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黑白摄影照片,他出自美国摄影家杜肯之手。在凌乱的画室,一个老人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坐在画架面前,时尔神情专注地画画,时尔对着自己的绘画作品陷入沉思,空间、体积、线条的运用令他无比着迷。为了抓住喷涌的灵感,他无暇顾及对年老的恐惧,也没有心思讲究衣着打扮,甚至视堆积如山的荣誉如过眼云烟,他只专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就是他生命的语言。这位老人就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童年的印迹
他的瞳孔充满鸽子般的柔情和公牛般的狂野。童年的时候,毕加索的家正对着梅塞德广场,广场上种满了梧桐树,成百上千的白鸽在树上安家,这些鸽子每天陪伴着毕加索,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鸽子,使毕加索对世界形成了最感性的认识:安祥、宁静而纯洁。对和平的热爱,对爱情的炽热追求,鸽子的形象埋藏在他的内心,并成为美好情感的一种象征,为毕加索带来心灵的安慰。
童年时代,毕加索对西班牙斗牛比赛异常痴迷,竞技场生死搏斗的悲壮,公牛的怒吼,赋予毕加索永不服输、挑战自我的精神。柔情与狂热揉和在一起的时候,两种矛盾的性格强烈撞击毕加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就是绘画。
一个偶然的机会,毕加索来到特罗卡蒂历史博物馆,那里摆放着非洲黑人制作的面具、印第安人制作的木桶、木雕,那种刻意打破人体比例的风格,显得笨拙、原始,又带有极强的冲击力,他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了,毕加索借助这种灵感,创作了名画《阿维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画风。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把眼睛投向周围的世界,甚至找来青铜、泥土、布料、绳子、报纸等真实材料与立体的图形结合,构成拼贴画,真实与虚幻在眼前晃动,真假难辨,充满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这仍然不能让他满足。进入晚年,毕加索仍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探求,研究制陶艺术、雕刻艺术,对形式和颜色进行创新……毕加索面对未知的世界,勇于开拓,依然永不放弃。
真实的内心
毕加索的名字意味着发现与创造。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去迎合标准的美,而是用自己的智力和本能排除准则的想象。在毕加索的画中,处处充满了对规则的破坏。在毕加索看来,绘画就是破坏的累积。童年,毕加索经常做着古怪的梦,一个个变形的人和动物在梦境里飘来飘去,长大后,这些变形的梦境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促使他打破古典绘画和谐平衡的构图结构,颠覆千百年来绘画复制现实的功能,他对画笔下的物体大胆变形,完全抹去具象的痕迹。我们要拨开抽象的符号,才能打开毕加索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渴望、痛苦和爱憎,那是让人肉眼所看不到,但内心中却能感到和看到的东西;一种能够意会却不能言传的东西,但毕加索却能够让它微妙地浮于画面上。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我们通过绘画作品看到一种意识的流动。意识带着强烈的个人气息,留在艺术作品的内部,成为它的组成部分,意识是无法复制的。毕加索借助心理学的意念打开了一个多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的心灵空间!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相信事实,因为事实也是谎言,或许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
纵横的时空
在蓝色忧郁时期,毕加索将无所依靠的流浪人的体形尽量拉长,贫穷把所有的营养榨干,剩下一个个干瘦的躯壳,当我们还沉浸在油画《吉它老手》的忧愁和痛苦的时候,他又突然带我们来到古典时期,受古罗马壁画与古希腊雕刻的影响,毕加索的绘画构图富于体积感,人物极度肥胖,犹如雕塑般的沉稳。当我们被《沉睡的农人》画中那种安静、凝重的气氛深深打动的时候,我们又惊讶地看到毕加索的绘画作品风格已变成宝石的切割碎片,多空间的光影效果犹如涟艳的波光。当璀灿夺目的光芒还在映射我们的时候,我们又看到毕加索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半人半兽、半人半羊神形充满原始的召唤……毕加索说:“就我而言,艺术之中无所谓过去或是未来,希腊人、埃及人,以及前代的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过去的艺术,也许它在今日远比往昔更有生命。”他在思索什么?非洲土著的原始雕刻艺术、希腊罗马的神话、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一能逃脱他的眼睛,不同艺术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可跨越的界限。毕加索对绘画的探索精神,对我们的启发又何止是在艺术方面呢!他不单是充满活力的火山,而且是一座蕴藏无限能量的金矿!
