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胡某某,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医学鉴定的多动症学生。发现时期,小学一年级,症状表现(此处查询了百度,归纳并选取了其中的典型症状)
(一)注意缺陷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该生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听课、写作业体育锻炼、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或好忘事;与他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并且伴随很多额外的动作,如边听边晃动脑袋,不断的用脚踢东西等。
(二)活动过度
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学生比,他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一年级入学后。具体表现是,该生学习、生活都很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翻箱倒柜,难以安静地做事,难以安静地玩耍。不愿受到纪律等限制,在上课时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甚至书包带,与同学说话,故意发出怪异的声音,经常下座位;上、下课都会主动招惹同学,并且对意见稍有不符合的学生就会采取攻击行为。 有时会课堂中途离开教室,在校园内游荡。
(三)好冲动
该生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四)情绪行为障碍
该生以前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对周边的同学与老师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不信任人。
二、实践方法
(一)耐心观察,侧面调查
2014-2015学年度,我接手一(6)班的班主任工作,其中胡某某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入学后一周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对同学、老师和校园慢慢熟悉后,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每天几乎有同学或其他科目老师对他层出不穷的捣蛋行为,向我进行投诉。慢慢地他在在校园内已经算是一个“名人”了,在细细地观察的过程中,我注重从侧面去了解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其他科目老师对他表现的回忆,了解他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当然全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开学后的其中一周班会课里就进行的了宣传,鼓励大家多包容胡某某,少激怒他。
(二)联系家长,调查成长经历
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发现胡某某的多动症,家长一直无法正视,也一直不愿意承认,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我认为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最终争取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工人,平时较忙,很难有时间顾及小孩的教育,就算有时候能和小孩一起生活,也因为过于溺爱无法帮助小孩形成较好的处世观。
(三)对症下药,耐心转化
多动症的小孩也有很多种类,像胡某某这样课堂中能随意跑进跑出的学生非常少,在与家长的沟通前我翻阅了大量研究问题学生的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在谈话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引导家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分别是:责任意识、情商培养、智商培养 、家长的示范。沟通的效果是满意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与家长商量共同制定转化的方法。
1.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一方面,希望家长能抽空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一般具有较强攻击意识的学生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提前采取攻击行为,动物界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培养小孩进行适当的家务劳动,增强责任意识,培养自立能力。
2.创设良好的外部包容环境
通过班级生活队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最让你难忘的生病经历。主题队会——建设我喜欢的一(6)班;中队取名;制定班规等。对胡某某的事情,对班级的建设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献计献策。(是否需要胡某某回避,视内容与主题而定),通过几次队会,我们根据班级现状确定了以下事情:建设一个包容富有爱心像家一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一个主题明确的中队;一些可执行又富有激励性的班级制度。
3.激发胡某某的内驱转化力,督促其沿理性轨道前行
胡某某的不良表现一方面是其“多动症”所造成的,但也有很多习惯是其家庭生活环境与学校生活环境造成的。经过认真的观察与研究,我针对胡某某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寻找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并通过班级建设来兼顾他的需要,比如胡某某喜欢看书,我们的图书角最鼎盛时期有近百本图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来自学生自己的积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有了这些书,胡某某上课安静了很多,很少会随意在教室内跑到或跑出教室。
寻找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因为疾病的原因,该生最犯愁的事情就是枯坐,为了制衡他的失常,班委会的值日负责人会陪着该生枯坐一定时间。
善于利用凸透镜与凹透镜来观察胡某某的日常表现,并进行及时的跟进与评价。
三、反思
经过差不多一学年的转化与跟进,班级并没有因为胡某某的存在而变差,班级文化,中队建设,班级制度都按预期进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最重要的时胡某某的个人转化,我想用他现在的表现来阐述。一个爱攻击别人的学生变的绅士起来,后半个学期没有再攻击过任何一个同学;一个随意跑进跑出的学生,不再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座位;一个上课经常发出怪异叫声的学生被丰富有趣的课外书本知识征服了;一个对班级漠不关心,对教师教育油盐不进的学生,懂的替别人打抱不平,进行评理,对教师能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相赠;一个从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也会选择性的上交一些作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进步让我欣喜,也让我懂得了学生的问题只能索本求源,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诉求,鼓励学生的进步,多动症的学生又有何惧呢?
