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与应用领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之一,它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目前,设计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①缺乏设计理念的指导;②缺乏学生的创意;③缺乏直观展示。
其实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并不是件难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克服以上几个问题。
一、注意渗透设计理念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属于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范畴,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就汽车外形而教外形”的本末倒置的方法。
设计理念的渗透可以直接阐述,也可以来自学生的思考。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我们可以不强加给学生设计理念,而是引导学生从汽车的发展史来看,对比以前的汽车和现在的汽車,找出现在汽车的优点,指出这些优点就是我们设计汽车的理念,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汽车可能还有哪些优点,进一步让学生说出未来汽车设计的方向。
二、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不拿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在讲了画苹果的注意事项后,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画起了苹果,并且板书了作画步骤,要求学生照着老师的来画。
日本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拿出了一个苹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老师再讲解如何画苹果,然后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画。
美国老师教学生画苹果,则提上了一大袋苹果,每人分一个,学生可以玩苹果,可以吃苹果,等到吃完苹果后,老师要求学生想象着把苹果画出来。
表面看,中国老师最省劲,学生的作品接近标准答案。日本次之,美国学生最笨,第一次画的像西瓜,第二次画的像梨子,第三次画的才像苹果,有的甚至只画了一半的苹果。实质上,中国学生只能画老师示范的苹果,日本学生只能画现实中的苹果,美国学生却画出了各种不同想象中的苹果。最后结论是美国培养出了画家,中国培养出了画匠。
1.收放有度,培养创新精神
设计课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型,从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方式等都能体现出学生自主思考的痕迹,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要适当地“收”和“放”,做到收放有度,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老师的“收”体现在统一的要求和设计意识的培养上。我们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设计理念,要让学生明白汽车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的说明。老师的“放”则体现外形的拓展和功能启发上。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分析、寻找、总结各种外形设计的方法,总结出了仿生学、几何形、任意形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联想出各种形状。在功能上也是如此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学生的思维将会十分活跃,作品的创意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2.活泼的教学设计,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课由于具有功能性的特点,所有设计均出自某种目的或理念,因此,在设计中理性成分会多一些。但这样的功利性教学不适合小学生。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不拘泥于特有的目的和功能来设计,而更喜欢天马行空。
3.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过分拔高教材要求。许多老师在上课中,越备课越复杂,要教会学生的东西越堆越多。一堂短短的课,变得什么内容都要说。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上起来累,老师备课也累。
三、注意直观教学的应用
直观教学并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而是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有效的常用教学方式。
(1)板书的功能不可小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掌握重点方法,形成清晰的认知模式。例如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我们可以分别从设计理念、外形设计的方法、功能设计进而总结出汽车设计的方法,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汽车设计的方法。板书如下:
(2)范作是设计课不可缺少的良药。所有的设计都有一个最终的呈现方式,这也赋予了设计最终的意义。设计课教学也必须让学生看到设计的结果,明白设计的基本方向和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盲目性。
基于小学设计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实践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美术设计课成为老师喜爱、学生喜欢的课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其实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并不是件难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克服以上几个问题。
一、注意渗透设计理念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属于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范畴,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就汽车外形而教外形”的本末倒置的方法。
设计理念的渗透可以直接阐述,也可以来自学生的思考。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我们可以不强加给学生设计理念,而是引导学生从汽车的发展史来看,对比以前的汽车和现在的汽車,找出现在汽车的优点,指出这些优点就是我们设计汽车的理念,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汽车可能还有哪些优点,进一步让学生说出未来汽车设计的方向。
二、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不拿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在讲了画苹果的注意事项后,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画起了苹果,并且板书了作画步骤,要求学生照着老师的来画。
日本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拿出了一个苹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老师再讲解如何画苹果,然后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画。
美国老师教学生画苹果,则提上了一大袋苹果,每人分一个,学生可以玩苹果,可以吃苹果,等到吃完苹果后,老师要求学生想象着把苹果画出来。
表面看,中国老师最省劲,学生的作品接近标准答案。日本次之,美国学生最笨,第一次画的像西瓜,第二次画的像梨子,第三次画的才像苹果,有的甚至只画了一半的苹果。实质上,中国学生只能画老师示范的苹果,日本学生只能画现实中的苹果,美国学生却画出了各种不同想象中的苹果。最后结论是美国培养出了画家,中国培养出了画匠。
1.收放有度,培养创新精神
设计课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型,从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方式等都能体现出学生自主思考的痕迹,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要适当地“收”和“放”,做到收放有度,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老师的“收”体现在统一的要求和设计意识的培养上。我们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设计理念,要让学生明白汽车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的说明。老师的“放”则体现外形的拓展和功能启发上。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分析、寻找、总结各种外形设计的方法,总结出了仿生学、几何形、任意形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联想出各种形状。在功能上也是如此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学生的思维将会十分活跃,作品的创意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2.活泼的教学设计,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课由于具有功能性的特点,所有设计均出自某种目的或理念,因此,在设计中理性成分会多一些。但这样的功利性教学不适合小学生。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不拘泥于特有的目的和功能来设计,而更喜欢天马行空。
3.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过分拔高教材要求。许多老师在上课中,越备课越复杂,要教会学生的东西越堆越多。一堂短短的课,变得什么内容都要说。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上起来累,老师备课也累。
三、注意直观教学的应用
直观教学并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而是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有效的常用教学方式。
(1)板书的功能不可小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掌握重点方法,形成清晰的认知模式。例如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中,我们可以分别从设计理念、外形设计的方法、功能设计进而总结出汽车设计的方法,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汽车设计的方法。板书如下:
(2)范作是设计课不可缺少的良药。所有的设计都有一个最终的呈现方式,这也赋予了设计最终的意义。设计课教学也必须让学生看到设计的结果,明白设计的基本方向和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盲目性。
基于小学设计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实践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美术设计课成为老师喜爱、学生喜欢的课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