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束亮光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和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一只飞虫飞进了他的耳朵,他想用耳勺把小飞虫掏出来,却被朋友劝阻。朋友说这样只能使小飞虫横冲直撞,甚至会钻透耳膜,原来朋友的爱人是医生,曾向他讲过医生常用的方法。在一旁玩耍的朋友女儿也煞有其事地说小飞虫迷路了,不是故意的。她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小的手电筒向他的耳朵里照去。果然,小飞虫从他的耳朵里飞了出来。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也经常会遇到犯“错”的孩子,其实他们大多是“迷路的小飞虫”,我也试着举起手中的“电筒”,给他们一束亮光,让他们向着光明飞去。
  一天离园前,宁宁走到我身边急急地告诉我:“王老师,我的水彩笔不见了。”“怎么会呢,刚才我们还画画的呢,你在别的小组上再找一找。”我提醒她说。不一会儿,宁宁又过来了:“王老师,我找不到。”看着一脸丧气的宁宁,我好纳闷:因为宁宁的笔是刚买的,早上她奶奶还麻烦我为孩子的笔做记号呢,不可能不翼而飞呀?
  “王老师,笔是毅毅拿走的。”坐在毅毅身边的甜甜检举揭发。
  甜甜的话音刚落,孩子的目光都“刷”地一下投向毅毅,而毅毅呢,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望着做了亏心事却满不在乎的毅毅,我很愤怒,真想好好地训他一顿,但我立马想到此孩子也很可怜的,他父母离异后从不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他的生活来源都是靠奶奶卖蔬菜得来的,手头拮据的奶奶给孩子买学习用品也精打细算的,奶奶每天领孩子离园后就骑着三轮车带着孩子到街上去卖菜。于是,我强压怒火,对全班小朋友说:“不可能的,等会儿老师帮宁宁再找一找。”
  也许是迫于我的威慑,小朋友都安静了下来,虽然大家心里有好多疑问,但没有人提出来。
  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领走了,宁宁的奶奶在领孩子时,我进行了关照,也希望她不要声张,老师会帮助解决的。凑巧,今天毅毅的奶奶来得比较晚,我与她谈了孩子的事(因为事实已经证明那支笔确实是毅毅拿的),并希望她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我对毅毅说:“你是不是很需要一支笔?”倔强的孩子低头不语。“告诉老师,那支笔是不是你拿去用了?”我又问道。“嗯。”他承认了。“那你拿别人的笔好不好?”我追问道。“不好,可……”孩子欲言又止。望着孩子充满稚气的脸,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老师这里有一支笔,老师先借给你用,如果你表现好,老师就送给你,以后有困难就跟老师说,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耐心地教育着孩子。此时,虽然毅毅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的悔意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二天,我把毅毅拿的笔还给了宁宁,并大声地在班上宣布:宁宁的笔被老师找到了,在图书架的下面。“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恍然大悟之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十分关注毅毅,也经常与他交流,我发现他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物品,对我赠予的那支笔也格外珍惜。看着他的变化,我好欣慰。
  是啊,尊重他的人格,保护他的自尊,既无闪电雷鸣般的恐吓,又无疾风暴雨般的抽打,给他一束亮光,让他在大家善意的期待中,借着这一束亮光,向着光明飞去,那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王小英,吴江市平望中心幼儿园,215200)
其他文献
“不会英语等于不会说话”英语已经逐渐显示了其在文化、经济等领域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现在,吴江市每所小学都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课程,为的是使现代小学生掌握好这门重要的工具语言,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的进步。所以让学生熟练口语,让英语成为和自己的母语同样应用自如的生活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是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在训练学生“说”英语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  一、创造
下课铃声刚响,下一节课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信息教室。因为是下课时间,我没有过多地干涉他们去干什么,学生们可以自由操作,而我只是围绕教室例行检查,看看有没有不能正常工作的学生机需要调整。在检查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看了看学生的操作界面,当我一圈走下来的时候,不禁有些震撼,因为五十几个人中有三十多个在开心网上偷菜,我听说过有孩子玩,但没想到一个班有这么高的比例。  “叮铃铃”,上课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学生常写错别字是让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烦恼的问题,很想摆脱却又苦无妙法,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和错别字做艰苦的斗争,唯恐漏掉一个,纠错后要责其改正,再次批改,如此这般下去,身心憔悴。但有时错别字造成的笑话倒也给人“苦中作乐”之感。一次批改采蜜本,有学生摘录一段名言,后面署上作者姓名“雪菜”。一时疑惑,雪菜是何方神圣,说出这么经典的似曾相识的话语?再一想,不就是“雪莱”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