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阔叶十大功劳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百色市阔叶十大功劳栽培技术,包括苗木繁育、选地整地、移栽定植、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阔叶十大功劳;苗木繁育;移栽定植;养护管理;广西百色
  中图分类号 S79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233-01
  
  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Carr.)属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在广西百色为阔叶十大功劳,常绿树种,耐寒、耐干旱。当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时,虽然落叶,但茎杆不会冻死,春暖后可萌发新叶。不耐暑热,在高温下生长停止,叶片干尖。功劳木在百色凌云县多生长在石山区阴湿峡谷和森林下层,属偏阴性植物。喜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怕水涝,在干燥的空气中生长不良。现将百色阔叶十大功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苗木繁育
  
  1.1播种育苗
  播种一般在春季4月进行。果实在4月成熟,采集野生的成熟功劳木果子,洗去果浆,收取种子,随采随播。待果粒变软、果色发紫泛黑时,脱下果粒,用细沙拌合搓揉后,漂浮去果皮、果肉及瘪粒,稍加摊晾后,可直播播种,也可采用营养杯或露地苗床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将种子条播在准备好的育苗畦上的浅沟里,沟距25cm,深约7cm,播种量约300 kg/hm2,播后轻轻覆土。亦可以刨成浅穴,穴距20cm左右,每穴播种3~5粒。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约14d即能出苗。育苗期间应注意除草,另外,还要进行中耕,以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应注意肥水管理,出苗后一般不需过多水分,但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要及时浇水。可适当薄施追肥2~3次,用人粪尿或化学肥料均可。一般培育1年后苗高达到30~40cm时,即可移栽。
  1.2无性繁殖
  一是露地扦插。应在3月下旬进行,采冬季落叶的健壮茎杆作插穗,截15cm插入疏松的砂壤土中,入土深10cm,并搭设苇帘或遮阳网遮荫。二是压条。8月份进行压条试验,长根较慢的,使用此种方法时用生根粉剂处理植株效果会更好。三是分株繁殖。分株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或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进行。阔叶十大功劳的茎杆呈丛壮,直立向上生长,分枝力弱,扦插繁殖时需截杆采条,成活后对原有茎杆进行短截,促使根系萌发新的根蘖条而形成新的株丛。移植在春、秋季均可。
  
  2选地整地
  
  整地作畦,基施农家肥22.5t/hm2左右,功劳木喜暖温气候,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或冲积土生长较好,但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因此,以选半阴、潮湿的石山地林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含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3移栽定植
  
  一般在3~4月份移栽为好,此时天气回暖,正是功劳木萌芽的时期。6月份后不宜移栽(功劳木怕热,高温天气不利于其生长)。移栽时最好选择雨天或雨后进行。栽植前,选30~40cm高的苗木,挖出来,剪去一部分叶子,以减少蒸发面积。整好地,作2m宽的畦,畦长根据苗量和地形确定。按株行距1.0m×1.2m开穴,穴内施放厩肥、草皮等作基肥。移栽后,每年锄草、追肥2~3次,冬季修剪树形,去掉残枝和黄叶。
  
  4养护管理
  
  十大功劳生长2~3年后可进行1次平茬,以促进新茎杆和新叶的生长。在生长旺季可追肥2~3次,氮∶磷∶钾为2.5∶1.5∶3.0,年施肥量约150g/株。在野生抚育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疏枝间伐。这是野生功劳木资源保护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其萌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疏枝间伐的功劳木枝条可以当药材用,因此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等,加强人工栽培管理,满足市场的需求。
  
  5病虫害防治
  
  5.1育苗期
  防治根腐病,可用特丁硫磷拌土,幼苗期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对叶部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烂叶子病(霜霉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但雨天或潮湿环境下防治效果不佳。防治猝倒病,可用25%恶霉灵1 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70%炭疽福美500倍液喷施1次,阔叶十大功劳叶面角质光滑,喷药时加入0.1%粘着剂,如木工用的白胶水等,可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防治叶点霉,可用戊唑醇1 000倍液或咪鲜胺1 000倍液,每3~5d喷施1次。
  5.2栽培期
  病害主要有十大功劳炭疽病、斑点病、叶斑病、锈病,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还可用波尔多液或百菌清等药剂喷洒。虫害主要有枯叶夜蛾、蓑蛾、日本草履蚧、糠片盾蚧等。防治叶夜蛾和大蓑蛾,可用90%敌百虫原药1 000倍液喷杀;防治蚧虫,可用敌敌畏、亚胺硫磷、西维因等喷洒;防治介壳虫,可用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
  
  6参考文献
  
  [1] 赵渤,鲁新海.药用花卉栽培和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毛龙生.观赏花卉栽培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3] 陈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4] 工艺.阔叶十大功劳的繁殖[J].中国花卉盆景,1988(2):7.
  [5] 王益熙,刘冰.阔叶十大功劳——一种很有前途的适于北京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种[J].北京园林,2002(1):35-36.
其他文献
摘要进行了96%金都尔乳油防治榨菜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对榨菜安全,能有效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 500mL/hm2。  关键词96%金都尔乳油;榨菜田杂草;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48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10-01    榨菜是余姚市临山镇的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在1 333hm
摘要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合苏04-7的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精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合苏04-7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合苏04-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9-01    鲜食糯玉米合苏04-7是苏州市吴中区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合作,
摘要 介绍了杂交抗虫棉太D5F1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整地与施肥、适时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能指导该品种棉花的生产。  关键词 杂交抗虫棉;太D5F1;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27-01    杂交抗虫棉太D5F1是湖北惠民种业培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主要表现为植株较大、株型紧凑,苗期生产稳健,7叶以后
摘要 阐述岳优9113作为烟后稻在五夫镇示范种植表现,并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和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和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岳优9113;烟后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福建武夷山五夫镇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40-01    岳优9
摘要土壤水分、盐分是盐渍化土壤的2个重要属性,是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治理的重要参数。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在现代黄河三角洲进行了土壤水分、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土壤水分有效测量仅在中度盐渍化程度以下土壤中适用,对于类似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利用该仪器进行土壤水分、盐分监测研究不太适合,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盐分过高引起土壤水分(W
摘要总结了博乐市近年来棉花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情况及其采取的防治措施,旨在积极推进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指导植保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专业化组织;防治措施;新疆博乐  中图分类号 S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191-01    近年来,博乐市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
摘要为筛选适合桐城市种植的中粳稻品种,于2008年进行了中粳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粳糯2402、天协1号、武运粳7号表现较好,可推广种植;陵香优18、皖稻90与宁粳2号产量较低,需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中粳稻;品种对比;安徽桐城  中图分类号S511.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49-01    为筛选出适合桐城市种植的中粳稻新品种,笔者于2008年进行
摘要在分析遂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古树名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价值;保护措施;浙江遂昌  中图分类号S759.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41-01    古树名木,是指有100年以上树龄、稀有、珍贵的树木,是有歷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木。古树名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既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
摘要 通过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秧种植和小秧机插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但全生育期缩短14~15d;大秧人工种植区平均产量7 122kg/hm2,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规晚粳的产量水平;小秧机插种植区平均产量5 475kg/hm2,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常规晚粳。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以采用大秧种植为宜。  关键词 杂交粳稻;甬优8号;连作栽培;生育进程;经济性状 
摘要阐述了中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稻18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4-01    新稻18号系河南新乡市农科院以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由于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米质优良等特性,2005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