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自身的内在矛盾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哲学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哲学的矛盾由表及里地展现为哲学理解的矛盾、哲学之知的矛盾和哲学活动的矛盾。哲学理解的矛盾表现为各种哲学观的冲突,哲学之知的矛盾表现为本体与境界、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直觉与逻辑、绝对和相对等诸多的对立,而哲学活动的矛盾实即人的基本生存矛盾,表现为心理与文化的矛盾。中国当代哲学理解的矛盾透露出哲学之知的矛盾是哲学活动的矛盾的理论表达,哲学活动的矛盾则是哲学之知的矛盾的基础。因此,合理的哲学之知应该表达哲学活动的内在矛盾,揭示人的生存矛盾,并为
其他文献
报道了新试剂对氯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纯化、结构鉴定及性质.研究了该试剂在TritonX-100存在下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2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试剂与镍形成3:1橙红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到了20世纪,诠释学由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诠释学的哲学
在0.01~1.0mol/L的盐酸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磷钼杂多酸,用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钼杂多酸中的钼,据此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钢中微量磷的新方法。选择溶
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关注西方学术思想,并从中吸收积极的成果。李大钊是五四时期的学术大家,在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对柏格森哲学有所研究与阐发;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李大
国际化进程必然带来语言文化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体现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形成的相互理解能力的加强;同时,国际化和民族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新的差异的产生,正是这些差