴发户了,经过高等教育、重视品牌的70后、80后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有文化、有品位,虽然他们的收入跟西方有差距,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追赶国际潮流的热情和步伐。
  在一个人口最多、财富增长最快、每天都有新的富豪诞生的国家,做一家高端时尚精品的B2C商务网站是连庭凯的目标。他的个人经营理念是:快乐而正直地挣取利润。之所以起名为“呼哈网”,灵感来自艾尔·帕西诺出演一部叫《女人香》的电影,他每次在片中提到女人时就会讲WOOHA。这个声音传达了对女性的一种赞赏。2007年,连庭凯在北京租下一间非常破烂、连网线都在地上拧着的办公室,那阵子挺折磨人的,但身处恶劣环境却很有意义,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都能留下的人,才是真正对呼哈网充满信心的人。
  把异域的生活方式带给大家
  连庭凯兜售他的生活方式:“将网上陈列的一堆东西卖给大家,这让我觉得乏味,所以让消费者先了解一个异域城市的生活方式,然后才是到这里买一些属于这个城市的东西。”
  要创造一个网上的米兰,连庭凯先去了米兰。他在Domus Academy设计学院Fashion Collection深造。“那里很奇怪,上课从来没有人准时过。说是早上八点半,结果可能要等半个钟头、一个钟头,甚至教授都迟到。”同学们一起去博物馆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参观,第二天需要设计出与《最后的晚餐》有共同元素的作品。有些同学很认真地看,有的却很随便看,有的躺着睡觉,好像他就是来睡觉的一样。这让习惯什么事情都要安排出一个流程的连庭凯很不适应。
  然而他突然明白:在米兰,你得活在当下,不去想下一刻干什么,“比如,这一刻只与这幅画有关。美、艺术为什么会那么受到米兰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活在享受的那一瞬间里。”这种懒洋洋而又认真的气质就是米兰。
  于是想了解米兰时尚的人,可以在新版呼哈网上看到米兰时尚地图,了解米兰生活,然后在这里购物。虽然商业的本质说到底还是利润,但是这样的包装形式,无疑温情浪漫了许多,于是兴冲冲的白领们觉得她们仿佛更加贴近米兰了。
  吃喝玩乐到极致
  连庭凯说要努力工作,拼命玩。在公司,他是个派对设计大师,“去连庭凯家开Party吧!”一直是大家最期待也最尽兴的周末活动。外面的大千世界灯红酒绿,而连庭凯坚持最有趣、最好玩的地方只有一个——家里。
  当然,想要维持平均一个半月就要举办一次的家庭派对,对于怎样做到宾主尽欢绝不冷场,连庭凯说出自己的独门秘籍:“一般来说,派对首先会有一个主题,比如这个月有人过生日,我们就选他喜欢的一个颜色,然后每个人都需要穿上这个颜色衣服才能过来。我很喜欢自己找音乐,再找一个影片放。如果来的都是老朋友,我甚至会专门把以前大家派对的照片找出来,做成Video,在现场放。”如果要筹划派对就不会有亲自下厨的时间,但就算是餐馆订餐,他也有办法搞出新鲜花样。“我会去每一家餐厅选最好吃的一道菜,然后混在一起摆放。吃东西时就会很欢乐,因为你的舌头会一下到了越南,一下又飞去法国……当然这个工作需要长久的积累,我平时会注意记录,在哪里吃到最好吃的菜,平均两个月就攒一桌的新菜式。到了派对当天,加上一大束新鲜的花,很多蜡烛,这样就完美了。”
  量子熊猫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认知方向的研究生,平时待实验室做实验,用核磁共振的方法研究语言的问题。比如人会说中文和英语,那神经如何控制大脑什么时候说中文什么时候说英语。在他看来,科研工作人员有义务把现在在做的事情向周围的人做一个普及,关于核磁共振的研究内容,以及它实际上没有辐射,“科学工作者花了大笔经费,很多钱来自于纳税人,我应该要也乐意向他们说明。”   松鼠会:告诉我,科学是什么?
