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生活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山东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做朋友。虽然从四岁起,便跟着母亲认字片,对于文字,我却不发生兴趣。还记得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过我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刮风下雨,我出不去的时候,便缠着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说故事。把“老虎姨”“蛇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等,都听完之后,我又不肯安分了。那时我已认得二三百个字,我的大弟弟已经出世,我的老师,已不是母亲,而是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了。舅舅知道我爱听故事,便应许在我每天功课做完,晚餐之后,给我讲故事。头一部书讲的,便是《三国志》。三国的故事比“牛郎织女”痛快得多。我听得晚上舍不得睡觉。每夜总是奶娘哄着,脱鞋解衣,哭着上床。而白日的功课,却做得加倍勤奋。舅舅是有职务的人,公务一忙,讲书便常常中止。有时竟然间断了五六天。我便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边徘徊。然而舅舅并不接受我的暗示!至终我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看,那时我才七岁。
  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着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那时,父亲的朋友,都知道我会看《三国志》。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情。每次父亲带我到兵船上去,他们总是把我抱坐在圆桌子当中,叫我讲《三国志》。讲书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唯一消遣品的小说。我所得的大半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说部,如《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之类。从船上回来,我欢喜地前面跳跃着;后面白衣的水兵,抱着一大包小说,笑着,跟着我走。
  这时我自己偷偷地也写小说。第一部是白话的《落草山英雄传》,是介乎《三国志》《水浒传》中间的一种东西。写到第三回,便停止了。因为“金鼓齐鸣,刀枪并举”,重复到几十次,便写得没劲了。我又换了《聊斋志异》的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某显者,多行不道”,重复地写了十几次,又觉得没劲,也不写了。
  此后便又尽量地看书。从《孝女耐儿传》等书后面的“说部丛书”目录里,挑出价洋一角两角的小说,每早送信的马夫下山的时候,便托他到芝罘市唯一的新书店明善书局去买。——那时我正学造句,做短文。做得好时,先生便批上“赏小洋一角”,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己喜笑,自己流泪。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忧虑;竭力地劝我出去玩,我也不听。有一次母亲急了,将我手里的《聊斋志异》卷一,夺了过去,撕成两段。我趑趄地走过去,拾起地上半段的《聊斋》来又看,逗得母亲反笑了。
  舅舅是老同盟会会员。常常有朋友从南边或日本,在肉松或茶叶罐里,寄了禁书来,如《天讨》之类。我也学着他们,在夜里无人时偷看。渐渐地对于国事,也关心了,那时我们看的报,是上海《神州日报》《民呼报》。于是旧小说、新小说和报纸,同时并进。到了十一岁,我已看完了全部“说部丛书”,以及《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其中我最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最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
  十岁的时候,我的表舅父王夆逢先生,从南方来。舅舅把老师的职分让给了他。第一次他拉着我的手,谈了几句话,便对父亲夸我“吐属风流”。——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人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这些都能助我的谈锋。——但是上了几天课,多谈几次以后,表舅发现了我的“三教九流”式的学问,便委婉的劝诫我,说读书當精而不滥。于是我的读本,除了《国文教科书》以外,又添了《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种种新旧的散文,旧的如《班昭女诫》,新的如《饮冰室自由书》。直至那时,我才开始和经诗接触。
  夆逢表舅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好先生!因着他的善诱,我发疯似的爱了诗。同时对于小说的热情,稍微的淡了下去。我学对对子,看诗韵。父亲和朋友们,开诗社的时候,也许我旁听。我要求表舅教给我做诗,他总是不肯,只许我做论文。直到我在课外,自己做了一二首七绝,呈给他看,他才略替我改削改削。这时我对于课内书的兴味,最为浓厚。又因小说差不多的已都看过,便把小说无形中丢开了。
  (灿烂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忆读书》)
其他文献
