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觉得,一个城市没有树,便如丢失了灵魂般,再没有了活力,吸引不了人。和水一样,树也是城市里不可少的活物。
曾经去过深圳。车行驶在深南大道上,我的眼光一直被行道树吸引着。那时正值夏日,路两边尽是密密满满的树木,你可以想象得到那是怎样的浓郁和阴凉啊。我认得的树不多,不过可以猜测,诸如榕树、木棉、紫荆等。南方的树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大多会开满颜色艳丽的花朵。在花朵的映衬下,树更显美丽。
今冬,我又去了南京,更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城市与树的相依相存。我一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便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梧桐。在南京老城里,很多行道树都是梧桐。一路走过,仿佛到了梧桐的故里。
对于梧桐,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倒不是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对它们不是物质上的喜欢,也算不上精神上的欣赏,只是一种道不明的情感。最早是在李清照的词中读到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后来又知道李后主的那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的臆想里,梧桐就如那清秀又孤寂的大家闺秀。也许正是人们寄予在梧桐身上的情思,让这种树木具有了迷人的气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而吟唱。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意识里,梧桐更是富贵的象征,是可以庇荫的。“凤凰非梧桐不栖”,可见一斑。
可是回来后,有人告诉我,南京城的梧桐树并非古诗里的梧桐。它通常叫法国梧桐,以示区别本土。但我还是执意将它们混为一谈。
虽说梧桐已经是普及的树木,但南京的梧桐却别有一番滋味。要不怎会有旅居国外的南京人说,呆在巴黎却更想念南京城里的梧桐。我记得第一次大面积见到南京的梧桐是在去中山陵的路上。那一段路很长,但梧桐并不见断。看到梧桐第一眼,我惊叹了一声。高大自然不用多说,惊的是她的造型。腰身处被截成了三个盘虬卧龙的枝杈,往上延伸。很显然,那是经过精心修剪的。当我透过窗户看车外那两排整齐而特别的梧桐,感觉很是壮观,也回忆起了童年。
我出生的城市,在很多年前也种植过不少的梧桐。那些梧桐长在我去学校的道路上。印象中,它们的主干总是被人们刷得白白的,然后一直笔挺地向上生长。春天里,小毛绒飘啊飘,给童年带来不少乐趣。我还记得每到炎热的夏天,老人们喜欢呆在树荫底下打打闲牌。那是一幅祥和、温馨的画卷。可惜过了几年,那些梧桐一夜之间消失了。我突然担忧起南京的梧桐来。它们会不会也消失呢?深思之后,觉得自己是多虑了吧。多少年来,南京梧桐和南京城一起成长,共度患难。历经了沧桑风云,梧桐早已经融入了南京城的血液之中。城市与树的关系早已经根深蒂固,不可摧了。
也许正是因为梧桐,纵使南京城经济再发达,再繁荣,它还是带有一层淡淡的哀愁。这座城,因了梧桐而英气伟岸,也因了梧桐而悲怆多愁。这恰恰是南京城的韵味。我是这样认为的。
曾经去过深圳。车行驶在深南大道上,我的眼光一直被行道树吸引着。那时正值夏日,路两边尽是密密满满的树木,你可以想象得到那是怎样的浓郁和阴凉啊。我认得的树不多,不过可以猜测,诸如榕树、木棉、紫荆等。南方的树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大多会开满颜色艳丽的花朵。在花朵的映衬下,树更显美丽。
今冬,我又去了南京,更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城市与树的相依相存。我一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便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梧桐。在南京老城里,很多行道树都是梧桐。一路走过,仿佛到了梧桐的故里。
对于梧桐,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倒不是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对它们不是物质上的喜欢,也算不上精神上的欣赏,只是一种道不明的情感。最早是在李清照的词中读到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后来又知道李后主的那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的臆想里,梧桐就如那清秀又孤寂的大家闺秀。也许正是人们寄予在梧桐身上的情思,让这种树木具有了迷人的气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而吟唱。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意识里,梧桐更是富贵的象征,是可以庇荫的。“凤凰非梧桐不栖”,可见一斑。
可是回来后,有人告诉我,南京城的梧桐树并非古诗里的梧桐。它通常叫法国梧桐,以示区别本土。但我还是执意将它们混为一谈。
虽说梧桐已经是普及的树木,但南京的梧桐却别有一番滋味。要不怎会有旅居国外的南京人说,呆在巴黎却更想念南京城里的梧桐。我记得第一次大面积见到南京的梧桐是在去中山陵的路上。那一段路很长,但梧桐并不见断。看到梧桐第一眼,我惊叹了一声。高大自然不用多说,惊的是她的造型。腰身处被截成了三个盘虬卧龙的枝杈,往上延伸。很显然,那是经过精心修剪的。当我透过窗户看车外那两排整齐而特别的梧桐,感觉很是壮观,也回忆起了童年。
我出生的城市,在很多年前也种植过不少的梧桐。那些梧桐长在我去学校的道路上。印象中,它们的主干总是被人们刷得白白的,然后一直笔挺地向上生长。春天里,小毛绒飘啊飘,给童年带来不少乐趣。我还记得每到炎热的夏天,老人们喜欢呆在树荫底下打打闲牌。那是一幅祥和、温馨的画卷。可惜过了几年,那些梧桐一夜之间消失了。我突然担忧起南京的梧桐来。它们会不会也消失呢?深思之后,觉得自己是多虑了吧。多少年来,南京梧桐和南京城一起成长,共度患难。历经了沧桑风云,梧桐早已经融入了南京城的血液之中。城市与树的关系早已经根深蒂固,不可摧了。
也许正是因为梧桐,纵使南京城经济再发达,再繁荣,它还是带有一层淡淡的哀愁。这座城,因了梧桐而英气伟岸,也因了梧桐而悲怆多愁。这恰恰是南京城的韵味。我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