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果断指挥海城避震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了100多次小震,到1975年初,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逐渐升高。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引起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决定由省委常务书记李伯秋负责抗震工作。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李伯秋和时任省委书记的毛远新立即查问情况。省委办公厅主任尹灿贞汇报: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李伯秋问:“破坏性地震具体指什么?”回答是5到6级地震。李伯秋与毛远新商量,向营口、海城一带群众发出地震预报。
  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李伯秋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毛远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发出地震预报,可能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商量的结果,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集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同时,通过县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
  当天下午两点,海城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2月4日19点36分,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灾情比估计严重,倒塌房屋很多,救灾部队迅速到达灾区,毛远新也前往海城、营口等地,继续组织救灾工作。
  地震后统计,辽宁全省倒塌房屋100多万间,伤1万余人,死1300余人。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人。可能和汶川地震差不多。
  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泽东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
  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
  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
  毛远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
  毛远新当时的担忧,是老实话,并非杞人忧天。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辽宁省领导人能够做出决策,并非易事。
  1976年10月6日,粉碎了“四人帮”。毛远新同日被捕,后判处徒刑17年。他和海城地震的关系,此后不再被媒体提及。毛远新在辽宁当政期间,参与过杀害张志新和鼓吹“白卷英雄”的决策,也参与过海城抗震的决策。害过不少人,也救过不少人。历史就是这样复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骨-ACL-骨钮扣钢板固定法重建ACL后2~4年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解剖重建ACL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2年10月,对15例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骨-ACL-骨钮扣钢板固定法重建ACL的单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平均随访36.9个月,对中期的肌力恢复程度、活动度、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米沙看见新老师嘻嘻笑,不喊老师,喊姑姑。新老师连忙纠正他:“在学校里要叫老师!”  米沙不同意:“你是我爸爸的妹妹,你就是我的姑姑!”  小朋友们好奇地看看新老师,看看米沙。有人学米沙,大喊:“姑姑!姑姑!”  新老师假装生气啦!她拿出好多图画书说:“谁叫我老师,我就给谁看图画书。”  “老师!老师!”小朋友们一个个抢着喊。  米沙想看图画书,也喊老师,不过,他的声音好轻好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