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锁定教学内容,课堂简约而高效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如何让单元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目标明确,简约而高效?本文以《月光曲》为例,探讨了如何用“三步”法锁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 语文要素;文本解读;表达方式;简约高效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方式。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科书在每个单元前编排篇章页,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单元”为载体细化了“教什么”。
  如何让单元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目标明确,简约而高效?这取决于“怎么教”。下面以《月光曲》为例,浅谈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三步”锁定教学内容,课堂简约而高效的小尝试。
  一、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文本“深度解读”,锁定教学内容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实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更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那么,我们究竟该从何着手,走近作者的文字,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呢?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锁定“文本解读”。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月光曲》中又有怎样的“艺术之美”?细读课文,我们发现正是“钢琴声”吸引着贝多芬,让他见到了茅屋里穷苦的兄妹俩,以及那一架破旧的钢琴。接着,盲姑娘在谈话中透露了“期待看一场贝多芬演奏会”的愿望触动了贝多芬对他们的同情。于是,贝多芬决定亲自为盲姑娘弹一曲。这是贝多芬在简陋的茅草屋里的第一次弹琴。盲姑娘却凭借着琴音,听出了弹琴人是自己崇拜的偶像:贝多芬。“知音”在眼前——贝多芬心潮澎湃,在小茅屋里第二次弹奏钢琴。这次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课文第九自然段中用“皮鞋匠”在听到《月光曲》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月光曲》的美妙。由此可见,课文循着“艺术之美”这条线,用“钢琴声”作引子,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之美”;接着用“音乐之美”链接两个陌生而又同样热爱艺术的高尚灵魂,让我们感叹于“知音之美”。最后,让我们震撼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之美……与此同时,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联想和想象的画面也与钢琴奏鸣曲一样,写出了一组相对的景物在不断地变化,而变化中又有着规律……课文的“文字之美”与贝多芬的“艺术之美”相得益彰。
  循着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线索,我们可以展开一场文本的“深度解读”,走近作者的文字,走近编者的意图,帮助我们初步锁定了教学内容。
  二、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和“习作指导”,发现“文本表达的密妙”,锁定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从语文学科的独特视角加以观照、甄别、滤选、重组,挖掘出适合学生探寻的“文本秘妙”,从而习得言语表达的技巧。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依据单元“习作要素”和“习作指导”,发现“文本表达的密妙”,锁定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写出来。在单元的“习作指导”中,教材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想一想:(1)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2)怎样来写你的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3)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很显然,第一条建议是关于习作内容的选择;第二条建议是关于习作内容先后顺序的安排;第三条建议是关于习作的详略关系。至此,根据单元的“习作要素”和“习作指导”,我们能够很快地锁定《月光曲》的表达密妙:(1)《月光曲》中贝多芬的拿手好戏是弹钢琴,文中选择的是“创作钢琴曲”的有趣的故事。(2)在《月光曲》中,首先以“拿手好戏—钢琴声”为引子,写了贝多芬与盲姑娘兄妹俩的相见,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贝多芬为满足盲姑娘的心愿,第一次弹琴—这是故事的起因;盲姑娘却凭借着琴音,听出了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这是贝多芬的“拿手好戏”的第一次震撼的效果。接着,贝多芬心潮澎湃,第二次亮出了“拿手好戏”—即兴创作《月光曲》,这次“拿手好戏”深深地陶醉了盲姑娘兄妹俩,皮鞋匠如痴如醉,听着《月光曲》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好的“海上月光图”,这是故事的高潮。最后,以贝多芬记录“拿手好戏”—《月光曲》结束。(3)《月光曲》中略写了贝多芬的第一次弹琴,详细了第二次弹琴。
  依据单元“习作要素”和“习作指导”,发现“文本表达的密妙”,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脉搏,了解作者为表现文章内容所选的材料及組织安排,以及为何这样安排。从这个角度发现“文本表达的密妙”,锁定教学目标,学生学完课文后才会知道作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从而运用到白己的习作中。
  三、根据“课后习题”,解密“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一堂课的中心,是贯穿于一堂课的灵魂和主线。重点内容往往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怎样确立教学重点呢?在统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根据“课后习题”能很快锁定教学重点。
  以《月光曲》为例,课后习题一共有三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3)选做: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习题(1),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楚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一弹再弹”?(这是创作《月光曲》的触发点。)习题(2),通过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聚焦贝多芬第二次弹琴的情景。习题(3),是模仿课文第9自然段,进行“写作迁移”。 鉴于以上分析,三个习题都指向“贝多芬第二次弹琴”,显然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此—课文第9自然段的学习。而且,三个课后习题,已经指出了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的方法:“反复朗读”—“想象”—“感受”—“背诵”—“边听边想”—“边想边写”。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学生自主朗读、老师范读、师生合作朗读第9自然段,初步感受想象之美。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的方式:“聚焦景物”(海上生明月—月升穿微云—月照浪汹涌),“猜测音乐节奏”(柔美—渐强—最强),“发现规律”(发现所描写景物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发现画面变化与音乐节奏变化的联系),师生共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想象、感受《月光曲》的音乐之美,艺术之美。随后,我补充了《月光奏鸣曲》真实的创作背景,道破了课文中的“传说”,借以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之美的力量:音乐能给予人生存的力量。伴随着《月光奏鸣曲》,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背诵。紧接着,“读写结合,体验创作之美”。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节选部分,感受音乐的快或慢,轻或重,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想象与音乐节奏、情感相匹配的画面。随后,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最后,师生交流:围绕“变化”和“规律”指导学生写好想象的画面。循着“课后习题”,以及“课后习题”中解密的“学习方法”,我们突破了“教学重点”,走进了作者的文字,走进了编者的意图。