正义的呐喊
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空军为试验新式炸弹的杀伤力,共出动了43架战斗机,对毕加索的故乡格尔尼卡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轰炸,1654人惨遭杀害。面对惨绝人寰的毁灭,毕加索难以抑制愤怒的心情,在情人朵拉的协助下,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画中,没有对惨剧的真实描绘,而是用立体主义手法不受拘束的,把抽象的符号拼凑在一起,在空间上造成互相挤压的效果。左边一头公牛神情冷漠,他的尾巴像一团愤怒的火焰在燃烧;一个妇女抱着死去的婴儿在声嘶力竭的叫喊;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向着天空发出痛苦的嘶鸣,马的身下倒着一位被撕裂成碎片的男子,他的手里还握着一把利剑,利剑的旁边盛开着一朵倔强地向上生长的鲜花。画的正上方有一个眼睛形状的太阳装了一盏电灯,人间惨剧令太阳也失去热量与光芒,必须借助电灯才能发出惨白的光,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一个从着火的房子往外逃的女子,她什长手臂,手里拿着一盏明灯,预示着光明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最右边,房子上方有一个正方形的天窗透着刺眼的光线,一个女子举起双手痛苦地呐喊,在黑夜中,天窗就象光明的使者含着正义的微笑,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在痛苦和挣扎中必将孕育希望之光。毕加索在这幅画里用黑色、白色和灰色构成悲壮的色调,表达了对暴力的强烈控诉。 1937年,《格尔尼卡》首次在巴黎展出,引起巨大的轰动,达到了新闻和言论所无法达到的震撼效果。今天重新再看《格尔尼卡》,我们仿佛看到毕加索童年时代梅塞德广场上成百上千的白鸽在画里飞翔……
独创的精神
米勒的风景画,展示了安宁的田园生活、虔诚的宗教情怀,代表着18世纪前期和谐、纯朴的时代之风;19世纪,由塞尚兴起的印象派画风,已经由关注景物的变化过渡到将自然界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几何线条造成简化的轮廓,极大地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到了20世纪,社会动荡,战争的影响,宗教的冲突、灾难的威胁,导致哲学思潮兴起,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兴起,艺术家纷纷关注探索人类未经开发的原始心理。而毕加索的作品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原始性冲动、梦幻、意识流等都潜伏在毕加索的画里,他把人们带进没有道德约束的潜意识境界,不断挖掘现实中没有,但又确实在内心存在的所有最微妙的体验。毕加索用非理性、非逻辑的画风,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感受,抒发悲悯、恐惧、焦虑的情绪。
1971年10月,为了庆祝毕加索的90岁生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举办了毕加索作品展览,法国总统蓬皮杜亲自为展览会剪彩,并发表了演说:“毕加索是一座火山,不管他是在画—张妇女的脸,还是在画一个丑角,他始终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毕加索永远就像初升的太阳那么朝气蓬勃,他的大脑是永不枯竭的喷泉。”毕加索曾说:“我没有画什么,我只是在透视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毕加索看到亲朋好友一个个离开人世,不自觉陷入失落之中,但他并不畏惧死亡,他甚至觉得死亡是一种美,他担心的是久病不能工作,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同的房子在毕加索眼中都是工作室,他在不同的房子做着同一件事:就是画画,几十年如一日,永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从青丝到白发,在毕加索看来,一天也不能休息,因为休息就意味着结束。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他才停止工作,并为自己的人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今天,他的作品还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博物馆,没有言语,没有声音,但却在呼吸。他的影子无所不在,在城市的雕塑里,在抽象绘画艺术展览里……他永远不会孤独……今天,毕加索的名画拍卖价格之高,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的画固然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极具独创性的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幅画背后都隐藏着这样的启示:对这个世界,一切都应该去大胆创造而不是重复。突破规律的美,挑战约定俗成的规范,清除媚俗能够做到,这样的艺术作品尽管不完美,甚至是幼稚的,只要它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就有存在的价值!
