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AGR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3种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和COLO205培养液中前梯度蛋白2(AGR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不同浓度外源性AGR2对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癌细胞SW480、SW620和COLO205培养液中AGR2蛋白表达水平。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前梯度蛋白2同源人重组蛋白(rAGR2)低浓度组(100 μg/ml)和rAGR2高浓度组(200 μg/ml),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GR2对SW62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SW480、SW620、COLO205细胞AGR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45±0.097、0.662±0.040、0.882±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P=0.024),COLO205细胞株AGR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W480、SW620细胞株(P=0.009;P=0.047)。CCK-8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rAGR2低浓度组、rAGR2高浓度组SW620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22±0.031、0.542±0.040、0.574±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5,P

其他文献
对血液肿瘤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仍然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患者发生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需要兼具敏感度及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感染的发生。目前研究已证实,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联合nCD64和其他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等,可能进一步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帮助临床早期诊断血液肿瘤患者的感染,并指导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nCD64单一生物标志物和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年龄>6个月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的1573例患儿中,反定型检测结果为无凝集的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A1亚组(n=32,年龄为6个月至1岁)与A2亚组(n=25,年龄>1岁)。研究组、A1亚组、A2亚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0.5个月(7.9~14.5个月)、8.3个月(7.0~9.8个月)、15.0个月(13.5~32.5个月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连市无偿献血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6月(COVID-19疫情期间),于大连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1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2019年2月至6月(非COVID-19疫情期间),于本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4311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年龄均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分别为19261和20630例,女性分别为12040和13681例。通过Shinow9.0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v1.148)收集2组献血者的全血
目的系统评价艾曲波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艾曲波帕治疗ITP成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文献。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口服艾曲波帕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单臂临床试验中,患者接受口服艾曲波帕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30日。由2位研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资料,探讨影响CML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选择SEER数据库收录中于2000-2017年诊断的18505例CM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诊断时间,分为2000-2005年组(n=5255)、2006-2011年组(n=6031)和2012-2017年组(n=7219);按照患者的诊断年龄,分为15~44岁组(n=4733)、45~64岁组(n=7237)、65~74岁组(n=3572)和7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3845例接受凝血功能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38.4±5.6)岁;男性患者为1943例,女性为190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值,以及住院期间的异常出血情况。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住院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
目的探讨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构建GATA1-mCherry实时追踪人多能干细胞(hPSC)株的方法。方法①选择GATA1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共表达载体[Cas9和向导RNA(gRNA)]和打靶载体(重组臂),并且以电穿孔的方式将共表达载体、打靶载体及环化重组酶(Cre)导入hPSC的H1细胞系。经电穿孔后的H1细胞培养2d后,选择24个H1细胞单克隆进行PCR扩增,以验证共表达载体和打靶载体是否被成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伴髓外病变(EMD)MM,是MM的超高危亚型之一,患者生存期短,预后极差。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深入,伴EMDMM的治疗方法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发展至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上述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伴EMDMM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目前对伴EMDMM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拟就放射治疗(RT)、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HSCT、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以无痛性单侧睾丸肿块为典型临床特点。PTL患者预后差,极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对侧睾丸复发。利妥昔单抗对于改善PTL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借助高速发展的二代测序(NGS)技术,在PTL中发现髓样分化因子(MYD)88、CD79B、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PIM)1和转导素β1X连锁受体蛋白(TBL1XR)1等高频突变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介导PTL的发生、发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