  采访/撰文:lotus
  熊猫是科学松鼠会的一员,而后者如你所闻,是一个传播科学的公益团体。成员中有学生物科学的,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的,学古生物的,学心理学的,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密密麻麻各式理工科生很强大很专业,让人不免心生敬畏,同时下意识地保持距离,感觉平等对话有困难。然而这群人却很“俏皮”——用这个词,是为了呼应“松鼠”二字的形象。他们是立志拨开科学的坚硬外壳的一群人,让好奇科学又难以接近科学的众人能够分享科学的果实和美妙。
  当Geek开始动手写
  “让科学流行起来”听起来像是个疯狂的念头,概念里的科学控们也总是会做一些疯狂偏执的事。幸好在网络传播万能并且免费的年代里,松鼠会的年轻人找到了符合年龄特质的最好传播途径:博客和微博。
  “我们现在选择用文章的形式还是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砸车、炸飞机这种具有破坏性的实验,要现场做是不可想象的,结论很难用视频等其他形式来论证。但不论我们选择的传播载体为何,背后都有坚硬的核心存在。”小庄是松鼠会的资深成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专业研究生出身,这只“做书娘”几乎包揽了三年来科学松鼠会出版的所有书籍的策划工作。她深爱《达·芬奇笔记》,认为这位才华横溢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大师开创了“极客写作”的先河,这本收纳了关于自然、建筑、雕塑、数学、音乐等各方面研究的手稿,有无数即兴发挥的闪光点。她打算今后每年都以松鼠会的名义出一本作品集子,像是众成员的作业集,用短小的科普文章从各种维度解释科学解释生活。
  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分为原创、译文、活动、专题四个板块,上面刊载的科普性文章,除了“严格的科学”是其核心之外,对松鼠们的文笔也有过硬要求:活泼有趣新鲜有容。成员们晚上经常会聚在自己的聊天组群里说些很有意思的话题。某天某松鼠突发奇想,提议说,我们举行个诗歌大赛吧,看看有多少人是当年混不下去的诗人——这可以解释松鼠会群博文章里面那些时不时出现的漂亮的行文,以及他们如何将又硬又冷的科学知识处理得更柔软、世俗、灵动,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因为松鼠们大多有自己的文字理想。
  “现在的科学论文首要就是‘dry’,越干越好,不欢迎用优美文笔来写作。但在曾经的时代,一个科学工作者会非常注重文笔,翻看达尔文的英文原著,你会发现他身为贵族,用词极优美华丽。”量子熊猫将“向往文艺生活的理科生”这样的自身定位,看做是一种对遥远科学传统的复兴,“当年达芬奇的艺术品在当时影响很小,因为他不用拉丁文写作,坚持用意大利语,跟欧陆学术圈子没法对话。可是科学如果变成了要接受某种特点的语言训练才能对话,就会失去很多空间和乐趣。”
  理想主义之外的危机
  “一度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是每天解剖一只老鼠,生活完全没有乐趣和方向。那时,我开始给一些科普杂志写稿,做专栏,反而在这里头我找到了乐趣。”当年在复旦大学读完神经生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从上海去到北京,见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写作者。那时候他们都在单打独斗地做关于科学的工作,为了想加强大家的联络,他决定搞个网上论坛。
  2008年4月,姬十三到北京与同道们进行聚会。这些人在聊天中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他们所做的不光是一个小圈子内部的事情,也可以对外。4月底,松鼠会的群博上线了。成员本身都是科学作家,或在媒体任科学记者、编辑,博客的内容便是每个人贡献一点,搭建出来的。那年11月,网站获得了“德国之声全球最佳博客公众奖”。09年11月,北京第一场大雪刚降临,松鼠会办完了“2009科学嘉年华”,一个只有4个全职员工的团队在一个星期里办了大大小小24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00,这让他们再一次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
