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弘扬“工匠精神”、劳动光荣已成为时代主题。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技能技术型劳动者和未来工匠的摇篮,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各项活动之中。叶圣陶的文章《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极好的进行“工匠精神”学习和劳动教育的教材,教学时要通过读、悟、议、写等形式让学生学懂学到“工匠精神”,懂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关键词:景泰蓝的制作;工匠精神教育;劳动教育;读悟议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C-007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劳动者在特定行业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它是嵌入在社会制度结构中形成并作用的,属于生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就是对产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利益。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重新被摆上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更要把“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贯穿于文化课学习、专业课理论课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这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于具体的课程、具体的章节(单元)、教学内容(文章)的过程中,将学习与参观、讨论、访谈等结合起来,将职业素养列入学生的评价系列中。
   叶圣陶写于1955年的《景泰蓝的制作》是语文教材中一篇传统篇目,各种高中语文教材都有收录。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的特点,赞扬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劳动智慧,以及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中国的工匠主要是手工艺人,如瓦匠、木匠、油漆匠、箍桶匠、篾匠等等,历史上,他们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制作出无数精细的作品。学习这篇课文,就不仅仅是让职业学校学生学会事物性说明文的写法,学习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语言特點等等,还应该充分利用文本,通过读、悟、议、写,让学生认真读、认真体会,读出景泰蓝制作的手工艺人在每一道工序表现出的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体会到作者对他们高超技艺由衷的赞叹,从而受到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和以劳动为荣的精神的感染,并能够让自己具备“工匠精神”,热爱劳动,善于创造。
   一、通过读和悟体味制作景泰蓝的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悟。读课文,可以得到感性认识;悟,可以使感性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得到理性认识。学习《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课文,可以先让学生单个读,然后集体朗读,多次朗读之后,基本上了解了景泰蓝就是依靠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品,从明朝景泰年间(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如今产品遍布五大洲,深受各国人士的喜爱。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文章里体现手工制作的词语——“制胎”突出“打”;“掐丝”用“掐”和“粘”;“点蓝”是“填”;“烧蓝”用“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然后把作者在介绍时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来表达对工人高超技艺的赞叹之情的语句找出来,并且集体朗读。通过朗读这些句子,一方面了解作者在赞扬从事景泰蓝制作的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劳动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体味到景泰蓝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工人们操作时的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天长日久练成的高超技艺,无不是热爱劳动的体现,无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如果景泰蓝制作的工人不爱这份工作,那么就没有对产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能掐丝甚至制胎就会出现瑕疵乃至出现废品。
   二、通过议和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手工艺人的劳动态度、“工匠精神”
   学习语文的方法,无非就是听说读写。那么,在读和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议一议、写一写。议一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另一方面把个人分散的、不全面的对手工艺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劳动态度、“工匠精神”认识表达出来,通过总结、整合、升华,形成一个共性的认识,进而积极影响学生。在议一议之前,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学习,结合劳动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从网上收集大国工匠的事迹,为交流做好充分准备。近两年,媒体介绍的大国工匠有好多,如高风林、孟剑锋、顾秋亮、胡双钱、张冬伟、周东红、宁允展、管延安等。对于职校生来说,主要应该了解毕业于职业院校的大国工匠。如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发明协会会员邓建军。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走访活动,收集本县市、乡镇及居住的社区里这些身边的工匠事迹。通过收集他们的事迹,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国工匠身上体现出来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以及“工匠精神”、创造的价值。在收集材料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先分成5、6个人的小组,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各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学生在班级里交流。如果语文教师是班主任,可以劳动光荣、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活动中,受到进一步的教育。
   写作,是对分散的、凌乱的语言、思想进行整理、升华的过程。所以,在议一议基础上,要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巩固了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在心灵上受到大国工匠事迹的震撼,还可以进一步凝练、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以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认识。写作可以要求学生围绕什么是“工匠精神”、新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劳动、弘扬“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传承“工匠精神”等等来思考。班级可以组织优秀习作评比,把优秀习作推荐到报刊发表。
   三、将 “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活动全过程    语文是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要将“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之中,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整合,落到实处。叶圣陶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将“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建构性问题。职业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融入各项活动之中,让“工匠精神”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融入学生的血液。只有将工匠精神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镶嵌在教育教学各个系统模块中,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基于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人才培养过程去实现工匠精神对质量提升的内生推动作用。所以,为了让每一个职校生都能够成为热爱专业、热爱劳动、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实践的系列活动,让“工匠精神”和劳动的意义真正入脑入心。活动形式如讀书报告会、黑板报及电脑小报评比展览;还可以结合“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改革开放先锋进校园”活动,请工匠、劳模、改革开放先锋到学校作报告,介绍自己怎样成为工匠、劳模、改革开放先锋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耳聆听他们的事迹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真正受到触动,受到教育,将学习课文得到的理性认识和现场走访、听报告得到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得到升华,巩固效果。
