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俏皮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后一次见到李敖是在2014年元旦刚过,陪上海朵云轩的几位朋友登门拜访。热聊间,他要送一本书给我,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了两本,然后拿出笔来就要在上面留字。他翻到《你笨蛋,你笨蛋》那本书的扉页,刚写上我和妻子的名字,忽然有点犹豫地停顿了一下,眼光中闪出一丝狡黠。我会意地笑说:“没问题,我们就自認笨蛋好了。”他却接着写了一行“笨蛋指他”,落款“李敖”。
其他文献
汪中一教授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大学的英语教授。在教授英语这片土地上呕心沥血、默默地耕耘了几十年,为社会培养了无数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二十世纪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高等教育的园田,英国文化协会在清华大学开创了全日制培训中国高教英语教师的先河。本来在英语教学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汪教授毅然参加考试,被录取跨入了《再当小学生》的进修门槛。作为第一批来自北京高校的英语老师又重新
期刊
在辽宁抚顺市新抚区,88岁的尹秀梅远近闻名。她所在的大家庭三世同堂,人才辈出。儿子辈3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而孙子辈更为了得,出了3个博士、4个硕士。相较于高学历的晚辈们,只读过4年书的尹秀梅并不落伍,且是大家庭的灵魂人物。她身上不断拼搏、敏而好学、勤俭善良的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庭的每个人,慢慢形成为“家风”,整个大家庭和谐友爱,幸福祥和。抚顺市新抚区的尹秀梅家布置得简单温馨,特别抢眼的是置物架
期刊
韦伯斯特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加入了康乃狄克州地方军,学业荒废了不少。后来,他想找一份工作,可投出去的简历都如泥牛大海,杳无音信。  韦伯斯特跟朋友约翰抱怨说:“难道是我对工作的要求太高了?”于是,他又重新写了一份简历,并大幅降低了自己对薪金和工作内容、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找到工作。  “依你现在的能力,你觉得你能胜任什么工作?”约翰问。韦
期刊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小村子里。他自幼聪慧,5岁就上小学了,10岁上高中,15箩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他是人们口中的“神童”、“天才”,他的求学生涯仿佛开挂了一般顺利,但他的感情之路,走得却并不顺。  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时,年仅19岁,他也是在这时认识他的初恋女友。他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写诗,后来也一直坚持,他的初恋十分欣赏他写的诗
期刊
已故文物鑒定大师史树青先生曾对笔者讲过:“见人见物”这四个字是他一生精要。见人须见物,物为心源之外化;同理,见物亦如见人。故而才有睹物思人、见字如面的说法。当然这并非仅指情感层面,体察人生百态,窥探宇宙万妙,亦如是焉。采访文乾刚大师,使我常有此感。  见文乾刚之前,事实上我早已见其物——他的作品。那日当面道来,竟一一对应。首都大酒店大堂中的剔犀大柱,每每带给我震撼,文乾刚说设计制作这剔犀大柱时他还
期刊
这是我第三次见到的孙毓敏老师,而且是面对面拜访她。  第一次是1986年元旦,孙毓敏老师所在的北京京剧院三团在天桥附近的万胜剧场演出,我从北京晚报上看到演出公告后便慕名观看了当晚孙老师主演的《红楼二尤》。孙老师在这出戏里前演性格泼辣恨爱交加的花旦尤三姐,后演性格懦弱受骗上当的青衣尤二姐。这是两个悲剧人物,尤三姐因爱被柳湘连误解而自刎,尤二姐被王熙鳳骗入大观园受尽欺凌被迫害致死。孙毓敏老师用她那精湛
期刊
很多年以前,余华和一个厨师聊天。厨师问余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  余华说:“要想成为一个好作家,先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厨师又问:“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读者?”  余华说:“第一,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读平庸的作品。长期阅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都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变得很平庸,寫作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平庸里。
期刊
他PK掉了98个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天才选手,美国麻省理工向其伸出了橄榄枝,施一公教授也想让他到自己的西湖大学读博士。  2018年4月7日,《最强大脑》第五季最后一期“中日之战”开播,14岁少年杨英豪对战日本脑王伊泽拓司。赛前,对方曾有“舍我其谁”的扬言,结果却被杨英豪以4:0的骄绩“吊打”。参赛数月来,因在《最强大脑》擂台上PK掉了98个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天才选手,初中生杨英豪大火!美国
期刊
冰心老人,这时已是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她知悉此事后,十分关心和同情五个孤儿的遭遇,想写篇报告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周明与文坛世纪老人冰心交往40余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被冰心老人亲昵地称为“小朋友”。他曾深情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初,陪同冰心采访周氏五孤儿,写作报告文学《咱们的五个孩子》,后来一生关爱五个孤儿的往事。  陪同采访周氏五孤儿  那是1961年6月和1962年12月,北京崇文
期刊
作家阿城曾在一次访谈中,教给了读者一个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伟大的方法,他说:判断一部小说是否伟大,关键要看它是否像几个聪明的脑壳在打架?若像,则写得再俏皮,也只能进入畅销书排行傍,而不能列入影响数代人的经典之列。换句话讲,如果一部作品中让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总是蜂拥而至,就像鸡尾酒里的冰块总在咯啦咯啦的碰撞,谁都想吸引人,谁都想争风头,这绝不是一流的作品。一流的写作,应该是聪明没有这么外露,往往都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