  总之,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步”锁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读文本,锁定教学内容;也可以很方便地发现文章的表达密妙,确定教学目标;更加可以解密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重点,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而高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周一贯.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周一贯谈好课的应有样态[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并从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数学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描述。其中,数学运算能力包括数、代数式、算法等运算的能力。  【关键词】中考;数学运算能力  2020年的广东数学中考,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根式的计算。往年的根式计算主要体现在化简求值中,但2020年则体现在方程的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教育需求,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国家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本文笔者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教学评价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没有灵活性,也有很多学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戏剧教学模式能够优化传统教学结构,而戏剧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文章从戏剧教学活动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戏剧教学的理论概念、理论依据,并分析当下戏剧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究戏剧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戏剧教学活动;小学英语;应用建议  一、戏剧教学活动对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戏剧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空间观念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观察、表达、体验、操作、探究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如何理解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后,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图形的旋转》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探究。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以求在抽象概括中初建空间表象、在描述辩证中积累空
今日,广东省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交流活动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全省教育界相关负责人共90多人汇聚乳源,共同谋划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乳源在活动中分享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省市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乳源于2019年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崭新的平台,不断深化教研和研训工作,建立了“县、校、科”三级教研平台,组建了县级学科中心
本研究采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我镇某幼儿园50名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农民安置区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针对农民安置区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50名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太乐观,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  1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历史背景  由于东莞港的建设,
【摘要】数学学科结合南沙小学已经推行多年的山海文化,从中提炼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要点,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和各种数学活动,有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求达到与学校山海文化要求一致的铸山般厚德,拓海般胸怀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坚实的品德基础。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学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分层预习,是提高分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哨环节。课前预习不能是泛泛地看一下课本内容,也不能是在当节课开始后教师才进行预习情况检查与评估,而应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前“微测”,精准把握学情,及时分析评估,充分了解和评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合。本文对数学课前分层预习嵌入到“微测”模式的意义、实施策略等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数学分层
【摘要】过于理性的诗歌解读会影响古诗词的美感,直觉思维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把握领会古诗词的内容,领略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诵读吟咏、诗配画、演绎情境、知人论世等方法培养直觉思维,帮助学生在抽象的诗歌语境中做出有效的反应。本文对直觉思维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培养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直觉思维;古诗词教学;培养方法  直觉思维是人脑基于有限的教学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摘要】“深度学习”已然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设计有深度的教学环节,引发学生有深度的思考,使有深度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借此挖掘数学学习的本质内涵,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应对深化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