   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的实质主要是精神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特点在于渐进式润物无声的教育与影响。要使工匠精神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到育人工作各个环节,并纳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育人架构,完善网络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培育过程。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个职校生——未来的工匠都明确:“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忍受暂时的苦痛”,是“告别终身的痛苦”的先决条件。每一个有志于文工、技良的人,都必须能“忍受暂时的苦痛”。只有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忍受得了寂寞、苦痛,才能收获成功,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否则,学习时光想快乐,不想勤奋、不想吃苦、不想付出汗水和辛劳,是难以享受到真正的快乐的。
  责任编辑:陈向阳
   收稿日期:2019-05-08
   作者简介:冯胜清,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副校长,高级讲师,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产教深度融合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职业教育取得根本成效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产教深度融合还存在着缺乏系统配套的政策与机制、企业参与主体未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缺乏区域层面的资源统筹等阻滞现象。为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对区域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中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凝练,具体阐述了“多元·融合·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体框架的成型与运行路径,并试图从完善产教深度融
摘要:从新建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建设要求入手,结合本重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考察实验室搬迁的特殊性及其设计规划,具体包括水、电、气路、通风、网络、药品存储、易燃易爆气体使用等配套设施,制定合理有效的搬迁方案,提出实验室布局设计思路,以及搬迁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等,阐述搬迁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整体搬迁;仪器设备;化学化工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
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一个新的教师知识研究领域。本文以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为例,调查他们的TPACK现状。调查表明,南通市中职数学教师的TPACK还处于低级水平,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显示出不同的TPACK水平。由于教师的TPACK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为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师的TPACK水平,建议树立使用TPACK的意识,构建教师发展协作团队,面向数学学科,开展学习T
摘要:培养和提高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素质,不仅是旅游企业的需求,而且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五年制高职涉外旅游专业采用实境化教学模式既有学制优势,也有广泛充足的旅游行业资源条件。实施实境化教学,需科学构建教学实施方案、创新多元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实境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
摘要:小学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建构阶段。针对当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脱离知识学习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明晰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表征、厘清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逻辑、延展儿童语文核心素养中阅读教学整体评价,深度聚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儿童语文素养核心,对知识进行恰当的技术化处理并用艺术化的方式予以呈现,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真正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儿童语文
摘要:言语实践,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质,也是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最佳路径。基于文本的言语实践价值分析,可以这样搭建学生言语实践的平台:指向阅读能力,设计“1 X”匹配性与对比性拓展阅读练习;指向表达能力,设计“1=1”点段与篇章写作迁移练习。  关键词:言语实践;拓展阅读;写作迁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B-0068-04
摘要:江苏省盐城市基于区域教育现状,以“能动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以“让学引思”为教学主张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实施要领主要包括学情分析、问题设计、协同学习和深度引领。教师角色转变是“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教师要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专业的儿童研究者、“学习场”的建构者。  关键词:“让学引思”;能动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新诗运动中首批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是从“烂污泥”之类的“粗糙的肥料”中蓬勃生长出来的光彩照人的优美“莲花”,而《献诗》堪称这优美的“莲花”丛中的最灿烂者之一,吸收了古典诗歌的丰富营养,字句朴实而又饱含深沉厚实的人情美,明白如话而又不失典雅,构图优美,意境深远,体现出“凝练是诗歌的灵魂”的美学宗旨,散发着迷人的馨香。  关键词:《献诗》;深情;艺术特色;人情美   中图分类号:G71
摘要:手艺,以手造物的技艺,它所遵循的是“自己活动的原理”与“劳作的原理”,手艺是“真”“善”“美”一体的创造。以“沛县封侯虎”为载体的手艺教育实践探索,明确了课程性质,确定了课程目标,选择了课程内容,组织了课程实施,开展了课程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而且较好地弥补了国家课程在民间文化领域的不足,对地方民俗文化起到了保护、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手艺教育;沛县封侯虎;课程开发
【项目简介】淮安市实验小学自创建以来,一直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以“做幸福的人”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为办学目标。2011年,学校在“人本和谐”的基础上坚持把“幸福地做教育”作为学校生活的应然状态,把“做幸福教育”作为师生的行走方式。2017年,学校提出将儿童放在首位,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并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