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竞争又表现在科技创新上。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而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創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精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浮力的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何为寻求真理不思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名篇,以及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 的美文时文,绝大多数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触发点。如教《变色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呢?这对我们的作文命题有什么启发?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来仔细揣摩作者命题的艺术。这样,创造的热情就被点燃了。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现自己的个性,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来自质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一直伸向未知的心灵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意。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获得的启示。这是其一。其二,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和温暖,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又如《地球是圆的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科学世界》说:“地球真的是圆的吗?地球并非是完善的球体,它更像一只撒了气的皮球,这种不匀称是由于地壳内的温度变化引导地球深层无能无力造成的。”我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科学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学生,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答题时,特别是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凡答案有创造性的,则给60分,凡有创见的,即使没有都答对,也可给120分。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才艺可以比拼吗rn夏天快过去时,班里的同学开始张罗着秋游.龙强作为在野党领袖,说话比班长还有分量.他说:“去神秘岛吧,那儿的水很清.”于是终结了一场七嘴八舌的大讨论.龙强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民营经济,虽然在就业、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外部环境和设立、融资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障碍。这些直接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
我国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常把重点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过多地强调语言点而忽视了非语言信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了逐字逐词阅读的习惯并且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电子
摘 要 我国格式条款规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有如下几点: 第一,立法规制的不统一、不详实、缺乏操纵性;第二,司法规制运用不科学、不合理;第三,行政规制的弊端与空白。  关键词 格式条款 规制 问题  一、立法规制的不统一、不详实、缺乏操纵性  虽然1999年《合同法》修订时新增了有关格式条款的内容,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在民事基本法领域对格式合同规范空白状态,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部保存的《宣抚班小史》, 对系统、深入研究侵华日军“北支那方面军宣抚班”,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值得学界关注.
摘要: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培养21世纪新型和谐人才的奠基石和发动机。在写作教学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
摘 要 市民社会的概念是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中形成的,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必须触及的重要范畴。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变化,市民社会的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与自然社会相对立的文明社会、政治社会,到与政治社会相分离的经济属性的凸显,再到脱离经济社会的上层建筑内涵的剖析,市民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意蕴转变。蕴涵在市民社会发展中的这一历史逻辑,彰显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省经济高开稳走、稳中有进。省委、省政府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没有过于关注短期
印尼华侨巨商黄氏家族于20世纪30年代投资中国国内,在上海创办了远东地区最大的酒精厂——中国酒精厂。黄氏家族投资事业之得失成败,与抗战前后的政治经济局势密切相关,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