1984年,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启动了一个免费在线数据库项目——蛋白质信息资源数据库(PIR),其中包含超过28.3万种蛋白质序列。如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可以将其获得的未知蛋白质与该数据库中的已知蛋白质进行比对,考察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借助这些数据,科学家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出某种蛋白质的进化史,及其与各种生命形式的关系。  这个规模庞大的在线数据库的建立,要归功于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戴霍
期刊
智慧的多少不在于知識的广博。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智慧的多少不在于知道尽可能多的东西,而在于知道,哪些知识是最需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的,哪些是几乎不需要的。在人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是,知道如何生活得好,即生活中恶尽可能地少,善尽可能地多。当今时代人们学习一切无用的技能,却不学这一个最需要的技能。  假如所有的知识都是真正的知识,那么所有的知识便都是有益的了。但事实上错误的判断往往被奉为真
期刊
我们应当虚心地接受一个事实:蚂蚁这种小小的节肢动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比我们聪明得多。  蚂蚁的大脑真的很大。有的蚂蚁,比如被称作“流浪蚁”的短蚁属,大脑占其体重的15%。按占比计算,它们是世界上大脑最大的蚂蚁。人们经常用大脑在体重中的占比粗略地表示智力水平,尽管这个方法不是非常完美。  我们也可以说蚂蚁的大脑非常小。短蚁的大脑重量是0.005毫克——约为一粒盐的1/10。但是,发表于2011
期刊
一  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从幼儿时期便有的印象,如今的人若想拥有古人这份纯真浪漫的体验,恐怕只有在乡下才能实现。因为月亮固然大而常见,不像星星那样光芒细弱,容易被大气层中的灰尘和光污染遮蔽,城市的夜晚却到底有太多光亮的东西了,中天一弯清冷的半月,带给一个小孩的感受,有时恐不超过路边一盏路灯,或是对面楼房里明明灭灭的灯火。而乡下则不同,在夜晚广袤无垠的黑暗中
期刊
去年春天,午饭前,我准备下山进城。站在半坡上,大地美丽的景色人们可以一览无余。  潮湿的泥土播散着春的气息。我刚刚由一片冷杉林钻出,静静地停在一丛灌木旁。一只鸟儿在灌木带刺的枝丫上栖息,它张开小嘴,似一柄剪裁衣物的剪刀。看来,这娇嫩的小东西在枝头上正努力练习歌唱。四周是这样美丽,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处处可感受到、听到一种轻柔歡畅的憧憬,一种喜悦和一种无拘无束的欢欣。在鸟儿张开的小嘴里,我看见了
期刊
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在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壮大的。在成功传递航天“接力棒”并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众多功臣中,冯·布劳恩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位。  布劳恩在火箭方面创造的成果使人类开启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战争史上的弹道导弹时代,这一成就使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也从侧面证明了科技既能创造文明也能毁灭人类;另一个是人类登月时代,如果没有这位现代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人类登月从梦想变为现
期刊
47岁以前的狄仁杰 (公元630年—700年),无论是在大唐帝国,还是在后世,其实并不出名。  这一年是唐高宗仪凤元年 (公元676年),虚岁47岁,来自大唐并州 (今山西太原)的狄仁杰,正式担任六品官职的大理丞。这位主管刑狱的中年人,上任第一年即判决了大唐国内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而涉案人员竟然全部称允公道,没有一人喊冤申诉。  这是大唐 (公元618年—907年)历史上,司法界的
期刊
99吨金子上的25只毛丝鼠  因为长着一身值钱的毛皮,短尾毛丝鼠(Chinchillachinchilla)在十九和二十世纪被人猎杀到几近灭绝。现在,这种生活在南美高海拔地区的啮齿目动物已经沦为濒危物种。  它们的近亲、毛丝鼠属的另一个物种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lanigera)是宠物“龙猫”的野外祖先,现在也已濒危。  在智利,就有那么一群短尾毛丝鼠生活在350万盎司(约99吨)黄金之
期刊
“尽管数十年来,我们不懈地搜寻着地球上一些最熟悉和偏远的地方,但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估计,仍然有超过90%的自然物种是未知的。”美国加州科学院院长香农·贝内特近日表示。这一说法超越许多人的刻板印象,毕竟现实中的各种动植物已经令人目不暇接。  尽管我们不断听到有物种灭绝的消息传来,但新物种的探索成果也是惊人的。2019年,加州科学院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发现71个新物种,包括花卉、鱼类、珊瑚、蜘蛛、海参、蚂
期刊
①  在伦敦,想要确定位置极其简单——使用Postcode(邮政编码)。只要你留下一连串字母和数字,再加上建筑物的名称或数字,邮递员就能送信、送包裹上门。  现在有了手机地图APP,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的邮编,地图就可以算出最节省时间的路线、最经济的路线、换乘最少的路线以及每条路线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  在英国,处处都需要使用邮编,如果你的邮编有所改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你的银行和其他关联机构。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