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野下生态产业链及其建构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丹华(1982-),女,内蒙古通辽市人,汉族,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产业经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产业经济。
  张克让(1947-),男,陕西蒲城人,汉族,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哲学。
  
  摘要:
  生态产业链是在生态学视野下,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使得环境污染降至最小化。本文以生态产业链为逻辑起点,从揭示其内涵和特征入手,并对其基本形态及稳定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进而对生态产业链建构与控制的理念和目标进行了探讨与设计,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思路。
  关键词:生态产业链 建构 生态学
  
  The ecoindustrial Chain and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view of ecology
  Xing Danhua Zhang Kerang
  Abstract:In the view of ecology,ecoindustrial chain which imitat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realizes using resources recyclingly and efficiently,and minimiz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the means of imitat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Basing on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cept of ecoindustrial chain,basic form of st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ling,the aim i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deeply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Keywords:Ecoindustrial chain Construction Ecology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11-03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消费模式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同时,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各国政府按照“污染者付费”、“谁污染谁治理”等原则,强制企业必须承担污染物的净化责任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践中,这种末端治理的模式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困局。因此,基于生态技术支持和生态消费理念来建构生态产业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应对挑战并走出困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鉴于此,本文就生态产业链相关问题立题探讨,不仅有理论研究之必要,而且是现实迫切之必须。
  
  1.生态产业链相关概念诠释
  
  1.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生物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分解者),通过能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单位。
  1.2 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存在的所有产业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产业组织可以是任何与产业活动有关的企业、公司或团体。产业生态系统不是产业组织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仿照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对各个组织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关联的角度进行的系统构造。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产业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还原者和调控者互相耦合构成的。[1](P85)生产者不仅包括利用基本环境要素(如空气、水、土壤岩石、矿物质等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初级产品生产者,如采矿厂、冶炼厂、热电厂等,还包括生产服务产品、信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则包括初级产品的深度加工和高级产品的生产者以及最终产品的消费者。流通者目的在于提供各种资源供给和产品运输。还原者是把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处置、转化和再利用,其主要功能是废弃物循环利用。调控者一般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利用各种手段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和管制,也包括企业内部的自我控制。如下图1所示:
  


  1.3 生态产业链。
  目前,国内对于生态产业链(Eco-industrial chain,EIC)的定义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一种共识,都倾向于把生态产业链看作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对两种以上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或改造)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创新活动。
  按照我们的理解,生态产业链是在生态学背景下,对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消费、分解和还原机制,以资源(原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为纽带进行产业链接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形态。从关联的角度看,链内企业之间结成特定的结构关系链。从实际运作的过程看,它又是资源在链内企业之间不断转换的物流供需链。从价值的角度看,由于链内企业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因而能够在总链的价值流转与价值创造中各尽其职,从而在价值分割中各得其所,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产业链同时又是一个价值链。因此,我们把生态产业链可以看做是一个集结构关系、资源供需、价值产配“三链合一”的产业组织结构或形态(如图2所示)。
  


  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相比,它兼具如下的禀赋或特征:
  1.3.1 生态产业链不是由一个企业组成,而是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多家企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而相互耦合形成的纵向链条,或由几个相互竞争的企业通过协作达到共生的横向链条,或由上述纵横链条叠加复合而成的网络链。
  1.3.2 传统产业链上的物质多以线性方式流动,资源利用率低,形成外部不经济效应。而生态产业链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将传统产业链中的资源单向线性流动模式,改变为反馈式流动模式,通过“异态”自然物向“常态”自然物的转换和还原,形成物质和能量的封闭循环,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污染降至最低。
  1.3.3 生态产业链中的“关键种企业”即链核,对整条产业链乃至整个区域产业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这些“关键种企业”不仅对上下游产业资源供需量大,横向链长,而且纵向联结可延伸到研发与消费环节,带动和牵制着其它企业的发展,以致形成“众星捧月”之态势。
  1.3.4 生态产业链虽然是从关联角度来表达链内企业(产业)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但从实际运作上看,却是特定物质资源的具体形态、组分、结构及其属性在链内按照转换机制或程序不断流动与转化的过程。其中,每一链节上的企业分别处在不同的生态位,并执行其特定的转换功能,从而形成整个产业链与资源环境在物质、能量的交换时呈现出取之减量、链内循环、予之无害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2.生态产业链的基本形态及其稳定性条件
  