  然而关注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由于是公益性质,松鼠会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缺人。做活动做网站都需要经费,但科普一开始并没有获得传统公益界的认可,很多机构认同松鼠会是在做好事,却不愿意把钱拿出来,这让他们心力交瘁。“我们就三四个人,在个特别小的房子里做科学松鼠会,为了做活动,有位同事患上了抑郁症,之后就退出了。人少、钱少、平台差……真的挺苦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才更需要前进。”说是在创业,不如说科学松鼠会是一块实打实的理想主义实验战场。
  另外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公益团体的运作模式经验的匮乏。要怎么产生文章,文章写成什么样子,线下活动怎么做,都无先例可循,只得靠一小拨人慢慢摸索。松鼠会先是注册了“北京一群松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实体,以公益的方式维持科普群博,同时做面向公众的科学活动,到2010年底才终于发起成立一家非营利机构:北京朝阳区哈赛科技传播中心,以公益为宗旨运营科普项目群,其中科学松鼠会将是龙头项目,另有科学家高端演讲秀“果壳时间”以及一些更传统的公益项目。而之前注册的公司,更名为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作为科技传媒的运营实体,实现了商业机构和公益机构的剥离。之后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果壳网http://guokr.com,以及果壳阅读的读书品牌的系列活动。
  公众需要我们
  从上线到今天,科学松鼠会写出的科学博文吸引了对科学有兴趣的各个阶层的人,这点从他们百万计的点击量、场场爆满的线下“小姬看片会”和“达文西行走中队”等活动就可略窥一二。科学松鼠会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迅速蹿红,再从小众发展成为流行,可是科学呢?也流行了吗?有人说,好的东西都流行不起来,更有人说,这是种“有闲且时尚,包了糖衣的科学知识”。
  关于科学话题能不能娱乐以及被娱乐,小庄的答案是可以。“有娱乐精神是好的,至少说明一个人、一个社会不呆板,但泛娱乐化是让人头疼的,它会让大部分人丧失立场。所以如何适度地娱乐而又保持自己的本色,对每个松鼠来说都是考验。松鼠会收到现在的效果,也说明公众的需要。我们同时希望可以对青少年有正面的影响。”
  几十年来,科学变化多端,科普的路数却只有寥寥几条,也许科学松鼠会最珍贵的在于他们放松的出发点,没有真理在握的架子。一场交流会上,关于小庄甚爱用的“极客写书”一词,量子熊猫提出自己的理解,“Geek原本的意思是小丑。很多人认为学科学的人是一帮怪人:戴个眼镜,皮肤很白,每天不出门,呆在实验室,找不到女朋友,像小丑一样被人取笑。后来这些人慢慢形成一些文化,包括《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角色。这个文化现象是一个很长的模糊地带,希望很多人都能有不同程度地参与,走进来看科普的东西。”嘉宾说书人的意见则是,科学这个词是日本人翻译的,按西方式的逻辑全部分科而学,不再进行通才教育。极客不是在某个领域研究最深的人,反倒是从最前沿退半步,去把他们知道的情况转述给其他分支或者公众的人。光‘极客’二字,不能承载松鼠会成员所做工作的意义——这样相互挑刺儿和辩论,就是他们相处的风格,也是科学松鼠会的风格。
  科学是什么?对公众而言,科学是用来给百姓消费和享用的果实,是点一点鼠标就能获得的知识;在松鼠会的眼里,科学是质疑、提问、辩论、偏执和再研究,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能够自嘲,敢于不神圣。也许这是时代、是他们的年龄决定的。
其他文献
办公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工作暧昧,是最隐蔽也是最常见的亚偷情。籍着工作的名义,彼此照顾,互抒胸臆,心照不宣;    酒吧:酒吧是最易掩藏的场所,可以让夜色成为面具,放肆一把,在眼神交流和暧昧舞姿之间,找到一夜的快感;    KTV:情歌对唱,酒杯碰触,又在极小的空间里,男女之间,难免有几分迷离。当深情款款相对时,心里的温暖也在几秒之间泛滥;    网络:QQ或者MSN等即时通讯,因为彼此见不到
期刊