童年的印迹
他的瞳孔充满鸽子般的柔情和公牛般的狂野。童年的时候,毕加索的家正对着梅塞德广场,广场上种满了梧桐树,成百上千的白鸽在树上安家,这些鸽子每天陪伴着毕加索,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鸽子,使毕加索对世界形成了最感性的认识:安祥、宁静而纯洁。对和平的热爱,对爱情的炽热追求,鸽子的形象埋藏在他的内心,并成为美好情感的一种象征,为毕加索带来心灵的安慰。
童年时代,毕加索对西班牙斗牛比赛异常痴迷,竞技场生死搏斗的悲壮,公牛的怒吼,赋予毕加索永不服输、挑战自我的精神。柔情与狂热揉和在一起的时候,两种矛盾的性格强烈撞击毕加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就是绘画。
一个偶然的机会,毕加索来到特罗卡蒂历史博物馆,那里摆放着非洲黑人制作的面具、印第安人制作的木桶、木雕,那种刻意打破人体比例的风格,显得笨拙、原始,又带有极强的冲击力,他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了,毕加索借助这种灵感,创作了名画《阿维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画风。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把眼睛投向周围的世界,甚至找来青铜、泥土、布料、绳子、报纸等真实材料与立体的图形结合,构成拼贴画,真实与虚幻在眼前晃动,真假难辨,充满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这仍然不能让他满足。进入晚年,毕加索仍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探求,研究制陶艺术、雕刻艺术,对形式和颜色进行创新……毕加索面对未知的世界,勇于开拓,依然永不放弃。
真实的内心
毕加索的名字意味着发现与创造。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去迎合标准的美,而是用自己的智力和本能排除准则的想象。在毕加索的画中,处处充满了对规则的破坏。在毕加索看来,绘画就是破坏的累积。童年,毕加索经常做着古怪的梦,一个个变形的人和动物在梦境里飘来飘去,长大后,这些变形的梦境潜藏在他的意识中,促使他打破古典绘画和谐平衡的构图结构,颠覆千百年来绘画复制现实的功能,他对画笔下的物体大胆变形,完全抹去具象的痕迹。我们要拨开抽象的符号,才能打开毕加索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渴望、痛苦和爱憎,那是让人肉眼所看不到,但内心中却能感到和看到的东西;一种能够意会却不能言传的东西,但毕加索却能够让它微妙地浮于画面上。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我们通过绘画作品看到一种意识的流动。意识带着强烈的个人气息,留在艺术作品的内部,成为它的组成部分,意识是无法复制的。毕加索借助心理学的意念打开了一个多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的心灵空间!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相信事实,因为事实也是谎言,或许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
纵横的时空
在蓝色忧郁时期,毕加索将无所依靠的流浪人的体形尽量拉长,贫穷把所有的营养榨干,剩下一个个干瘦的躯壳,当我们还沉浸在油画《吉它老手》的忧愁和痛苦的时候,他又突然带我们来到古典时期,受古罗马壁画与古希腊雕刻的影响,毕加索的绘画构图富于体积感,人物极度肥胖,犹如雕塑般的沉稳。当我们被《沉睡的农人》画中那种安静、凝重的气氛深深打动的时候,我们又惊讶地看到毕加索的绘画作品风格已变成宝石的切割碎片,多空间的光影效果犹如涟艳的波光。当璀灿夺目的光芒还在映射我们的时候,我们又看到毕加索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半人半兽、半人半羊神形充满原始的召唤……毕加索说:“就我而言,艺术之中无所谓过去或是未来,希腊人、埃及人,以及前代的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过去的艺术,也许它在今日远比往昔更有生命。”他在思索什么?非洲土著的原始雕刻艺术、希腊罗马的神话、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一能逃脱他的眼睛,不同艺术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可跨越的界限。毕加索对绘画的探索精神,对我们的启发又何止是在艺术方面呢!他不单是充满活力的火山,而且是一座蕴藏无限能量的金矿!
