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对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培养数字时代的优质人才。学分制管理模式以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成为高校普遍采取的教学管理模式,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现代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学分制教学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对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学分制教学管理 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中专章谈及教育信息化,特别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相信教学信息化将在高校的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从1978年实施学分制改革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学分制因其在教学管理中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出现,形成了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三个自主”,即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自主选择学习进程,从而使学生的修业年限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在自己的学业选择上的灵活度增强,也更加人性化。但在目前我国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推进过程中,囿于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不足,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近年来,高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影响、问题及改进建议等简要分析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是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
  一是教学资源限制下,教育信息化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对教学资源是一个极大考验,而学分制恰恰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三自主”的需求。但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开出课程门数的限制,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不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老师;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上课时间上不能同时兼顾,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些都失去了学分制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将现实的实体教育资源拓展到虚拟空间层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上课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教室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这种补充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并随时都可以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
  二是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
  高校近年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多媒体设备等信息终端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视频、动画等技术融入教学课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弊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各个实验需要采取选课预约制,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约定实验时间后,学生必须进行提前的预习,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使整个实验过程提前以三维景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利用电脑提前预习的时候,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模拟实验。因此在正式实验的时候,减少教师口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更加便捷顺畅。通过利用信息互联网媒介,学生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上完成与老师的互动、答疑、测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克服学分制教学管理带来的学生管理的难度,及时研究应对“同寝不同班,同班不同寝”,重要事项难以整班集中安排等管理难题;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通知学生考试、调课等。通过校园数字化建设,信息网络校园全覆盖,确保校内师生信息沟通及时顺畅。
  二、推进信息化后学分制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通过网络教学,学生的成绩评定客观性、全面性不够。
  按照传统的成绩评定标准,学生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考勤记录,上课的态度,以及对当堂课课程知识的接受情况。而网络教学在学生选课后,包括上课、提问、答疑、测试及成绩评定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利用网络完成。学生在网上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证。而提问和测试的教学环节,老师不能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参与性。因此很容易造成老师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缺失,从而很难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考量。
  二是学分认证的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教育部以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共享课为抓手,积极推动各个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世界范围内名师的授课及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共享。而学生在读书期间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有选择性地利用优质资源学习。但各个高校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学分,但不一定能得到学校认定,而其又不不得不在学校的安排下重复学习,就造成了学分浪费的情况。
  三、更好发挥信息化作用,助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课程。
  高校的课程常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几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选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这类课程各个学校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一般不建议通过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往往这部分课程的开出门数较多,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课,由于课程门数较多,如果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可减少教师、教室资源限制,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开出率,提高了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了满足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该类课程开课的门类、班数都较多,优先建议采取网络模式进行教学,并可以整学期滚动开设,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务系统基本是封闭性的,只在教务系统内部实现了培养计划、执行计划、教学任务、课表、选课、成绩登陆的教学循环过程。随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必须打破这种技术的限制,实现教务系统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效融合。选课数据要上传到网络课堂中去,学生在网络课堂完成上课、提问、辅导、答疑、成绩、在线测试、成绩录入登教学环节后,再将最终成绩完整准确地回归教务系统。
  三是建立高校联盟,制定相关制度,实现校际间的学分互认。
  在高校信息化的带动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互联网的应用,应该给更多的高校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加强校校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高校应该探索相应的对接机制,对同类院校的强势学科学分给予互认。这类高校可以从省内拓展到全国,形成高校联盟课程互认手册,也便于更好地培育壮大各个学校的特色学科。
  四是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度与自学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诚信教育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健全奖惩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建立诚信档案,避免出现学生纯粹为了学分而学习,甚至发生挂机混学时而本人不在场等现象。而这些问题一经发现,坚决取消其网络课程学习资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学以致用”,对任何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的确是教学工作思想之一。但是在强调“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要让学生知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只有“学”与“思”相结合,学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学以致用 思考 探究  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有一个实验“观察鱼尾鳍内血管流动的情况”
会议
摘 要: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的交往。在校期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剖析转型社会大学生之间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表现形式、特点、产生成因和转型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消除转型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提升幸福感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心理障碍 提升幸福感  转型社会是一种具有战
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多层次、多结构、多门类的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消费者将目光投在了非学历教育培训上。非学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各国教育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正
该文通过对计算机高密度组装电路的建模与分析,讨论了电子组装对高性能计算机的影响,并给出了保证高速可靠的、可预测系统特性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