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相关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优质护理相关措施; 急诊外伤; 应用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今护理学比较重视的项目,它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并落实到责任护士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护理中重视宣教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因建筑、交通、机械等所导致的外伤事故逐年增加,有研究表明,急诊外伤患者在治疗中配合以专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3]。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6士6.7)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3例,阑尾炎9例,烧伤5例,高空坠落伤5例,腹腔疾病4例,锐器刺伤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4士7.2)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5例,阑尾炎8例,烧伤6例,高空坠落伤4例,腹腔疾病4例,锐器刺伤1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受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麻醉,给予监测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具体如下:(1)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好突发状况的预防及相关准备工作,对于昏迷、病情极危患者密切观测心、脑等重要器官病发迹象,及时建立气道并保证其通畅;(2)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针对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适当注射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病情已基本稳定患者可给予高营养流质食物,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此外,对于长期昏迷状态患者可鼻饲补充营养。以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理功能均恢复;好转:生理功能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生理功能均未能恢复,甚至更严重[4-6]。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差5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评分:应用QOL自测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共8个项目,每项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330,P=0.027),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760,P=0.008),见表3。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多项研究表明,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和心理压力,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14]。急诊外伤患者起病急,治疗时间紧迫,患者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15-17]。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注重患者心理变化,鼓励其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对急诊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和68.42%(P<0.05),进一步表明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显著改善急诊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改善医护患关系起积极促进作用。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几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医护患关系亦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育红,朱丽萍,徐敏,等.可调式支具在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后的早期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77-178.
[2]徐敏,傅育红,胡银华,等.微型外支架用于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与康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83-2085.
[3]钱维明,杜丽丽,项海燕.严重骨盆外伤合并血管损伤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78-479.
[4]钱亚平.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41-342.
[5]刘克英,高祖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26-628.
[6]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45(9):609-611.
[7]俸秀兰,彭艳琴,王哲人,等.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8(2):185-186.
[8]张士芹.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相关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411.
[9]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10]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11(2):1753-1755.
[11]陈莉.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7-168.
[12]宋业.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0):669-670.
[13]刘水英.综合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5(20):134.
[14]周振英,谭朋.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相关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35.
[15]李金香,沈丹薇,陈海燕,等.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6.
[16]陶朋,陈新艳,工归真.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2,23(11):155-156.
[17]桑依毛,徐银花,邵彩静.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46-3447.
[18]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7-38.
[19]屈燕艳,梁秀丽,王杭,等.急诊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7(9):870-871.
[20]叶曙光.颅脑外伤患者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6):139-141.
(收稿日期:2016-08-08) (本文编辑:李颖)
【关键词】 优质护理相关措施; 急诊外伤; 应用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今护理学比较重视的项目,它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并落实到责任护士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护理中重视宣教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因建筑、交通、机械等所导致的外伤事故逐年增加,有研究表明,急诊外伤患者在治疗中配合以专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3]。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6士6.7)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3例,阑尾炎9例,烧伤5例,高空坠落伤5例,腹腔疾病4例,锐器刺伤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4士7.2)岁;受伤类型:意外骨折15例,阑尾炎8例,烧伤6例,高空坠落伤4例,腹腔疾病4例,锐器刺伤1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受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麻醉,给予监测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具体如下:(1)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好突发状况的预防及相关准备工作,对于昏迷、病情极危患者密切观测心、脑等重要器官病发迹象,及时建立气道并保证其通畅;(2)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针对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适当注射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病情已基本稳定患者可给予高营养流质食物,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此外,对于长期昏迷状态患者可鼻饲补充营养。以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理功能均恢复;好转:生理功能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生理功能均未能恢复,甚至更严重[4-6]。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差5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评分:应用QOL自测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共8个项目,每项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330,P=0.027),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760,P=0.008),见表3。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多项研究表明,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和心理压力,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14]。急诊外伤患者起病急,治疗时间紧迫,患者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15-17]。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注重患者心理变化,鼓励其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对急诊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为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和68.42%(P<0.05),进一步表明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显著改善急诊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改善医护患关系起积极促进作用。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几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医护患关系亦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育红,朱丽萍,徐敏,等.可调式支具在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后的早期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77-178.
[2]徐敏,傅育红,胡银华,等.微型外支架用于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与康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83-2085.
[3]钱维明,杜丽丽,项海燕.严重骨盆外伤合并血管损伤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78-479.
[4]钱亚平.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41-342.
[5]刘克英,高祖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26-628.
[6]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45(9):609-611.
[7]俸秀兰,彭艳琴,王哲人,等.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8(2):185-186.
[8]张士芹.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相关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411.
[9]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10]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11(2):1753-1755.
[11]陈莉.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67-168.
[12]宋业.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0):669-670.
[13]刘水英.综合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5(20):134.
[14]周振英,谭朋.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相关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35.
[15]李金香,沈丹薇,陈海燕,等.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6.
[16]陶朋,陈新艳,工归真.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2,23(11):155-156.
[17]桑依毛,徐银花,邵彩静.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46-3447.
[18]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7-38.
[19]屈燕艳,梁秀丽,王杭,等.急诊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7(9):870-871.
[20]叶曙光.颅脑外伤患者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6):139-141.
(收稿日期:2016-08-08) (本文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