  2.1 生态产业链的基本形态。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产业链基本形态的划分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这是因为研究者的视觉差异和标准不同所致。在这里,我们只是从典型性和重要性上,按各企业在链中的地位和其产权关系不同,把生态产业链区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
  2.1.1 生态产业链按其各企业在链中的地位可分为单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行业协会式生态产业链和多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这三种基本形态。
  所谓单龙头生态产业链,是指链内只有一个龙头企业,它一般是能源利用最多、副产品和废弃物排放最大的企业,是整条生态产业链的信息中心和资金周转中心。其它中小企业围绕该龙头企业开展配套生产,利用其副产品或废弃物进行生产经营。这种形态的生态产业链关联度高,结构比较稳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容易形成合作。
  所谓行业协会式生态产业链,通常是由许多中小企业通过长期分工合作而建立起来的互相信任与合作关系。它由行业协会负责生态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协调与管理。与单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相比,行业协会式生态产业链关联结构较为松散,市场变数容易导致链条断裂,运行管理成本较高。
  所谓多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是围绕两个或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的生态产业链关系网。它通常横跨不同行业,形成复杂的网状系统,是单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与行业协会式生态产业链的叠加。它兼具上述两种生态产业链的优势,但复杂性易导致管理与运作的难度增大。
  2.1.2 生态产业链按其产权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一体式生态产业链和合众式生态产业链。
  一体式生态产业链的是指链内的各企业从属于同一个集团。该生态产业链的运作模式与各企业间的关系都由同一产业主体统一安排管理,各企业没有权利各行其是。它的优势在于资源要素流转较为顺畅,链内企业之间互补性好,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运作管理的成本较低,与单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相类似。
  合众型生态产业链是指链内各企业均是独立的法人,没有产权上的隶属关系,只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企业通过契约关系共同制定生态产业链的运行模式以及企业间的生产、物流关系。这种形态生态产业链的特点是链内各企业之间共享机制灵活,容易与市场需求对接,荣辱与共的意识较强,链内整合动力较足,但受市场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结构关系的稳定性较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划分并未穷尽生态产业链形态的全部,而且两种划分所表达的不同形态也不是互相排斥的。事实上,单龙头企业形态与一体式形态、行业协会式与合众式在本质上都有类似之处,其差异也只是形式上的。同时,不同形态各有其优劣,不同地区、行业、部门应建构何种形态的生态产业链只能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而制宜。
  2.2 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条件。
  按照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无论何种形态的生态产业链,其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链内结构关系的稳定。所谓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是指链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运作过程在面临各种不同条件变化时,能维持自身状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必须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
  2.2.1 生态产业链的完整性。
  生态产业链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其功能的发挥并不取决于链内单个企业的运行状态,而取决于链内各产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因此,必须考虑它的完整性。如果一个节点出现断链,会影响整条产业链的运转,对经济、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系统的组成多样性越高,能量和物质的流动途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但并不是生态产业链越长越好,形成的产业生态网也不是越复杂越好。而必须从整体性出发,通过不断优化链内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使其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顺畅的系统整体。
  2.2.2 生态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平衡有序结构。
  如同生态食物链的稳定性有赖于链内生物种群之间形成平衡有序结构一样,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同样也要缘于链内企业之间形成平衡有序结构。由于链内各节点的企业往往是以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废弃物为投入或原材料,并把自身的出产流转给下游企业,因此,从相互之间投入与出产的规模看,必须保持它们之间的供需平衡,尤其是“异态”自然物的出产与转换和还原能力之间的平衡,并且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必须匹配。一旦失衡,不仅造成资源的闲置或浪费,而且会在某些链段上形成断裂而丧失其稳定性,从而使生态产业链整体生态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2.2.3 信任与沟通。
  生态产业链中的各企业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它们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既有竞争,更有合作,是一个共生体。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链内企业主体多是相对独立的,其运转的统一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受资源约束、市场竞争、利益趋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之间契约关系容易产生波动。所以,建立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对保证产业链稳定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总链运行过程中,处于不同生态位上的产业主体之间为谋求自身利益也会存在对立、对抗和斗争。只要差异存在,冲突则不可避免。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信任中加强沟通,在沟通中增强信任,才能维持生态产业链的稳定。
  2.2.4 完善的反馈机制。
  从系统论的角度,生态产业链是具有耗散结构性质的开放系统。其运行是一个不断与外部环境(自然与社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无论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还是来自市场因素的随机干扰,都会给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中,反馈调控机制特别是“负反馈”调控机制不可或缺。当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在各种“威胁”因素作用下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时,“负反馈”调控机制就能够动用各种应对措施和手段,或修补链断的缺损,或通过产业孵化器合理引入补链,以促使生态产业链恢复原有的稳定或通过整合以寻求新的稳定,从而推动其不断演进而走向高级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生态产业是耗散性的活序结构,因而,所形成的稳定性只是动态的和暂时的。因此,本文对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建构也只具有相对意义。随着链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生态产业链总是由稳定—失稳—再到新的稳定不断交替而演化着。
  
