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学校的品牌建设之路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学校是指办学条件和办学业绩相对落后,但办学者有信心、有热情把学校办出品牌且正在不断进步的学校。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知名度、赞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它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教育特色、经营机制以及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品牌学校建设,改变学校面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是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学校办学方向
  品牌建设首先要明确学校未来要打造什么样的品牌,学校发展是否与此品牌建设相符合,这样的品牌形成后能否为学校带来学生、家长的关注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能够达成什么程度的教育均衡目标。一所发展中学校,最缺的应该就是社会认同和校园文化自信。通过对学校区域位置、办学历史、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借助东莞市品牌学校申报的机会,我们确定了以“灵动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特色,立志办富有温度的个性教育、触动心灵的共鸣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教育,让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想到东莞市万江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万江二中”)就想到“灵动教育”。进而明确以“每一个学生都是万江二中的形象大使”为办学理念,一方面体现学校办学和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学校的形象大使;另一方面体现学生成长的自主感和自豪感,让每个学生时刻以形象大使的条件要求自己、以自己是形象大使的身份学习生活,并时刻都为自己是万江二中的形象大使而自豪,从而快速提升师生的自信心和对学校的认同度与期待值,再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优化等方面去开展品牌建设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呈现出来的状态、风貌、气质、精神、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最容易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们提炼和挖掘与办学理念相匹配的一训三风、办学故事、办学特色等;征集与品牌建设相匹配的校歌、吉祥物等;打造具有明显品牌标识的校园建筑和墙壁文化,如品牌文化石、校训石、一训三风文化墙、手提袋、备课本、作业本等,让品牌理念随处可见;打造灵动空间,充分利用学校边缘废弃角落打造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让师生有更多的休憩、学习和生活空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风格与品牌风格融为一体,让漫步其中的人享受到校园的温馨和关怀,润化师生心灵,让师生感受文化学园和精神家园,感受品牌的力量,让品牌深入人心。
  三、深化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校课程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一切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的证物,也是品牌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课程包括教师的幸福课程、家长的助力课程和学生的成长课程,其核心是激发内驱力,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1.教师幸福课程
  教师幸福课程主要促进教师享受专业尊严和感受职业幸福,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包括制度管理课程、师德师风课程、管理艺术课程、专业成长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
  (1)引领。两年来,学校邀请社会名流、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室教研员、省市一线教育教学名师近100人到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为学校的发展把脉,给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也给教师的发展开启航灯。
  (2)示范。学校要求所有到校指导的专家除了开设专题讲座外,还要听一节教师研讨课,为学生上一节示范课,听一节教师汇报课,指导教师开展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3)路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通上升路径,让教师及时获得肯定。首先拓宽教师成长路径,加大走出去学习的力度,积极开展校内同伴交流和同伴互助活动;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评比活动备;第三,鼓励教师参加学术团体培训,争取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4)表彰。为了激发教师找到专业尊严和职业幸福,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宣传栏、升旗仪式、电子屏幕等各种宣传平台大力表彰,激励教师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2. 家长助力课程
  家长助力课程主要促进家校互动、共建和谐校园,包括家长学堂课程、家长督学课程、家长志愿课程、职业分享课程、教子心得课程等。
  (1)喚醒。通过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唤醒家长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家长学习的必要性,意识到家校合作的可行性,意识到孩子的可塑性。
  (2)理解。任何一所学校都会存在家长不满意的地方,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把家长堵在校门外,屏蔽和隐瞒各种消息,关键靠理解,把各种困难如实告诉家长,同时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监督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的一举一动,让家长看到学校解决困难的决心和为学生付出的努力。
  (3)提升。好家长带出好孩子,好课程才有好家长,家长需要专业的指引,家长提升需要系统的课程,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影子教师”。因此,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家长教育水平;其次,专门成立家校共育协同服务中心,负责系统安排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3. 学生成长课程
  学生成长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增加选择性、适应性的发展,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渗透个性化学习、体验性学习、游戏化学习、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包括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
  (1)参与感。一所学校,要有给学生心灵留下记忆的特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课程的设计,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参与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征求学生的意见;活动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之后,邀请每个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和反思,对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改进和建议。
  (2)仪式感。仪式感是恰到好处的认真,是学习过程中的幸福味道,能够给学生带来确定的信念感和归属感。每一个活动,学校都认真对待,创设情境让每一个活动都充满仪式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获得感。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教学时所应恪守的原则,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增值的快乐。
  发展中学校的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可持续的动态过程,需要持续整合、创新发展,要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调整自己的品牌建设方向,进一步丰富学校品牌建设的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公平和均衡发展的教育需求。
  注: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灵动教育’品牌提炼与拓展研究”(课题编号:2019GH136)的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重大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对于欠发达的地区,资金却成为了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桂林市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
期刊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教研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
期刊
教学自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磨砺教学技能,表现出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教学困顿逐渐走向教学艺术,磨砺心理(洞察内心)和累积教学经验的持续性融合,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引导、教育学生方面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家庭的作用要胜过学校的教育作用.好的学校教
期刊
前些年,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需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和愿景来引领师生的共同进步。“田园教育”理念的提出契合了素质教育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学校实际。  “田园教育”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教育规律,让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才,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能绽放,以达致人人成才的生态教育。  回望教育发展史,田园教育一直都被关注和重视。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是回归自然的教育,
期刊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一时期,音乐教师可选用操作简单的竖笛进行教学.学竖笛不需要任何音乐基础,也不需要读谱.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
期刊
当前教学改革与创新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但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长智慧则关注不足.[1]“被决定” “被设计”以及“被控制”等依旧是学生在数学作业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