让我们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尽量做到只要进步就是成功。
胡某某,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医学鉴定的多动症学生。发现时期,小学一年级,症状表现(此处查询了百度,归纳并选取了其中的典型症状)
(一)注意缺陷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该生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听课、写作业体育锻炼、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或好忘事;与他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并且伴随很多额外的动作,如边听边晃动脑袋,不断的用脚踢东西等。
(二)活动过度
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学生比,他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一年级入学后。具体表现是,该生学习、生活都很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翻箱倒柜,难以安静地做事,难以安静地玩耍。不愿受到纪律等限制,在上课时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甚至书包带,与同学说话,故意发出怪异的声音,经常下座位;上、下课都会主动招惹同学,并且对意见稍有不符合的学生就会采取攻击行为。 有时会课堂中途离开教室,在校园内游荡。
(三)好冲动
该生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四)情绪行为障碍
该生以前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对周边的同学与老师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不信任人。
二、实践方法
(一)耐心观察,侧面调查
2014-2015学年度,我接手一(6)班的班主任工作,其中胡某某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入学后一周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对同学、老师和校园慢慢熟悉后,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每天几乎有同学或其他科目老师对他层出不穷的捣蛋行为,向我进行投诉。慢慢地他在在校园内已经算是一个“名人”了,在细细地观察的过程中,我注重从侧面去了解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其他科目老师对他表现的回忆,了解他喜欢的事情,和不喜欢的事情。当然全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开学后的其中一周班会课里就进行的了宣传,鼓励大家多包容胡某某,少激怒他。
(二)联系家长,调查成长经历
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发现胡某某的多动症,家长一直无法正视,也一直不愿意承认,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我认为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最终争取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工人,平时较忙,很难有时间顾及小孩的教育,就算有时候能和小孩一起生活,也因为过于溺爱无法帮助小孩形成较好的处世观。
(三)对症下药,耐心转化
多动症的小孩也有很多种类,像胡某某这样课堂中能随意跑进跑出的学生非常少,在与家长的沟通前我翻阅了大量研究问题学生的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在谈话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引导家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分别是:责任意识、情商培养、智商培养 、家长的示范。沟通的效果是满意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与家长商量共同制定转化的方法。
1.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一方面,希望家长能抽空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一般具有较强攻击意识的学生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提前采取攻击行为,动物界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培养小孩进行适当的家务劳动,增强责任意识,培养自立能力。
2.创设良好的外部包容环境
通过班级生活队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最让你难忘的生病经历。主题队会——建设我喜欢的一(6)班;中队取名;制定班规等。对胡某某的事情,对班级的建设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献计献策。(是否需要胡某某回避,视内容与主题而定),通过几次队会,我们根据班级现状确定了以下事情:建设一个包容富有爱心像家一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一个主题明确的中队;一些可执行又富有激励性的班级制度。
3.激发胡某某的内驱转化力,督促其沿理性轨道前行
胡某某的不良表现一方面是其“多动症”所造成的,但也有很多习惯是其家庭生活环境与学校生活环境造成的。经过认真的观察与研究,我针对胡某某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寻找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并通过班级建设来兼顾他的需要,比如胡某某喜欢看书,我们的图书角最鼎盛时期有近百本图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来自学生自己的积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有了这些书,胡某某上课安静了很多,很少会随意在教室内跑到或跑出教室。
寻找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因为疾病的原因,该生最犯愁的事情就是枯坐,为了制衡他的失常,班委会的值日负责人会陪着该生枯坐一定时间。
善于利用凸透镜与凹透镜来观察胡某某的日常表现,并进行及时的跟进与评价。
三、反思
经过差不多一学年的转化与跟进,班级并没有因为胡某某的存在而变差,班级文化,中队建设,班级制度都按预期进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最重要的时胡某某的个人转化,我想用他现在的表现来阐述。一个爱攻击别人的学生变的绅士起来,后半个学期没有再攻击过任何一个同学;一个随意跑进跑出的学生,不再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座位;一个上课经常发出怪异叫声的学生被丰富有趣的课外书本知识征服了;一个对班级漠不关心,对教师教育油盐不进的学生,懂的替别人打抱不平,进行评理,对教师能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相赠;一个从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也会选择性的上交一些作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进步让我欣喜,也让我懂得了学生的问题只能索本求源,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诉求,鼓励学生的进步,多动症的学生又有何惧呢?
让我们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尽量做到只要进步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