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生活之水绽课堂之花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的教学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趋向完善,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对带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此外,生活化的教学也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丰富的资料,为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多便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64-01
  怎样才能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当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呢?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呢?这是数学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如下几点方案:
  一、结合教学内容,演算生活
  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作用,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变成学生熟悉、亲切的事物,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内容时,教材中借助了节约用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们的讨论的。教师也要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掉的水资源的数量,接着再让学生计算:一年下来的话,这个水龙头会浪费掉多少千克的水呢?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平年的时候会浪费多少千克水,闰年的时候会浪费多少。通过这个解答过程,很巧妙地将数字乘法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后,对浪费掉的水资源的数量都感到很惊讶。在教会学生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将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唤醒,可谓是一举多得。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原本步骤繁琐的计算题变得较为轻松,而且还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也加速了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探究动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以及掌握的知识基础,合理创设出具有一定趣味的生活化数学问题,通过生活情境顺利导出新知识,既能有效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整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日常生活,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探究“米、分米和厘米”的度量单位时,就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度量单位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自己的钢笔、作业本、课桌等物品的长度,也可以互相测量同伴的身高,让他们对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思维认识的转变。这样的教学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增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到学习之中。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分析《分桃子》一课时,创设情境:将作业本比作桃子,先要求每位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9个盘子里,每个盘放置的数量一样多,有多少种放法呢,可以放几盘呢?待学生操作完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再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但是却多出了1個;(4)每盘放4个,9÷4=2(盘)还是多出了1个。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四个除法式子,并设置问题: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呢?通过观察,学生们很快发现:一类是正好分完,另一类则是分完后还有剩余的。这时候,教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与除法算式是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分了之后还有剩余的算式,我们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一知识点。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既避免了直接导入新知带来的突兀感,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的洗礼。
  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活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基础知识的推动。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加强对生活的体验,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轻松投入其中。
  例如,在讲解“平均分”的相关点时,用谈话作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华一家4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比较均匀,每人得到的是一样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数”。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说将作业本平均分给每一位学生,过生日的时候,将生日蛋糕平均分给每一位嘉宾等。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由浅入深地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此外,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活动便于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将生活中的数学充分挖掘出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味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黄雪野;小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马会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4]徐云.“理性”认识数学生活化——“数学生活化”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着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地建构知识和人格。  关键词:走进孩子心灵;主题活动;个性特点;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86-02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的颁发与课改的深入开展,《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
期刊
托妮·莫里森是黑人女性作家中杰出的代表。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其作品《柏油娃娃》被认为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因为从这部小说开始,莫里森开始专注于非裔美国人的文化和历史的去殖民化过程。该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骑士岛上不同人物角色面临的文化冲突,引发了读者对当代美国黑人族裔的民族身份问题的思考。
  《柏油娃娃》中描写的黑人少数族裔的身份困境符合霍米·巴巴所探讨的少数族裔所遇到的身份问题。本文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少数族”,“身份认同”,“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以教育对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青年教师本身就是教育者,承担着对他人进行教育的责任。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强化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道德;以人为本;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08-02  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代中国女性导演逐渐形成群体,在商业电影与独立制作之间,她们呈现了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男性导演相比,这些女导演在对于文本到图像的影视改编会有哪些不同的见解,本文试着将俞飞鸿与张艺谋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从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影视改编过程中女导演与男导演关注点的迥异。  关键词:影视改编;叙事;原始形象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
期刊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经过近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由于文化、语言、国情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国际上对“一带一路”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观点对于该倡议的推进和具体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影响。鉴于美联社在塑造全球公众舆论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美联社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以媒介话语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甘姆森等人提出的“诠释包裹”理论为具体的分析路径,具体分析讨论美联社对“一带一路”
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于2017年一举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其最新力作《被掩埋的巨人》发表于2015年,作品以记忆为切口,向读者展现六世纪英国不列颠与撒克逊两个族群之间残酷的战争史。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中书写的战争史与传统战争史书写背离,但与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不谋而合。
  本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着重讨论历史的文本性和客观历史主体化在小说中的体现。石黑一雄安排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高文爵士和社会边缘群体的代表维斯坦回忆讲述不列颠与撒克逊战争,但两人都选择对本族群在战争中的野蛮暴力行为避
摘要: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对遗产继承规定的不同使得涉港继承纠纷频发。本文拟以一桩翁婿遗产继承纠纷为线索,探索中港法律在法定继承顺序规定及夫妻财产关系法律适用问题,并通过文意解释、目的解释及实证分析说明“但住院就医地除外”这一但书条款的应用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居留的具体目的。  关键词:继承;遗产;目的解释;法律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
期刊
索尔·贝娄是20世纪著名的犹太裔美国小说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和三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晚年写的小说《拉维尔斯坦》于2000年出版,受到文学界的高度关注。这部小说极具存在主义特色,内容上以反映美国人,尤其是犹太裔美国人如何在高度异化的美国追寻本真为主题,展现了当代美国人和犹太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和追求本真的不懈努力。
  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框架,运用荒诞与非本真、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选择、自由与责任等概念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克服生存困境,追求本真存在的历程。小说中的拉维尔斯坦、齐克和薇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01-02  我们何其幸运,  无法确知,  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We'er extremely fortunate  not to know  precisely the kind of world we live in.  —Wis awa Szymborska  辛波斯卡最为国内读者熟悉的一首诗是
期刊
路易斯·厄德里克(1954-)是美国最杰出的印第安裔作家之一,是第二次“印第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以印第安人的角色和背景为特色,讲述了印第安民族独有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一位被广泛认可的小说家,厄德里克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文学成就。她的第一部小说《爱药》于1984年出版,在同年斩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确立了她在美国当代印第安文学中的地位。2012年,她再次凭借小说《圆屋》-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她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印第安文学的内涵,对美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爱药》和《圆屋》呈现了美国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