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社会转型期的悲剧意识的对比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701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悲剧意识是悲剧性现实的反应,即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时代背景的体现。而悲剧性艺术又是悲剧性现实的反映,即艺术作品。因此,为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悲剧意识,它的形态,结构,内容,意义,我们必须结合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艺术作品来进行研究。而社会转型期的悲剧意识则往往彰显出智者的自我超越精神,也反映出在历史大变革中人类的价值观的创造过程。悲剧意识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或指出社会弊病的作用,这在中西方社会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因此历史与悲剧具有同一性。不过,悲剧意识在东西方的不同时代也有它自己不同的特性。
  【关键词】东西方;社会转型;悲剧意识;异同点
  首先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悲剧意识?笔者查了很多资料,并经过整理,总结之后,得出以下两种解释:一是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虚感。二是体现在冲突的性质和悲剧所产生的情感效果两个方面。悲剧冲突表现的是人物的逆境和不幸,但并非所有的不幸都能构成悲剧的冲突。只有当正面主人公在出于自己意志的行动中,在于悲剧产生的情感效果。那么,综合以上定义,社会转型期的悲剧意识就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中由于有不可调和或者说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悲剧发生后,人们对于悲剧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者思考。而笔者所要研究的就是对中西方人们的悲剧意识的比较和分析。
  17世纪西班牙的一位剧作家维加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悲剧以历史作为它的主题”。这句话正是对历史与悲剧具有同一性的概括,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变革时期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同样与悲剧具有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也广泛存在于东西方的发展过程中,它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悲剧所反映的人类心灵内在矛盾的冲突与历史中所展示的悲剧矛盾冲突时同一的。二是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与历史学家所持有的历史观亦是同一的。归结起来就是悲剧与历史在其深层结构——人类心灵内在矛盾的发展方面的同一。
  那么,在东西方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笔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红楼梦》和《艰难时世》,并对其中的典型人物贾宝玉和斯梯芬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对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大家都不陌生。如果要对贾宝玉所处的年代进行推测的话,大致就是清朝盛极转衰,即将进行重大变革的前夕。当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西方忙着开展工业革命时,国人却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难以自拔。而贾宝玉却是一个叛逆,个性乖张的富家子弟形象,他没有顺从家里人的想法去入仕当官,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条精神的出路。只不过在人生这场游戏中,当时的社会氛围已经决定了他没有出路,最后通过梦的消解来作为故事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东方以中国最为强大,那么东方的悲剧意识运行的趋势以中国的最为代表。而中国的悲剧意识又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以悲为美是主流的审美趣味。而《红楼梦》不仅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且符合以梦为消解因素的悲剧趋势。而虽然人生如梦从苏轼的巨大沉重的人生空漠感开始,中经《浣纱记》,《南柯记》到《红楼梦》已较鲜明地显示了出来。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思想并未占据主要地位。曹雪芹想通过贾宝玉的形象所表现出的对传统的厌倦,失望和悲愤,也没有找到真正能够从根本上代替它的新思想。所以我认为产生悲剧的关键就在这里,它只是“否旧”,并没有自身的号召力,在否定了封建伦理后却走进了预设的“怪圈”。
  而从文艺作品方面来说,西方的悲剧意识确实比东方更有深度。英国作为一个头号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最先触碰到了时代变革的脉搏,狄更斯笔下的斯梯芬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当时的英国社会上,政府对贫困问题采取了想当冷漠的态度,使劳资矛盾激化。狄更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极力宣扬以关注受助者尊严为突出特征的社会救助观。他十分同情弱者。而斯梯芬作为狄更斯的社会救助精神和思想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从他的身上能反映出很多当时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比如:他备受上层社会的压榨,他不愿意加入主张阶级斗争的工会,他不愿意充当密探。当这些所有的矛盾都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时,悲剧就更具有毁灭性和彻底性。“狄更斯的成熟小说经常将唯利是图的意识扩展到社会的所有领域。”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新的经济现实中无处不在的一种漠视人性的哲学。
