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存期单采血小板外泌体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的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不同保存期单采血小板(AP)外泌体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的差异变化,预测不同保存期AP外泌体的功能.方法:留取不同保存期D0、D3和D5的单采血小板,用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进行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血小板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液相质谱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蛋白的变化和功能预测;制备小RNA测序文库,对构建好的文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数据分析.结果:AP外泌体iTRAQ蛋白分析显示,与D0相比,D3储存的AP外泌体有55个上调蛋白和94个下调蛋白(P<0.05,FC<0.83或FC>1.2),D5储存的AP外泌体有292个上调蛋白和53个下调蛋白(P<0.05,FC<0.83或FC>1.2).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转运和代谢、免疫系统、癌症以及膜转运等过程.保存D0、D3和D5 AP释放的外泌体miRNA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D3与D0的外泌体miRNA相比,上调miRNA数为374,下调miRNA数为255;保存D5与D0的外泌体miRNA相比,上调miRNA数为297,下调miRNA数为242;保存D5与D3的外泌体miRNA相比,上调miRNA数为252,下调miRNA数为327.对差异外泌体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差异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膜的组成,发挥与蛋白结合的分子功能,并参与转录调控的生物过程.结论:AP保存末期与初期相比外泌体差异蛋白和差异miRNA显著变化,分别参与多种的生物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超声能量的功效学等评价指标,与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进行比较,观察超声乳化斜面向下劈核技术(drill)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昆仑朝聚眼科医院住院的单眼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晶状体核Ⅳ级以上(Emery分级法).其中将接受drill劈核技术的30例(30只眼)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接受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的30例(30只眼)患者作为常规组.记录并观察两组的术中超声能量和时间,计算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合成值,观察术后6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分析成都市新都区孕妇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特点及各血液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血常规参数(MCV)<80 fl和(或)(MCH)<27 pg及血红蛋白电泳对孕妇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进行常见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于确诊为地贫孕妇,召回其丈夫直接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对高度疑似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复核结果.结果:7 049例孕妇中,初筛阳性1 740例(24.68%).地贫基因确诊阳性180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94例(52.22%),共检出6种基因型,基因型--SEA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突变情况,对检出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AutoPV
目的 观察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汁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60例产后乳汁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均衡营养干预及穴位按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催乳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泌乳素(PRL)水平、泌乳量、补授乳量及乳房充盈程度,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PRL水平、泌乳量、补授乳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L水平增高,且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目的: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表达的ITGA2B c.2659C>T(p.Q887X)无义突变的血小板无力症小鼠模型,并对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αⅡbβ3的功能做进一步研究.方法:根据ITGA2B基因信息设计并合成针对c.2659C位置的供体寡核苷酸和gRNA载体并进行体外转录.将gRNA和Cas9 mRNA与供体寡核苷酸共注射到受精卵,并送回到代孕鼠输卵管中.鼠出生后进行PCR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获得阳性F0鼠.阳性F0鼠分别与野生型鼠配繁一代,获得经PCR和测序验证的F1代杂合型点突变GT小
目的:探讨CXCR4对卡菲佐米(CFZ)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下载在线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含两种耐CFZ的MM细胞株(KMS11/CFZ及KMS34/CFZ)以及相对应的亲本株KMS11和KMS34基因表达谱数据的数据集GSE69078.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获得CFZ耐药关键基因.最终,以MMRF-CoMMpass研究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探讨CFZ耐药关键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共鉴定出4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地中海贫血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临床资料,以5岁为界,分为2-5岁组和6-12岁组,比较两组患儿植入成功率、移植相关死亡率、GVHD发生率和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差异,以及无地中海贫血生存率差异.结果:2-5岁组移植后GVHD发生率、出血性膀胱炎和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6-12岁组,两组无地中海贫血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年龄组(2-5岁)患儿移植后并发症少,生存质量高,选择2-5岁之间进行干细胞移植更利于患儿的康复
目的:对1个ACTN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血常规、血涂片、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先证者及其父亲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扩增血小板型出血障碍相关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估突变位点保守性、危害性;采用分子结构模拟图分析预测突变氨基酸对α-肌动蛋白-1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血小板数88 x 109/
目的 探究维生素B12(VB12)和叶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对E-钙黏着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相关性CAG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V B12和叶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黏膜镜下检查结果评分、病理检查评分、炎性因子及E-Cad、MMP-9水平.结果 临
目的:分析由血红蛋白(HB)、血小板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组成的造血评分系统在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172例以硼替佐米为一线方案治疗的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引入3个变量(HB≤100 g/L,PLT≤150×109/L,MCV≥96 fl),给每个变量分配一个1的分数,将患者分为4组(第1、2、3、4组分别为0、1、2和3分),分析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治疗3-4个疗程后的患者进行初次疗效评价,比较4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