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了解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是决定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
【机 构】
:
315700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315700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315700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了解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是决定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手术方式和术前CEA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24足)手术治疗的跟骨粉碎性骨折资料进行分析,按Sanders分型,对Ⅱ型、Ⅲ型、Ⅳ型骨折应用一期植骨及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4足跟骨骨折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14足,良7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7.5%.结论 跟骨粉碎性骨折通过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可以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LDH、CK-M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CT影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伤后24h内、3d、7d、14 d空腹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颅脑损伤组各时间点的NSE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与黏膜保护剂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近期及远期出血的累计发生率.方法 选择因基础疾病拟开始长期应用NSAIDs的病例共158例.第一阶段:将患者随机分成四组,PPI组(4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口服;黏膜保护剂组(40例)给予瑞巴派特100 mg,3次/d口服;综合组(3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瑞巴派特片10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对预防胃代食管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方法 对425例食管癌患者行胃代食管术,采用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观察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8天后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评价胸胃吻合口及胃排空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3例发生胃排空障碍,其余病例未见明显胸胃扩张,饮食恢复满意.结论 胃与食管裂孔全周固定可预防腹腔胃疝入胸腔,有利于形成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从而减少胃排空
目的 观察远桔香避孕药膜体外杀精子作用和健康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效果.方法 SanderCramer实验作为体外杀精子实验评价标准,选取目前常用的壬苯醇醚膜为对照,初步考察其体外杀精子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将药膜用于256对健康育龄夫妇,随机分两组:128对使用远桔香避孕药膜为观察组,128对使用壬苯醇醚避孕药膜(乐乐醚避孕膜)为对照组,经2年连续观察,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该药膜体外杀精子效果与壬苯醇醚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急诊处理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性分析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急性肾衰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38例一次碎石成功32例,2例因输尿管扭曲逆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另4例因结石过大,位置偏高,部分碎石返入肾盂,术后行ESWL治疗.手术时间(43.7±15.6)min.术后24h平均尿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