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过镜)缓解长期操作视频终端引起的视疲劳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工作的60例(26~45岁)符合视疲劳诊断的长期视频终端操作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开始时,2组受试者常规医学验光后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在视频前工作1 h后开始测量双眼视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最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随即实验组配戴视频终端防
【机 构】
:
310014 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310014 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310014 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过镜)缓解长期操作视频终端引起的视疲劳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工作的60例(26~45岁)符合视疲劳诊断的长期视频终端操作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开始时,2组受试者常规医学验光后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在视频前工作1 h后开始测量双眼视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最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随即实验组配戴视频终端防护镜,对照组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进行对比敏感度(CS)测量。2组配戴各自的眼镜3个月后,在视频前工作1 h后做双眼视功能和BUT检测,并再次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开始时,实验组明环境带眩光中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2.6 cpd)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1、2.012、2.088,P<0.05),暗环境下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显著高于对照组(t=2.220、2.558,P<0.05)。无眩光时,实验组在明、暗环境下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高于对照组(明:t=2.123、2.530,P<0.05;暗:t=2.433、2.140,P<0.05)。实验组配戴视频终端防护镜3个月后,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和BUT值显著增高(t=-2.735、-3.281、-2.249,P<0.05),集合破裂点(NPC)显著移近,近距外隐斜值减少,视疲劳评分显著降低(t=3.049、1.369、3.754,P<0.05)。对照组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片3个月后,AMP、NPC、调节灵敏度、远/近距隐斜量和BUT值变化均不明显,视疲劳评分并无显著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调节性集合/调节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2组受试者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3个月的观察,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终端过镜)较普通框架眼镜能提高低、中频率CS,改善配戴者双眼视功能,提高BUT,缓解长期操作视频引起的视疲劳,配戴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完善医用动力工具清洗流程,提升医用动力工具清洗质量。方法2016年4月成立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项目小组,运用FMEA对医用动力工具清洗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高风险因素给予干预,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完善医用动力工具清洗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对医用动力工具清洗流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因子,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FMEA前(2016年3月)和改进后(2016年9月)医用动力工具清洗
简·华生(Jean Watson)关怀科学模式(Caring Science/Caritas Nursing Models)是首个将人文的"关怀"(Caring)与理性的"科学"(Science)紧密结合的护理。其在十大关怀照护要素中提出应用科学方法行关怀决策,身体力行支持可靠量性、质性研究证据发展关怀科学。其发起关怀科学研究所、国际博爱联盟、国际博爱比较数据库等组织促进证据的传播和应用。应用其他
目的探讨案例引导联合导师负责制教学模式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届和2015届43名骨科专科护士采用案例引导式和导师负责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后采用理论考核、课题答辩及《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3名专科护士理论和临床能力考核均合格,并通过江苏省护理学会答辩取得骨科专科护士证书;培训后学员核心能力总分(178.88±25.95)分,高于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自然分娩的19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名。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进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进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镇痛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产妇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江阴市中医院住院且首次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5月—2015年4月住院的61例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的6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授权理论的看图对话工具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目的总结儿童医院手术室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旁急救配合中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对儿童急诊抢救的应急管理能力。方法成立ECMO手术护理技术组,重视护士ECMO急救配合能力培养,规范跨部门多区域的手术安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ECMO急救绿色通道畅通。结果2016年共实施ECMO床旁救治11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撤机成功率达>90%以上,住院存活率>70%。结论实施
目的运用分类树模型预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尿路感染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2—6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大庆市7所医院并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112例与未发生尿路感染的2 586例进行回顾分析和现场调查;以是否发生术后尿路感染为结果变量,以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年龄、病程、疾
目的研究放松训练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心率、血压、眼压波动及手术需控制眼压稳定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青光眼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放松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手术前心率、血压、眼压波动值、术前眼压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心率、血压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神经致盲性眼病,其病理机制及诊疗研究于近10年虽发展迅速,但其致盲率仍高居不下。究其原因,盖因疾病自身的复杂程度及我们对疾病认知尚存局限,因而需要应用基于大数据、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思路来诊治青光眼,以降低致盲率。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5~14岁儿童青少年的散光分布特征,评估儿童青少年散光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儿童青少年525名。对研究对象进行睫状肌麻痹下(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下电脑验光,测量身高、体质量、三围。并对陪同前来的父母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收集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父母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