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双跨连续梁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双跨连续梁的整体稳定性能以及完善规范中关于此类构件的设计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考虑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已有普通强度Q345钢双跨连续梁的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残余应力分布模式、跨度比、钢材强度、截面高宽比以及加载比例等因素对连续梁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回归出双跨连续梁弹性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将该公式计算结果代入《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JGJ/T 483-2020)中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求
其他文献
采用颗粒流程序重点研究了岩体结构面直剪力学行为,分析了粘结解绑法和光滑节理接触法模拟结构面剪切力学行为的可行性。颗粒的尺寸和位置随机分布会引入一定的粗糙度,进而造成粘结解绑法结构面剪切过程中产生非实际的应力集中现象;结构面两侧颗粒在剪切过程中容易穿越结构面而引起颗粒间接触模型的不合理设置,使得光滑节理接触法结构面产生非实际应力集中现象,采用结构面相交接触判别法和结构面两侧颗粒组接触判别法解决光滑节理接触法存在的弊端。通过摩擦角为57°的岩体平直结构面在法向应力为3 MPa、5 MPa和7 MPa的直剪模拟
以长航时氢能源混合动力固定翼无人机气动布局选型为研究需求,针对某设计方案开展了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以期为气动布局设计的评估和改型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研究中分析了11个迎角(范围-6°~14°)状态下的气动力数据,比较了两种湍流模型下的计算结果,得到了该气动布局的升阻力特性曲线,并对SST k-ω模型下的速度场、流线、压力云图、压力曲线分布等流动细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无人机的气动性能较高,当迎角α=4°时能实现最大升阻比为14.5,失速迎角为8°,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同时,流场中涉及的速度、压力、流动
针对目前滑坡提取所需数据多样、算法复杂、特征冗余且对于单体滑坡的纹理特征研究还不够充分等问题,根据Gabor滤波进行滑坡纹理特征分析,并融合光谱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滑坡提取。首先对滑坡影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Gabor变换,其次对同一方向不同尺度Gabor特征进行融合得到多方向特征,最后对多方向Gabor纹理特征进行最大值过滤,构成多尺度多方向Gabor纹理特征。结果表明,对比局部二值模式、局部空间
选用胜利褐煤为研究对象,在140℃和160℃、空气气氛下氧化不同时间,制得一系列氧化煤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氮吸附法对煤样的官能团以及孔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测试,采用篮热法对氧化煤样的临界自燃温度进行了测定,对自燃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探讨了褐煤物化结构对临界自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中活性基团在氧化自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烷基侧链基团与含氧官能团含量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大。煤样孔结构也是影响自燃倾向性的因素,比表面积、孔体积越大,其暴露出的活性位点越多,越容易发生自燃。
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进行知识追踪的方法,改进了互动记录的嵌入表示,设计了适用于该方法的门结构,并且优化了自注意力运算子层的输入处理以提高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的预测性能。在知识追踪的4个常用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在样本量大的数据集上有更好表现。
利用Matlab内置函数imread和qtdecomp实现图像的读取并对图像进行四叉树分解,以图像表示结构的几何信息和材料信息对结构进行四叉树网格划分,不同材料的分区用图像的颜色(像素)表征,在结构的边界附近引进单元切割技术,将正方形单元切割成任意多边形以适应结构实际几何边界,并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相结合进行结构动力计算.基于该方法对双材料板进行动力分析,并与ABAQUS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
为研究颗粒直径与形状对砂土渗透性的影响,以玻璃珠和石英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磁共振仪和变水头渗透仪分别开展试样孔隙特征试验和渗透系数测试.石英砂粒径采用平均粒径和孔隙等效半径表征,利用横向弛豫时间T2建立孔隙等效半径与渗透系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地探究横向弛豫时间T2与渗透系数的函数关系,并与规则玻璃珠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颗粒形状下,平均粒径与横向弛豫时间T2峰值点时间呈正相关,即平均粒径越大,颗粒形成的孔隙等效半径越大;反之,平均粒径越小,颗粒形成的孔隙等效半径越小,横向弛豫时间T2
促炎因子IL-8在圆锥角膜患者泪液中表达较高,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胶原合成和降解异常是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之一。通过探讨IL-8对正常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构建siRNA干扰体系,通过siRNA技术沉默角膜成纤维细胞中IL-8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沉默IL-8后,促炎因子以及胶原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总胶原的含量;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IL-8后相关信
为了改善石灰土脆性强、水稳性差、抗拉强度低等力学性能,利用聚丙烯纤维对石灰土进行改性,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聚丙烯纤维对石灰土的微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提高石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劈裂抗拉强度(STS),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最佳纤维掺量为1%,在浸水养护条件下最佳纤维掺量为0.5%.STS与UCS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聚丙烯纤维对STS的贡献大于UCS.聚丙烯纤维可以改善石灰土的脆性,增强其延性,当掺量为0.5%时能提高石灰土的水稳性.从SEM图像可以看出,聚丙烯
基于微凸体的弹性、第一弹塑性、第二弹塑性、塑性变形状态,考虑摩擦因素的影响,得出单个微凸体在各变形阶段加/卸载过程中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分形理论模型。引入参数:结合面在各个变形阶段分布密度函数修正系数Ce、Cep1、Cep2,接触载荷修正系数De、Dep1、Dep2,进而推导出考虑摩擦因素情况下,结合面在各变形阶段加/卸载过程实际接触面积、接触载荷分形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结合面加/卸载过程实际接触面积、接触载荷与摩擦力修正因子kμ、屈服极限σs、等效弹性模量E′、轮廓参数G、分形维数D、粗糙表面频率参数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