正义的呐喊
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空军为试验新式炸弹的杀伤力,共出动了43架战斗机,对毕加索的故乡格尔尼卡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轰炸,1654人惨遭杀害。面对惨绝人寰的毁灭,毕加索难以抑制愤怒的心情,在情人朵拉的协助下,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画中,没有对惨剧的真实描绘,而是用立体主义手法不受拘束的,把抽象的符号拼凑在一起,在空间上造成互相挤压的效果。左边一头公牛神情冷漠,他的尾巴像一团愤怒的火焰在燃烧;一个妇女抱着死去的婴儿在声嘶力竭的叫喊;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向着天空发出痛苦的嘶鸣,马的身下倒着一位被撕裂成碎片的男子,他的手里还握着一把利剑,利剑的旁边盛开着一朵倔强地向上生长的鲜花。画的正上方有一个眼睛形状的太阳装了一盏电灯,人间惨剧令太阳也失去热量与光芒,必须借助电灯才能发出惨白的光,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一个从着火的房子往外逃的女子,她什长手臂,手里拿着一盏明灯,预示着光明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最右边,房子上方有一个正方形的天窗透着刺眼的光线,一个女子举起双手痛苦地呐喊,在黑夜中,天窗就象光明的使者含着正义的微笑,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在痛苦和挣扎中必将孕育希望之光。毕加索在这幅画里用黑色、白色和灰色构成悲壮的色调,表达了对暴力的强烈控诉。 1937年,《格尔尼卡》首次在巴黎展出,引起巨大的轰动,达到了新闻和言论所无法达到的震撼效果。今天重新再看《格尔尼卡》,我们仿佛看到毕加索童年时代梅塞德广场上成百上千的白鸽在画里飞翔……
独创的精神
米勒的风景画,展示了安宁的田园生活、虔诚的宗教情怀,代表着18世纪前期和谐、纯朴的时代之风;19世纪,由塞尚兴起的印象派画风,已经由关注景物的变化过渡到将自然界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几何线条造成简化的轮廓,极大地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到了20世纪,社会动荡,战争的影响,宗教的冲突、灾难的威胁,导致哲学思潮兴起,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兴起,艺术家纷纷关注探索人类未经开发的原始心理。而毕加索的作品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原始性冲动、梦幻、意识流等都潜伏在毕加索的画里,他把人们带进没有道德约束的潜意识境界,不断挖掘现实中没有,但又确实在内心存在的所有最微妙的体验。毕加索用非理性、非逻辑的画风,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感受,抒发悲悯、恐惧、焦虑的情绪。
1971年10月,为了庆祝毕加索的90岁生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举办了毕加索作品展览,法国总统蓬皮杜亲自为展览会剪彩,并发表了演说:“毕加索是一座火山,不管他是在画—张妇女的脸,还是在画一个丑角,他始终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毕加索永远就像初升的太阳那么朝气蓬勃,他的大脑是永不枯竭的喷泉。”毕加索曾说:“我没有画什么,我只是在透视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毕加索看到亲朋好友一个个离开人世,不自觉陷入失落之中,但他并不畏惧死亡,他甚至觉得死亡是一种美,他担心的是久病不能工作,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同的房子在毕加索眼中都是工作室,他在不同的房子做着同一件事:就是画画,几十年如一日,永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从青丝到白发,在毕加索看来,一天也不能休息,因为休息就意味着结束。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他才停止工作,并为自己的人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今天,他的作品还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博物馆,没有言语,没有声音,但却在呼吸。他的影子无所不在,在城市的雕塑里,在抽象绘画艺术展览里……他永远不会孤独……今天,毕加索的名画拍卖价格之高,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的画固然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极具独创性的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幅画背后都隐藏着这样的启示:对这个世界,一切都应该去大胆创造而不是重复。突破规律的美,挑战约定俗成的规范,清除媚俗能够做到,这样的艺术作品尽管不完美,甚至是幼稚的,只要它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就有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