  如果说东方的悲剧是发展的悲剧,那么西方的悲剧就是人性的悲剧。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悲剧意识是不断发展的,特别在社会转型期有它的集中体现。但不管悲剧意识如何发展,东西方的悲剧都体现了人类内在心灵的矛盾,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许苏民.历史的悲剧意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严幸智.狄更斯与他的时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文导读英文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写下的旷世之作。三百年来,从手抄本到木刻活字本,到石印本,一直转换拍成电影、电视剧。《红楼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而被人束之高阁,反而,还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西蒙娜·德·波伏娃对西方的思想、风俗、以及女性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二性》中,从哲学、文学、历史、生物学、心理学、古代神话和风
期刊
【摘要】:英美文学作品的种类比较繁多,通常有戏剧、诗歌、文学评论、小说等。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它对一个国家的文学评论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种族的人们对待同一部作品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就导致人们对于同一部作品的文学评论也会不尽相同。随着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给文学评价带来的影响比较深远, 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给以高度重视, 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差异的
期刊
【摘要】:从我国特有的认证标志商标的概念、特征出发,以讨论其控制人对消费者的侵权责任为切入,通过对证明商标本质,证明商标与被证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证明商标控制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分析,可以认为证明商标控制人也对消费者负有侵权责任,明确此种责任,有利于满足当前证明商标管理在证明环节管理方面的巨大需求,助于在现实制度中理清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的界线,祢补证明与监管相脱节的制度缺陷。  【关键词】:证明商
期刊
(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  摘 要:中国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国人充分重视“手”的作用,所以汉字中和手有关的字数量非常多。本文以与手有关的汉字为例谈一谈汉字造字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中的使用。紧紧抓住汉字的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像儿童的积木游戏一样,象形字或指事字好比是积木游戏的零件,创造性地组合成会意字和形声字就变得
期刊
【摘 要】余华的《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是先锋文学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与余华早期的作品有所不同的是,它不再花过多的笔墨去展现暴力与血腥,也不再遵从传统写作的线条性与真实性,反之,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虚拟叙述的写作技巧使得文章情节循环往复,同时利用多个视角的方法带读者走进了自己建造的时间迷宫,现实的真实性开始淡化,情节在断裂的世界中成为可造之物。余华就是利用虚拟叙述的技巧与时间迷宫使得故事情节不再具有实质上的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坛,张爱玲的写作独树一帜。她才华横溢,一生颠簸,从上海到香港,从中国到美国,张爱玲的作品一如她的足迹在一一记录。《色·戒》自1950年开始创作,历经三十年面世,数十年的积淀让这部小说凝聚了深刻的力量。  【关键词】离散写作;意义;价值  《色·戒》在文学与现实之间做出了新的平衡。  作为小说,《色·戒》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故事源自上海著名的“刺丁案”,当时明为上海名媛、实为中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关联方交易舞弊事件也屡见不鲜,而相关审计并没有适时发现舞弊行为的端倪。本文以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事件为例,分析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异常变化,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与手段,以及审计失误的影响与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与总结舞弊事件的发展过程,倒推关联方舞弊时审计失误的原因,以期对审计及时发现舞弊行为有所启示。  【关键词】:关联方
期刊
【摘 要】钱钟书一生作品不多,其长篇也只有《围城》这一部,但仅此一部作品,就奠定了钱钟书在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上的杰出地位。书中运用奇异的幽默、辛辣的讽刺、风趣的比喻等语言,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充分表现了钱钟书先生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运用幽默语言的特色。笔者试图在对《围城》整部作品存在的语言幽默、修辞丰富的基础之上,系统总结《围城》中语言特色。  【关键词】钱钟书;语
期刊
【摘 要】汉字从一种原始简单的交流方式,演变为人类通过视觉有效传达信息的特殊方式顺应了视觉发展的需求。汉字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没有模糊感,直接映入眼帘,在思维中做出最直观的反应。它比其它的语言更生动的在直观体验层次上与人们的心灵相联接。正因如此,传统汉字的图形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传统汉字独特的视觉魅力为其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提供了可深入研究的平台。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视觉传达;应用
期刊
【摘 要】《救风尘》和《威尼斯商人》分别是中国元朝关汉卿和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作品中,作者都让女主来充当解决矛盾冲突的主动角色,这在几个世纪之前的中西方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想,但是两位女主角的设置却决然不同,通过对比,希望能从中找到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并试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救风尘》;《威尼斯商人》;女性;中西方文化比较  戏剧《救风尘》是中国元代关汉卿的经典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