  3.生态产业链的建构与控制
  
  3.1 生态产业链的建构原则。
  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相比,生态产业链除了它的经济功能之外,其最大的特殊功能就是生态功能或环境效益。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种生态功能的实现,必须在建构生态产业链的过程中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3.1.1 物物相关原则。这一原则揭示了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荣损与共的规律。它要求我们在建构生态产业链的过程中,必须预见和识别有限区位空间内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利害关系,立足于趋利避害向兴利除弊的转变,置预防于治理之先,实现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协同共进。
  3.1.2 物流阈限原则。它揭示了特定区位空间生态环境系统实现经济功能的有限制约性规律。生态产业链运行从本质上看,不外乎是一个把自然资源不断转换为社会产品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将日益面临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困扰,因此,它要求我们在建构生态产业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取予之间的动态平衡,选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工艺和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1.3 能流物复原则。它揭示了各种不同物质系统之间在进行物能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网链循环和相互转化规律。对建构生态产业链而言,它要求使其物质能量的变换尽可能地按照重复利用的特定方向和方式,进行适应性选择和制约,以维护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1.4 时空相宜原则。它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因耗散结构而趋于动态平衡的特点和规律。它启示我们,在有限区位空间上形成的生态产业链,其运行过程必然会打破原初的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的平衡。因此,我们必须在构建生态产业链时,不断依据时空条件的变化对其进行柔性化改造,依据时空相宜原则,人为地调节和控制生态产业链形态和结构,以恢复或重建新的平衡。
  上述这些基本原则,不但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和观念向现实物化所延伸出来的逻辑推论,也是我们通过思维的类推和移植,从而借以建构起来的生态产业链的“技术原理”。
  3.2 生态产业链的调节与控制。
  作为生态产业链建构的“技术原理”,只具有中介性质和意义,要得到实际应用,还必须把这些基本原则再转化为建构生态产业链的现实操作形态,并通过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共同调控,从如下的具体目标入手,以实现产业链的生态功能。
  3.2.1 规模定额化。这是产业链生态化的第一要义。生态产业链的建构意味着特定有限区位上人、财、物的强势集聚,它迅速强化着物流、能流、人流的密度、流量和频率,不可能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强制性的改变。按照“物流阈限原则”,任何生态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实现产业链生态化,必须考虑“最适”和“阈限”,对生态产业链的规模进行设限,把对资源的索取和废弃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绝不可超越生态环境的负载定额,盲目地追求产业链的规模经济效益。
  3.2.2 结构柔性化。由众多不同性质的产业主体所构成的产业链,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共生关系及关联结构。时空相宜的动态平衡原则赋予人类作为生态环境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的重大责任,就是要通过对生态产业链结构的柔性化管理,不断使之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关系,为此,它要求我们必须严把生态产业链的准入门槛,强化市场淘汰机制,动态调控和优化生态产业链结构,同时,按照时空相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区位资源状况和生态产业链发育的不同阶段,规制相应的产业链接方式与组织形态,实现由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结构效益的转变。
  3.2.3 技术绿色化。这是在物质生产层面上生态化的应有之义。所谓绿色技术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有益影响或无害的技术的俗称。特定区位上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本质上是资源要素投入与产出进行转换的经济大系统。按照“能流物复”循环原则,要提高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投入、产出及其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进行技术系统的变革与创新,以寻求资源转换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实现“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型物流循环模式的转换。把技术创新的指向重点优先放在资源消耗和再生利用上,尽可能避免过多或过早成为垃圾。正是技术要素在资源转换过程中的特殊使命,注定了产业链生态化的过程必然是产业技术系统不断绿色化的过程。
