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对此,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研重点。文章主要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培养
一、 引言
与小学或初中的学生不同,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以及认知水平,他们对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动机。对此,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方式去追求知识,主动地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 自主学习概说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进行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完善,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性质上来说,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行为,它将课堂的行为主体转变为学生自身,其重视的教学中心主要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表达。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学习探索,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得到问题的结果,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其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现代教育更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不但对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独自应付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说明:在进行无危险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强调关键问题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从旁指导,如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实验的方式,更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的来说,只有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才能满足新時代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三、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策略
(一) 优化教学设计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预先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与探索。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式的推导运算时,与其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反复的强调、举例,倒不如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则在一旁适当地进行引导与答疑更有效果,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同于初中的基础化学教学,高中的化学学习更加具有理论性,知识体系也更加复杂且完整。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酸、碱、盐特性的学习时,大量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无聊,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再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对化学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恰当的设计拓展性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粗盐提纯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粗盐提纯方案,并通过自主实验,拓展化学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听课,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但随着教学主体的转变,现阶段,学校更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对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各方面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方面,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加强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有意义的发言,提高自主以及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进行不同化学元素活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主要是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不但利用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起到反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课余时间利用,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并研究它们的性质与特点。如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实验法等较为单一、僵硬的形式。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推进,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必然要对应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达,教师应该尽量走下讲台,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例如:在化学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往往会设计好实验的具体流程,并充分强调实验的重点。对此,教师不妨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并就设计的成果充分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最后的讨论成果,进行补充与指导,使学生对实验的各流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操作的方式也会更加科学、规范。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在现代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课程模式,以丰富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赵琼.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14:16.
[2]童万兴.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6,02:135-136.
作者简介:
季春旭,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培养
一、 引言
与小学或初中的学生不同,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以及认知水平,他们对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动机。对此,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方式去追求知识,主动地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 自主学习概说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进行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完善,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性质上来说,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行为,它将课堂的行为主体转变为学生自身,其重视的教学中心主要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表达。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学习探索,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得到问题的结果,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其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现代教育更要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不但对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独自应付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说明:在进行无危险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强调关键问题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从旁指导,如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实验的方式,更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的来说,只有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才能满足新時代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三、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策略
(一) 优化教学设计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预先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与探索。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式的推导运算时,与其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反复的强调、举例,倒不如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则在一旁适当地进行引导与答疑更有效果,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同于初中的基础化学教学,高中的化学学习更加具有理论性,知识体系也更加复杂且完整。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水平,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酸、碱、盐特性的学习时,大量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无聊,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再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对化学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恰当的设计拓展性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粗盐提纯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粗盐提纯方案,并通过自主实验,拓展化学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听课,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但随着教学主体的转变,现阶段,学校更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对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各方面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方面,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加强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有意义的发言,提高自主以及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进行不同化学元素活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主要是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不但利用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起到反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课余时间利用,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并研究它们的性质与特点。如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实验法等较为单一、僵硬的形式。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推进,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必然要对应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达,教师应该尽量走下讲台,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例如:在化学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往往会设计好实验的具体流程,并充分强调实验的重点。对此,教师不妨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并就设计的成果充分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最后的讨论成果,进行补充与指导,使学生对实验的各流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操作的方式也会更加科学、规范。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在现代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课程模式,以丰富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赵琼.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14:16.
[2]童万兴.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6,02:135-136.
作者简介:
季春旭,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