红色,从来都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秋冬一小众人的最爱。这个季节也不例外。  1、2GIVENCHY  不搀一点杂色的正红最受欢迎,来得那样肆无忌惮。可要一身的正红,还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的勇气。  3PRADA、4Sergio Rossi、5Sergio Rossi  带点小性感的枚红则非常低调,而且好搭度非常高。  6上海滩、7BALLY、15GIVENCHY  艳丽到极致的橘红色,最奔放而热
期刊
在胡适与夫人的合影中,喜乐福瑞的村妇与文质彬彬的学者的组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乡村小脚夫人,不能说不是一件奇闻。因此,“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个温柔的男子,一个泼辣的女子,原来相互平衡就能维系一段美满婚姻。  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话要盲从  四德(得)
期刊
2010年,金融危机有所复苏。经济数字让人们越来越疲惫,找点兴奋吧,于是人们争议范冰冰穿着龙袍去电影节。《欲望都市》电影里的时装成为办公室话题,黑人模特在国际T台越来越有势力。大师离去、奢侈品争夺江山、名流悄悄地告诉世界他的梦想是做时尚杂志实习生。时尚能如此激动人心的原因在于其不断地变化,每一年每一季都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四大时装周  秋冬季 2月11日–3月11日 春夏季9月10日–10月
期刊
走在巴黎的街头,淡淡的咖啡香钻进鼻子里,似有若无的音乐声不知从哪个窗口传出。情不自禁地步入街边的咖啡店,招呼店铺里的法国帅小伙给自己来一杯咖啡。十年前,就是在巴黎的街头,来参加比赛的季萍萍被路边的面包房里诱人的香味馋坏了。可是,那种面包,一个里面就有4块黄油,对于大赛在即的季萍萍来说,是绝对的禁忌。而今,在巴黎街头,享受着这份惬意,季萍萍感觉放松。“我喜欢巴黎的惟一理由就是,我的舞蹈生涯中最重要的
期刊
策划 文:GINA 统筹:JOE 摄影:JASON(原味文化)  每个女人的内心都有俏皮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形象会让人微微动心,但是又会让人感觉柔弱没有气场。  这一季,大牌们陪你一起“幼稚”:小兔子的图案、夸张的大蝴蝶结、少女般的豹纹、卡片设计般的墨镜……一切都会触动女生可爱的细胞,但又会让你有款有型,有如《绯闻女孩》里QUEEN B.般特别的气场。    豹纹平底鞋 WHAT FOR  白色太阳
期刊
“性格色彩学”这套理论究竟能够发扬光大多久,这还有待时间的考证。但创始这套理论的这个男人,他本身的独特个性和张扬气质,倒是毫无疑问地“红”了。    从一位30岁的女人眼里看去,年过30的男人会用什么特质来吸引她的注意?也许这个问题100个女人就会有100种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除非这个男人身在演艺圈,否则外貌一定不会再成为他最大的强项。根据这个逻辑,光头,长相不算英俊潇洒的乐嘉,会因
期刊
不管是好莱坞大腕,还是格莱美常客,  大明星们都深知一个道理——  如果你不是天使如奥黛丽·赫本,  就不要奢望全世界都爱你。  这就像是一个自我安慰的灵药,  直到泰勒·斯威夫特的出现,  证明这世界让也许并没有不可能的事。  不到20岁光景,两张专辑,  人见人爱的超级偶像,  用一句话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泰勒·斯威夫特,人人都说我爱你。    《Fifteen》——写歌就像写日记   
期刊
策划 文:GINA 统筹:JOE 摄影:JASON(原味文化)  秋冬,除了继续流行的裸色、米黄、黑色之外,还有一股带有原始味道的深咖色风潮。  曾经的印象中,深咖色好象更适合熟女一点。从现在开始,深咖色要摆脱“老气”的魔咒,变身自然与气质的代言。如编织设计带流苏的深咖色皮包、咖色的墨镜、咖色皮质的表带……都让气质女郎在这个季节有了更多选择。    褐色皮质拎包 ZARA  丝绒高跟鞋 ETRO 
期刊
如纽约冬日般利落的黑白色,散发着一种后现代感的摩登气质,简约、时髦、高档……这些附加的注脚让人的视觉不再CHIP。  1  HERMES  如男人般干练的形象也只有黑白能最自然地展现。  2  PRADA  如果你认为白色的配件看上去比较清冷的话,选择皮草的质感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3  GIVENCHY  全黑色的配件,奢华的材质必不可少。如鳄鱼皮与麂皮的的拼接。  4、5  HERM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