  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失灵与缺陷,导致生产中的污染、浪费等外部成本向社会转嫁的同时,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度破坏。正因为如此,也把培育生态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的重大课题日益迫切地提到了世人面前,从而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就生态学视野下产业链及其建构问题进行研讨,目的在于对问题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如松、周涛、陈亮、刘晶茹、王震.产业生态学基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85~118
  [2] 王寿兵、吴峰、刘晶茹.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成娟、张克让.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
  [4] 尹琦、肖正扬.生态产业链的概念与应用[J].环境科学,2002,(23)
  [5] 徐立中、秦荪涛.基于价值链的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稳定性对策研究[J].财经论丛,2007,(3)
其他文献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目前批准B细胞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治疗患有引起血管炎症(血管炎)的罕见韦格纳肉芽肿(WG)和镜下型多血管炎(MPA)患者。
摘要:知识员工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特殊群体。伴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加剧,企业内外环境迅速变化。为了使知识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员工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职业选择中的各种需求,进而提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流程,即“自我评价、目标设置、确定实现途径、效价评估”,最终促进知识员工的自我实现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员工 自我管理
在硫酸介质中,二苯胺磺酸钠可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二苯联苯胺磺酸紫。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还原型维生素C(L—VC)对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的褪色效应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的
2007年10月12日,阿根廷国家食品委员会(CONAL)发布关于低钠天然矿泉水的决议草案。草案将经评价“低钠的”天然矿泉水编入了阿根廷食品法典的天然矿泉水分类中。此种矿泉水要求
[摘要]为了提高狂犬病诊治水平,减少医患纠纷,文章结合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狂犬病误诊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减少误诊情况出现的方法。
“绿色北京绿色奥运”北京奥运场馆生活垃圾可回收物资源利用工作启动仪式日前在京举行。该项目主要对奥运会期间北京比赛场馆内饮用后的PET(塑料)瓶进行100%绿色回收与再利用,以
“憨豆特工强尼拥有很强的直觉,在停车场他就能感觉到有人在跟踪并想谋害他.这种对未来的可预见性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能力。”看完电影(《憨豆特工》之后。一位供职于某电信运
在向美国出口饮料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确保饮品有市场,也就是说应对美国消费者的口味作较具体的调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美国人已开始青睐“健康”饮品。在调查研究的
<正> 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快节奏(?)高速度的经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竞争而产生的过度紧张,无形中给人们带来了困惑和烦恼。 许多人因心理障碍和周围的人格格不
2018年9月21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全兴村尖山子,驻村干部和当地村干部一道,穿行在荒草丛中(图①)踏勘撂荒地边界。近20年来,居住山上的农户陆续下山,大片耕地撂荒。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